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艺术人文>>正文

传播中华文化,用合唱讲述中国故事

2014-8-1 7:49: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进入论坛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暨国际合唱联盟青少年合唱教育大会开幕

传播中华文化,用合唱讲述中国故事

中外艺术家在开幕式音乐会上共同演唱《永远在一起》 本报记者 陈 曦 摄

乌克兰LAVIVO阿卡贝拉爵士合唱团带来中国经典曲目《青藏高原》和《但愿人长久》引发热烈掌声 本报记者 陈 曦 摄

7月29日晚,北京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座无虚席,一场代表了世界合唱水准和潮流的音乐盛会在此上演。来自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188支合唱团欢聚一堂,用歌声拉开了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合唱节的序幕。

由文化部外联局、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国际合唱联盟和中国合唱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暨国际合唱联盟青少年合唱教育大会,从当晚盛大开幕式开始到8月4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在接下来的一周里,近万名国内外合唱团团员将在遍布北京十多个音乐厅、剧场、旅游景点、社区广场尽情展示,用歌声传递友谊,播撒快乐。包括比赛展演、专场演出、大师班、国际论坛、广场演出等总计122场合唱活动先后亮相,将把夏日的北京打造成世界“合唱之都”。

值得一提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助合唱这一源自西方的声乐艺术形式,通过中国国际合唱节的舞台进一步走向世界,合唱的“中国唱法”悄然形成。中国合唱在迈入新百年之际又一次找到了前行的目标。

音声相和,和而不同

合唱艺术虽然起源于西方,但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东西却是相近或相似的。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宇表示,中国人对声音的心仪从传统的养鸟文化中可见一斑:文人墨客对鸟鸣声的喜爱甚至超过对鸟类外形的欣赏,听画眉的悠扬和百灵的惟妙惟肖,是名人雅士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标配。而“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审美理念,更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声吟唱的偏爱。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中华传统文化瑰宝,无一不是击节而歌的天籁之声。

与此相得益彰,“和而不同”则堪称中国传统处世哲学的一大精髓。这种理念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衍生出“和为贵”“和为上”“和为品”等理念。“和而不同”的中国传统哲学观,从某种意义讲,与合唱艺术中最基本的人声配合要求高度契合。

众所周知,合唱这种艺术,无论作品还是演唱,如果“声不和”“部不和”“旋律不和”“节奏不和”,就失去了合唱的灵魂和感染力。而“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才叫做“和”;“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才是合唱成功的本质要求和基本要领。

因为中国传统音乐以单声音乐为主,和声的发展不像在西方古典音乐中那样受到重视。中国传统的多声部一般是在主旋律的基础上衍生、变化;西方多声部一般是各声部独立进行,整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作品。1913年5月,新文化运动先驱李叔同先生写下了中国现代合唱的开山之作《春游》。当时,合唱与新白话文一样,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武器之一被引入中国革故鼎新,并逐渐成为群众参与性最强、普及性最广的艺术形式之一,得到了飞速发展。

在火红的革命年代,无论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还是上世纪60年代问世的《长征组歌》,大批红色经典的问世赋予了中国合唱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以《半个月亮爬上来》、《乌苏里船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等为代表的民歌改编合唱作品,不仅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更让中国合唱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如今,100年过去了,在中国合唱进入新百年之际,更好地回望传统,对中国合唱的发展来说正当其时。而向传统经典致敬,让中华文明的传统经典通过源自西方的合唱艺术再现,不仅赋予中华传统经典以新的面貌,而且也更容易为世界主流观众所接受。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正是以这种方式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推动中国与世界文化的和谐共融。

古韵新唱,各美其美

7月30日,在国图音乐厅,一场中国合唱新作品音乐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合唱界权威人士慕名而来。当代中国合唱创作的最新发展也通过这场音乐会露出了冰山一角。当晚最为惊艳的,莫过于中国传统经典通过现代合唱艺术的完美再现,作品结构新颖,音乐细腻深刻,带给观众极大的触动。古韵新唱,别有洞天。

大气磅礴的《天德而出宁》选自《庄子·外篇·天道》,歌颂了“大德至于无”的崇高境界;温婉动人的《渔舟唱晚》用多篇古文填词,表达的是中国传统文人一直以来希望归隐大自然,从而达致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凄美婉转的女声合唱《相见欢》、《忆秦娥》,将李煜、李白的千古绝唱重新演绎,别有滋味;取材自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中《皂罗袍》部分曲调的《惊梦》,在保留了原作清新高雅、缠绵悱恻的同时,更加洋溢着呼唤个性解放的浪漫主义理想;选自安徽流传已久的男声合唱《凤阳花鼓》,仅使用了民族音乐中常用的五声调式,节奏平稳中又略带跳跃性,优美动听;取材自传统古琴曲《梅花三弄》的《三弄》,以“天”“地”“人”三部分结构,旨在让全世界热爱合唱的人了解中国人豁达、宽容的胸怀和清雅、高洁的品格……

天津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北洋合唱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任宝平表示,通过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国合唱界近年来创作了一批非常好的“中国风格”作品,并在国外各大合唱比赛中屡有斩获,赢得了国际认可。“中国的合唱团演绎西方的经典作品,固然可以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但对作品的理解和诠释仍然距离西方合唱强国有一定的距离,唯有在演绎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作品,才能更加精准和无障碍,也更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可。”

国际合唱联盟主席迈克尔·杰·安德森对此也深表赞同,他认为,中国合唱发展具有别的国家梦寐以求的广阔市场和群众基础,要取得更大成绩必须是首先继承和发扬中国自己的传统经典,然后再借鉴国际合唱发展经验寻找创新之路,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世界合唱强国。

南非纳尔逊曼德拉城市大学合唱团一曲《ASIMBONANGA》动感十足 本报记者 陈 曦 摄

东西辉映,美美与共

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合唱节上,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188支合唱团无论紧张刺激的比赛,还是热烈友好的展演活动,都呈现出东西合唱艺术精品交相辉映、美美与共、和谐繁荣的良好局面。

张宇表示,近年来,参加中国国际合唱节的境外合唱团演绎中国经典作品的比例持续走高。这不仅是境外艺术团体赢得中国观众好感的一种友好表示,也是优秀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种生动体现。“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东西合唱文化在本届合唱节期间交融,中外合唱爱好者也利用中国国际合唱节的舞台充分交流沟通,加深了情谊。

其中,外国合唱团演绎中文歌曲再次成为一大亮点。如菲律宾罗布克儿童合唱团、乌克兰LAVIVO爵士合唱团、尼日利亚阿布贾首都之声合唱团、葡萄牙茉莉花合唱团等都在开幕式上以中文歌曲博得现场观众热烈喝彩。而两支特殊的合唱团——ISING!中国巡演团和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合唱团,则在开场曲《永远在一起》和最后的高潮部分《从茉莉花到图兰朵》中惊艳亮相。ISING!中国巡演团是由22名来自多个国家的优秀青年歌唱家组成,每年在中国接受为期一个月的演出和声乐训练,融合中国广博深厚的文化传统和西方古典音乐的精髓,为中国和世界舞台培养一批具有东西方文化视野和全面艺术修养的青年歌唱家。而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合唱团则是由驻16个国家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推荐的47名优秀学员组成,他们分别来自法国、韩国、德国、日本、西班牙、俄罗斯、澳大利亚等14个国家,对中国音乐、语言、武术、舞蹈、戏剧、书法等传统文化格外痴迷。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是我国政府派驻境外的官方文化机构,通过常态化地举办演出、展览、讲座、电影放映、研讨会等大文化领域的各类活动,持续推介中华文化,促进中外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关系。

欧洲理想与现实合唱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世界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渴望演唱更多新的、优美动听的中文作品,而不仅仅是反复吟唱《茉莉花》等经典名作,“希望有更多《茉莉花》这样广受世界人民喜爱的合唱作品。”

本届合唱节期间,不仅有美国南加州大学索顿合唱团、欧洲理想与现实合唱团、立陶宛青年男童合唱团等国际一流合唱团奉上原汁原味的西方合唱作品,也有天津北洋大学合唱团、台湾欣欣合唱团、香港明仪合唱团等演唱的充满东方韵味的作品。如演唱大型清唱剧《禹王治水》的美国旧金山游子吟合唱团由一批在美国旧金山、硅谷从事金融、高科技工作的华人自发组成,他们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禹王治水》追溯中华文明的源头,通过歌颂古代先贤,揭示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公而忘私的深层价值观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聆听了多场合唱音乐会,并在合唱指挥大师班授课的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专职指挥孟大鹏表示,西方的宗教信仰、歌剧等对合唱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但中国合唱发展的路径并不一定要完全复制西方,而要与西方合唱艺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一个好的合唱团不一定要唱歌剧合唱来证明自己是最棒的,合唱艺术也不以歌剧合唱水平来论高低。歌剧是一回事,合唱是另外一回事。相反,中国合唱应该充分发掘和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音乐的宝藏来促进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创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合唱之路。”

上海盲童合唱团演唱《爱是我的眼睛》 本报记者 陈 曦 摄

中国唱法,悄然形成

在著名乐评人刘雪枫看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最有价值的地方,除了独具韵味的中国式合唱作品以整体风貌登上国际舞台外,还在于已经悄然形成、并迅速蔚然成风的中国合唱唱法。

一直专注于在中国普及西方古典音乐的刘雪枫表示,他近年来听了很多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中国合唱音乐会。在他看来,中国高水平合唱团的演唱与欧美国家合唱团具有明显的区别。

“中国唱法”的首要审美标准是清晰准确的歌唱语言。中国传统歌曲的旋律走向总是与歌词声调走向大致吻合的,而以声(五音)、韵(四呼)、调(四声)为特点的汉语发音规则,是形成“中国唱法”特殊韵味、美感和风采的主要因素,这也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不同于西欧各声乐学派的重要因素,语言之间的差异决定了“中国唱法”所具有的独特性质。

刘雪枫认为,“中国唱法”应该追溯到中国合唱的萌芽时期。那时候无论是中国合唱奠基人李叔同创作的《春游》、《送别》等作品,还是赵元任、黄自、沈心工等一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作曲家的经典作品,不同于后来作品那样铿锵有力、富有革命和时代气息,他们作品中既有对西方古典音乐的理解和再创作,也深受中国传统音乐和古典文学的影响。

本届合唱节上,无论是合唱新作品音乐会,还是中国合唱团比赛展演所用曲目,除了西方合唱经典作品外,富有东方韵味,取材自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创作灵感源于中华民族音乐的曲目占有相当比重。这说明,“中国唱法”已经得到普遍关注,并蔚然成风,成为当代中国合唱一个标志性符号。

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说,古诗词音乐作品保留了其作品旋律清新优美、节奏明快、易学易唱的特点,更抓住了古诗词的韵味和意境,帮助人潜移默化地在歌声中接近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中国的文化整体可以用“和”来概括,自古中国以和为贵,以和来安邦与外交,和也展示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在和的整体下,因此也有了“和而不同”,以和来促进天下一家。在新的时代,中国国际合唱节用合唱艺术来表达传统文化内涵,既是对传统的传承,也将是中国合唱对世界的独特贡献。


编辑:秦人
关键词:国际合唱节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