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真彩秦俑”重现2200年前历史色彩

2014-9-28 19:15:00  来源: 三秦都市报 - 三秦网   进入论坛

彩色秦俑的面部表情惟妙惟肖3

彩色秦俑的面部表情惟妙惟肖

今年是秦始皇兵马俑发掘40周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建成开放35周年。9月28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集合秦兵马俑发现40年来的彩绘研究成果,举办的“真彩秦俑”展览开展。展出的37件(组)文物,包括彩绘陶俑、俑头、陶片、遗迹等,其中绝大部分是首度向公众展示。

“真彩秦俑”重现2200年前历史色彩

本次展览内容分为四个单元:色彩的奥秘、装饰的灵感、丧葬的艺术、智慧的延续,从不同层面上分别探寻秦俑色彩的物质构成及其文化上的象征意义,为观众还原真实的秦帝国色彩世界。

第一单元“色彩的奥秘”,回顾了中国古代先民对色彩运用的发展历程,从原始社会的岩画、彩陶到夏商时期的“涂朱甲骨”再到春秋战国乃至秦汉的壁画、帛画、画像砖石等,为观众勾勒了一副古人使用色彩的美丽画卷。秦俑身上使用的各种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材料,其中,中国紫和铅白、铅丹均被认为是人工制造的。

第二单元“装饰的灵感”,通过对彩绘俑头和秦俑坑中各种彩绘遗迹的展示,向观众呈现了由色彩的浓淡深浅,变幻出秦俑的“千人千面”和“绚丽多姿”。    第三单元“丧葬的艺术”,讲述了中国的丧葬文化和俑的意义,并且对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颜色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略做探微。兵马俑的色彩绚丽多姿,用色浓艳大胆,既是当时现实世界的反映,也与秦代社会的礼仪制度密切相关。

第四单元“智慧的延续”,分析了秦俑彩绘脱落的原因,展示了秦俑彩绘的研究成果和保护方法。残存于兵马俑表面的彩绘突然暴露在空气中,由于湿度的剧烈变化,很快便会发生卷曲、脱落。对彩绘的这种随身保护,唤醒了秦俑色彩的重生!

1974年,秦兵马俑坑的发掘首次揭示了秦陵遗址区的丰富内涵与巨大文化价值。直到1998年,秦兵马俑二号坑出土了8件较为完整的大面积彩绘跪射俑,这些彩绘陶俑经过修复保护之后,一经展出,就聚焦了观众的目光,其粉红的脸、朱红的甲带、褐色的铠甲让世人啧啧称赞,惊叹不已。

1999年发现于秦兵马俑二号坑东北部的跪射俑军阵中。这尊陶俑彩绘保存完整,尤其是面部,白色眼白,黑色瞳孔,双目炯炯有神。不同于其他陶俑的淡粉色面孔,淡绿色面孔尤其引人注目。绿面俑的出现让神秘壮观的秦兵马俑更增添了一份神奇的色彩,专家们也对其说法不一。

秦俑色彩与秦人丧葬礼仪

色彩是文化的外在显现,古人运用色彩的特点与规律一直是文化史和艺术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学界很早就认识到这些色彩丰富的物品与西周王朝实行的“锡命”或“册命”礼有关。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西周的命服制度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服饰颜色的搭配并非完全随意。秦俑同样如此,其服饰的色彩搭配也有一定规律。

秦俑服饰上的纹饰在构图上十分注意均齐对称,在大的花纹之内往往再套绘各种纹样,每组花纹之间的空间亦用适当的纹样填补,使整个画面结构显得紧凑、和谐。施色方法多用对比色,如在黑色的底色上绘红色或绿色、黄色的花纹时,都用白色线条勾画边界。在白色的底色上绘红色或黄色花纹时,多用黑色线条勾画边界;如为绿色花纹,则用朱红色线条勾画边界。这种设色方法,使花纹显得格外鲜明突出。花纹的颜色以红、绿、黄、白、黑等居多,色彩绚丽、色调明快。秦俑的用色浓艳大胆,一方面是当时现实世界的反映,另一方面,与秦代社会的礼仪制度应该也是密切相关的。

秦俑彩绘由生漆底层和颜料层构成

秦俑原本都施有彩绘,但时隔2200多年,在经受了火焚和埋于地下的自然侵蚀后,秦俑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时,其躯体已经支离破碎,彩绘也大多脱落,仅存斑驳残迹,只有极个别的陶俑相对完整,身上残存颜色较多。

出土后残留在兵马俑上的彩绘,离开了地下湿度充分的保存环境,失水现象非常严重。当饱水的漆层开始干涸并出现裂缝时,变形就会随之出现。漆层在干燥的过程中,底层剧烈收缩并严重起翘卷曲,从而导致了整个彩绘层与陶俑本体的脱离,这便是造成秦俑彩绘脱落的主要原因。

对生漆层的保护与修复,是兵马俑彩绘保护中的一个重大难题。经过多年的艰苦攻关,课题组首先发现秦兵马俑彩绘是由生漆底层和颜料层构成的,并证实其有机层是用中国生漆制作的。彩绘保护的关键便是稳定生漆层,课题组成功地找到了运用聚乙二醇(PEG)与聚氨酯乳液(PU)联合处理和单体渗透——电子束辐射聚合这两套保护方法对秦俑彩绘进行加固,成功有效地保护了一批出土的珍贵彩绘陶俑。

研究发现,秦兵马俑身上的大多数彩绘是由生漆底层和颜料层构成的,但也有少数彩绘仅由单一的生漆层构成,如一些施于陶俑身上的铠甲片以及发髻、足履上的颜色。生漆底层有一层的,厚约0.01~0.04毫米,也有经两次涂刷而形成的双层底;颜料层大多数为一层,粉红色层最厚,约0.09~0.20毫米,红色层最薄,约0.01~0.04毫米。少数双颜料层是用不同颜色涂成的,如表示俑的肤色、指甲及局部服饰的一些颜色。

彩绘兵马俑采用涂刷法施色

秦兵马俑的彩绘是采用涂刷法施色的,一些涂刷痕迹至今仍清晰可见,其彩绘工艺过程主要分四步。第一步,用腻子将陶质基础表面抹光,进行填补缝隙的处理。但不是所有的兵马俑都经过这一步骤的处理。所有兵马俑在制作泥胎时,表面都经过抹光、压光处理,出窑后绝大多数兵马俑表面细腻光滑,彩绘就可直接在陶的表面进行,只有对表面凹凸不平的陶俑,才会采用这一处理步骤。第二步,在陶体或腻子表面通体涂刷生漆层。第三步,用颜料调配成与要求色调相符的颜色,平涂于部分生漆层之上。第四步,对局部细节进行描画或晕染,如眉毛、胡须等。较易涂刷的部分会用10厘米以上的大刷子,但是细节如头发和装饰品等,则会用比较小的绘笔施彩。通过彩绘上的痕迹,还可以看出,在这一过程中会使用到尺子。这种复杂精确又成体系的彩绘技术体现出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

彩俑上的“中国紫”是国内首次发现

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目前可以确定的彩绘颜料有磷灰石、铅白、铅丹、朱砂、土红、石青、中国紫(或称汉紫)。由于可采集到的样品量极少,黄色层的物质成分目前还难以确定。“中国紫”是国内首次发现的颜料,它是一种当时只在中国制备的颜料,是人工制造的硅酸铜钡(BaCuSi2O6)。这种颜料一直应用至汉末(公元220年)。关于中国紫的合成方法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中国紫这种颜料目前在自然界中还未发现,而秦俑是现在已知的、有确切出土地点和年代的最早使用它的实物。

从颜色层所用颜料的分析结果来看,秦兵马俑彩绘既有由单一颜料构成的颜色层,如红色层是纯朱砂,蓝色层是石青,绿色层是石绿;也有由两种以上颜料调配而成的颜色层,如紫色大多数是由朱砂和中国紫两种颜料调配成的,一些紫色另外还掺加有少量的铅白颜料,粉红色层绝大多数是由磷灰石和朱砂调配的,少数则另外掺入了少量的铅白颜料。

在秦代,天然的无机材料和合成的有机材料均被用作颜料来使用,而且大量的珍贵材料如生漆、朱砂、石绿和石青等,都是纯度很高的颜料。这或可再一次说明秦俑彩绘的制作因服务于秦始皇而有着至高的追求。

本报记者 李永利 实习生 刘淑婕

图 本报记者 阮班慧   

百戏佣

百戏佣

跪射彩俑

跪射彩俑

铠甲佣

铠甲佣

首次公开和游客见面的跪射彩俑让游人大开眼界

首次公开和游客见面的跪射彩俑让游人大开眼界

游客可以通过触摸屏直观感受三维秦俑色彩变化的过程5

游客可以通过触摸屏直观感受三维秦俑色彩变化的过程

游客可以通过触摸屏直观感受三维秦俑色彩变化的过程

游客可以通过触摸屏直观感受三维秦俑色彩变化的过程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