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沙漠之城的诗意追寻

2014-7-4 11:01:00  来源:陕西日报  进入论坛

  一座文明的城市,绝不只囿于钢筋水泥的“森林”,更要通往精神的家园;一个幸福的榆林,绝不只满足于物质的丰富,更要实现诗意的栖居。正因如此,前不久,本报陕北观察编辑室和榆林市文明办、榆林学院文学院一起,在驼城榆林举办了“守望家园 诗意栖居”白亮诗歌朗诵会。虽然在物欲横流的时空中,这样的活动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但却更能凸显其价值和意义。

  “那些长期和泥土亲近的父老乡亲/做梦都在土层里面/和所有的根系轻轻叙谈/以致他们自身/也成为朴素而坚韧的根/偶尔进一回城/浑身的土腥气抖也不抖/那气韵,弥漫成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6月18日晚,榆林学院学术报告厅里,当朗诵者在舒缓的音乐声中,用带有磁性的声音深情地朗诵这些诗句时,400多名听众纷纷被带入黄土窑洞、带入一种久违的诗歌意境里。

  如同沙漠中负重的骆驼渴望水源,对于曾因沙漠围困、驼队出没而得名“驼城”的资源型城市榆林来说,在物质暴富、精神饥渴的困境中,更需要进行诗意的追寻。而这场“守望家园·诗意栖居”白亮诗歌朗诵会,就无异于一泓闪烁着诗意光芒的清泉,让人们的心灵得到不同程度的洗濯和净化。

  幸福榆林需要诗意栖居

  其实,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榆林,从来就不是文化的荒原、诗歌的沙漠。从汉代无名氏的《上郡歌》,到唐宋时豪迈雄壮的边塞诗,再到现代情深意长的信天游,彰显中华文明的诗歌精神一直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传承。

  然而,跨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煤炭等资源的大规模开发,随着一夜暴富神话的一次次上演,榆林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也得上了急功近利的“浮躁症”,横流的物欲冲垮了诗意栖居的空间,浮躁的心境消解了精神家园的关照。

  面对向自然的快速索取反倒让人们内心空虚的现实,一场诗意的寻找就显得尤为必要。为此,一些群众性组织和个人开始为弘扬诗歌精神而努力。特别是榆林市诗词学会成立以来,大力开展各种诗歌教育活动,使诗意重新开始渗透进榆林人的日常生活中。

  民间的努力也得到政府的呼应和支持。2011年底,随着建设幸福榆林战略目标的提出,榆林市委、市政府领导更加重视包括诗歌精神在内的文化建设,他们认识到:“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更是关系民生的幸福指标。必须下大力气加快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旺盛的文化需求。”

  如今,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榆林人不得不经受信用危机和信仰迷途双重考验的关键时期,榆林更加需要文化的支撑和精神的力量。而自古以来就充当文化建设急先锋的诗歌,更应挺身而出,做寻找精神家园的引领者。

  正是带着这样的一种责任感和紧迫感,本报陕北观察编辑室和榆林市文明办、榆林学院文学院决定举办一场诗歌朗诵会。“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朗诵会,让青春与诗歌联姻,让城市有诗神护佑,让更多的人诗意地栖居。”主办方的一位负责人说。

  诗歌朗诵引起强烈共鸣

  一个半小时的诗歌朗诵中,诗人白亮在《诗刊》、《人民日报》、《延河》、《星星诗刊》等几十家报刊上发表过的一首首诗作,通过学生和主持人或清亮、或甜美、或浓厚的声音,以《守望家园》、《燃烧的红豆》、《青春做伴》三个篇章的形式奉献给听众。那朴素而不失空灵、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诗歌,使每位听众都从中感受到土地与历史的厚重;体会到亲情与爱情的珍贵;触摸到青春与激情的脉搏。

  没有领导讲话,没有排位,榆林文坛各位名家、主流新闻媒体负责人和老师、同学们随意就座,认真聆听,本身就传达出一种自由而开放的精神。作家庞文梓在朗诵会结束后激动地说:“在文学边缘化的今天,听这样的诗歌朗诵是一种享受。这不仅是一场个人诗歌朗诵会,更是榆林乃至陕西的朗诵会,今夜是诗歌的夜晚,是文学的夜晚!”

  是的,无论对于听众还是朗诵者,这都称得上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诗歌朗诵会上第一个登台朗诵的榆林学院文学院学生张豆豆说:“白老师的诗歌感情充实大气,粗犷激昂,直入人心,让人有种归属感。”

  “现在写诗的人越来越少,甚至大学里的文学院也是这种情况。这场朗诵会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人文的熏陶,最重要的是让我们相信,诗歌仍有魅力,文学依然神圣。”榆林学院文学院院长贺智利说。

  而除了榆林学院文学院学生们朗诵之外,朗诵会还邀请了几个孩子朗诵,或许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诗句的意思,但这无疑会在孩子们的内心播下诗歌的种子。朗诵会的主持人、榆林学院教师尚莹对此深有感触:“孩子们对诗歌由不理解到融情于诗,直至渴望表达,每一次进步都让我深深感动。”

  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榆林市文联主席龙云在听了诗歌朗诵后对记者说:“整场朗诵会品位高雅,秩序很好,让我很受感动。榆林当前迫切需要多举办这样一些高品位的文化活动,以推动文学创作,升华精神境界。”

  “当洋的东西越来越多时,对于那些传统的东西,我们就更应该坚守和传承。比如说我们的传统节日、我们的诗歌精神。”榆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姬跃飞说。

  由于榆林日报、榆林电视台等当地主流媒体都用大篇幅或在黄金时段对这次诗歌朗诵会进行了报道,朗诵会在当地干部群众中也引起广泛反响,很多人通过各种形式给主办方及有关部门反馈,希望以后多举行这样的活动,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

  “诗意盎然,浊世纯响!”榆林艺术学校校长韩凤杰用八个字评价这场朗诵会。

  诗歌精神需要合力传承

  就在诗歌朗诵会于榆林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的同时,一场校园歌手大赛也在学院的湖心广场进行着。尽管受到娱乐活动的诱惑,但很多同学还是来到学术报告厅倾听诗歌朗诵。这充分说明,虽然无所不在的泛娱乐化倾向深刻影响着大众,但指向心灵的高雅文化和诗歌精神依然有很大的市场,只不过,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引导和传承。在这方面,媒体首先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当那么多的媒体不惜版面和时段报道日益泛滥的选美、选秀活动,追踪某位歌星、影星离婚、出轨、怀孕等花边新闻的时候,是不是更应该给文学、给高雅的文化活动留下位置?是不是更应该展开对诗意的追寻?

  我们应该明白,如果文化被泛滥的娱乐所包围,就会导致民族审美鉴赏力退化,一个国家、一个地域的整体文化水准就会出现大面积滑坡。

  我们更应明白,中国文学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诗歌的历史,中国人的精神历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诗歌的引领。自现代以来,国家每一次大的变革和运动,也无不与诗歌息息相关,从“五四”运动到“四五”运动,从抗日救亡到改革开放,诗歌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在深化改革、经济社会深刻转型的今天,诗歌的作用同样不可估量。

  带着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从今年开始,本报陕北观察编辑室还将和榆林市文明办、榆林市诗词学会等单位一起,举办榆林中秋诗会,并争取一年一度地坚持下去,借此形式,实现诗歌朗诵常态化,将诗歌精神植入更多人的心田。

  当然,诗歌精神的蓬勃生长,除媒体、政府、文学团体的引导外,也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学校的培育,更需要每个人静下心来,与自然和生命对话,想一想自己究竟为什么出发。

  相信只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多举办各种能够净化心灵的诗歌活动,推动和引导诗歌更好地从书桌走向广场,从笔尖走向大街,深入人们的生活,更多的榆林人就能实现诗意的栖居。不再只听到喧嚣的市声,也能听到花开的声音;不再只看到金钱和霓虹灯,也能经常仰望星空!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推荐信息
到西安关中驾校 考驾照  三秦游网站指定单位,网上报名优惠200元!
陕西户县龙窝酒!
秦绿辣椒 我的辣味!
 
最新信息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