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研究>>正文

应着力推进首都旅游圈建设

2014-7-30 10:28:00  来源:中国旅游报·第一旅游网  进入论坛

  应着力推进首都旅游圈建设(上)

  □ 王兴斌

  首都经济圈 旅游当先行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召开北京、天津和河北党政负责人座谈会,要求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进程,标志着“首都经济圈”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首都经济圈”已议了十余载,写进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已有3年多,但少有实质性进展。华北地区雾霾灾情与“大城市病”的严峻形势倒逼京津冀合作已到刻不容缓地步。

  “首都旅游圈”也已倡导多年,京津冀三地都做过一些努力,北京推动了北方九省市旅游合作,天津倡导了环渤海城市旅游合作,河北推出了环京津休闲旅游经济带,但总体上依然“雷声大、雨点小”,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相比,显得相当滞缓。究其原因,固然有旅游界自身的不给力,但更重要的是大环境的缺失。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市场经济发达,市场驱动形成了产业结构分工协作的局面,区域经济水平也相对平衡,此间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人流涌动,为旅游合作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京津冀三地工业化与城镇化呈阶梯水平。北京市三次产业的结构为0.8:22.3:76.9,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6.3%。天津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3:51.7:47.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6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为70%。河北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2.0:52.7:35.3,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6.8%,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为60%。总体上北京已完成城镇化、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天津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后期。河北处于城镇化、工业化中期。

  本来,区域间经济社会的阶梯式水平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客观需要,但由于历史形成的行政藩篱与计划经济思维的惯性,北京作为首都行政色彩浓厚,京津冀各忙各的,埋头构建各自“大而全”的经济体系,一味追求各自的GDP,至今未能实现三地产业合理分工。京津两市虽交通“同城”,但经济并未“化”为一体。京津对河北的经济辐射效应未能得以发挥,反而形成“虹吸”现象,出现了环京津贫困带。三地经济水平悬殊,形成近在咫尺的城乡式的市、省“二元结构”。河北面积是京津的十倍,人口相当于京津的两倍多,但经济总产值却比京津低1/5。

  欧盟一体化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旅游协同发展的经验证朋,区域一体化是“皮”,旅游一体化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现在中央把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列为国家战略,区域旅游合作迎来从未有过的历史性机遇,理应乘势而上、强力推进,并在首都经济圈建设中发挥独有的先导作用。

  本来,京津冀地缘一体、人缘一家、文化一脉,共同源于燕赵文化,从元、明、清以来,天津、河北一直是近畿之地、直辖之区。“京津出门是河北,河北抬腿进京津”,京津两大城市近在咫尺、夹在河北之间。随着高速公路、铁路的建设,京津与河北多数大中城市之间已形成1~2小时城市圈。古都北京与近代天津形成历史之链,皇城、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清西陵构成—体的古都文化系统。由东向西联成的长城文化带与由北向南串成的运河文化带在这里“丁”字形交汇。北京少山缺海,天津有海港无沙滩,河北山海相拥、高原草原与平原田野广袤,但缺乏大都市支撑。

  京、津3000多万城市人口与河北7000多万城乡人口,目前三地700万的入境游客和数以几亿计的全国游客,成为圈内外巨大的客源汇集地。三地区位相连、交通便捷、客源互流与资源相补,构建“首都旅游圈”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兼备,独缺“政合”。冲破思维定式、拆除行政藩篱,北京卸下“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包袱,天津不再“上不求老大、下不靠老下”,河北跳出“一亩三分地”,三地旅游界同心协力、抱团一博,首都旅游圈就会顺势而起、腾空而飞。

  旅游业应该而且能够成为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协作、配置优化,实现一体化的先导产业。旅游活动的本质是异地体验,跨区域、跨边境、跨国界之“旅”是“游”的内在要求,区域旅游协作符合旅游内生的发展需求。旅游的协作互利性大于博弈性,阻力小而动力大,成本低而效益高。旅游业的区域协调不像工商业的调整涉及企业拆迁并转和大量执业人口的迁徙,也不涉及京津污染、低端的夕阳企业的转移对河北会造成负面影响,只要转变政区为界的定势思维,拆除现有的行政阻隔,调整相关政策与规则,更好地利用现有的交通、信息网络,使行游住食购娱及信息服务设施和人员等存量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并变成增量资源,实现旅游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市场共推、客源互流,势必会产生1+1+1>3的加法效应。

  首都旅游圈的形成必将加速并扩大国内外游客在三地之间的流动,推动与旅游服务相关的多个服务业的流转与繁荣,将有力地推动三地中小城镇、特别是河北城乡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强中小城镇的人口经济集聚能力,引导人口和产业由特大城市主城区向周边和其他城镇转移,在提升中心城市品质的同时加速中小城镇与现代农村建设,产生助力京津冀城市群发育、强盛的正能量。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的建设京津冀等世界级城市群目标中,构建首都旅游圈是其中不可少的一环,而且在首都经济圈发育中要担当起打先锋的功能。首都经济圈建设事关全国城市群发展大局,可以说是全国新型城镇化中的新“平津”战役,更是全国区域旅游一体化中的一大战役。堪称“老大难”的京津冀旅游一体化破题了,其示范力量不言而喻。

  大伦敦、大巴黎、大东京、大纽约的经济繁荣及其旅游兴旺的经验表明,以首都或大都市为中心形成特大城市群,可以充分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功能,疏解核心区的产业与人口密集度,挖掘周边腹地的资源,实现大区域的资源共享、产业分工、环境治理、持续发展,这是现代城市群的发展趋势,也是现代旅游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笔者认为,以北京为中心、天津为副中心、环京津城市群为支点,首都旅游圈将经历从松散型的协同发展走向紧密型的融合发展,同心协力、不懈拼搏,最终建成足以与大伦敦、大巴黎、大东京媲美的世界级城乡一体化的旅游区,成为融东方古都、现代名城、长城运河、山林滨海、冰雪温泉、商务会展于一体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区域大协作 市场为导向

  区域旅游一体化本质上是在一定区域内建立统一的市场规则与秩序,实现旅游资本、信息、企业、服务、旅游者和从业人员等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旅游经济的协同发展。在旅游市场诸要素中,客源市场是主导要素,其规模、流向和需求特点决定其他市场要素的配置。市场在旅游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集中体现在客源市场对其他旅游市场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关键是区域内外的客源市场能自由、通畅、便捷地多向流通,实现市场共享。这一点欧盟可以说是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典范。去过欧盟旅游的人都知道,只要拿到申根协定某一成员国的签证,手持欧元就可以畅游其他成员国,更不用说欧盟成员国的国民可以在其他成员国无障碍地自由行了。

  推进首都旅游圈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共同扩大客源市场规模。京津冀作为目的地其客源对象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京津冀常住居民(包括国内外的各类常驻人士),是首都旅游圈的主体市场;二是全国各地来京津冀的各类休闲、事务和其他游客,是首都旅游圈的基础市场,2012年这两类国内游客共5.75亿人次(京2.26亿人次、津1.20亿人次、冀2.29亿人次),其中过夜游客3.38亿人次(京1.36亿人次、津0.45亿人次、冀1.57亿人次,见国家旅游局《2012年21个省区市国内旅游构成表》);三是从境外来京津冀的观光、事务游客,2012年三地接待总量为681.4万人次(京500.9万人次、津73.8万人次、冀129.3万人次),其中港澳台同胞是传统的稳定的中华市场,外国游客是决定首都旅游圈的国际地位和世界影响的关键性市场。

  得益于区位相连、交通便捷、环境各异和产品互补的既有优势,京津冀之间业已形成了客源互流的局面,互相成为最重要的国内旅游客源产出地与目的地。以北京为例,2012年北京接待国内来京游客1.36亿人次,其中来自河北的1822万人次、占13.4%,为首位客源产出地,来自天津的558万人次、占4.1%,为第10位客源产出地。同年,北京居民出京旅游2127万人次,其中去河北453万人次、占21.3%,为第一目的地;去天津147万人次、占6.9%,为第5目的地。同理,京津是河北居民都市旅游的主要目的地,河北也成为京津常住居民休闲度假,尤其是短程休闲的主要目的地。

  在入境客源市场方面,京津冀具有很高的重合度。港澳台都是京津冀重要的客源市场。在外国游客中,北京的前5位客源国是美国、韩国、日本、德国、英国。天津的前5位客源国是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马来西亚。河北前5位客源国是美国、韩国、日本、德国、英国。三地的外国客源市场具有相当的互流性。2012年天津入境游客中有57%的境外游客去北京,河北入境游客中有81%的境外游客进北京,津、冀是北京入境游客的主要流转目的地,但北京的入境游客很少去津、冀。京津冀的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具有客观的市场基础与相当的市场潜力。

  但是,目前京津冀之间客源互流的状况主要是市场自发地形成的,并非是由三地旅游合作所促成的。特别需要指出,无论是京津冀三方本地常住居民的相互旅游,还是外地与境外旅客在这三个地区之间的流动,目前大多数是不参加旅行团的散客,而他们在三地之间的自助行是很不方便的,是“自助行”而不是“自由行”。散客的自助行是否自由、便捷是衡量跨区域旅游目的地成熟与否的一大标志。当然,京津冀远没有成为国内外客源选择的共同的旅游目的地。

  迄今为止,京津冀的旅游城市都未设置跨地区的游客集散中心与旅游专线,为散客提供可以便捷地三地之间行走的出发站点、旅游线路与巴士,更没有三地之间互发的旅游专线与巴士。例如从北京市区往返天津历史街区、滨海新区或承德避暑山庄、遵化清东陵等著名旅游地的旅游专线与巴士。京津冀印制的各种旅游导览地图、宣传手册都没有涵盖三地的旅游服务信息。从京津冀各家旅游网站上也难以找到京津冀之间连结、通达的旅游服务信息,三地旅游官网的内容各自为政、划地为界。三地不少城市之间的城际高铁早已开通,但下车之后很难得到实用的旅游信息,游客咨询中心大多数形同虚设,更难找到去著名景点的站点和直达巴士。

  目前自驾车出游已蔚然成风,三地之间相通的高速公路不少,但过境处层层设卡,行政边界成了收费关卡,即便是快捷通关的ETC也不能通用。三地都在规划建设自驾车营地,但三地没有通盘考虑营地布局。过了市界省界移动电话即要收“长途漫游”费。北京、天津各自发售面向本地居民的公园、景点的年票,但互不通用。三地颁发的老年证也不能在异地享受公交免费的同等待遇。首都机场过境免签的游客72小时之内只能在北京市区内活动,不能去天津、河北的著名景点。如此等等,以行政区划为“围墙”、“篱笆”人为地阻碍了游客的自由流动。当然,三地的旅行社、景点、酒店、乡村旅游点的合作经营与促销,旅游投诉的异地受理处置等,也都处于空白状态。总之,京津冀之间旅游公共服务的缺失是形成首都旅游圈的首要障碍。

  上述三类游客对跨区域旅游服务的需求各有侧重点,正是区域旅游合作的优势所在。京津居民更多地希望山林野趣、河海乡村休闲,河北居民更多地希望大都市观光、娱乐和购物以及康体医疗。周末及3天小长假更适合三地之间的短程观光休闲、购物娱乐。从全国各地来的观光或事务游客除了游览一地的景区外,更希望顺道游览其他两地的著名景区。境外游客希望能在较短的游程中遍游三地的代表性景区和特色餐饮与购物。72小时过境免签游客和天津邮轮客人更希望顺道游览北京、河北的著名文化景点。

  从长远看,三地的旅行社组建出入境旅游协作体或共同体,在市场营销、线路串通、导游共用、团队组合等方面开展业务合作,共同做大、做好出入境旅游市场,在当前入境旅游市场进入爬坡克坚时期,尤其需要京津冀抱团取暖。面对韩、日、俄、美四大共同的国际客源市场和港澳台市场,共推联结三地的东方古都游、长城文化游等经典产品和运河文化游、京津冀邮轮游、自驾游等新产品,有很多大文章可做。

  总之,市场导向是区域旅游一体化的根本指向。打造首都旅游圈从根本上说,拆除行政边界障碍、政策障碍与服务障碍,为区域内外约占全国游客总量1/6的国内游客和1/7的入境游客提供无障碍旅行的硬环境与软环境,让京津冀成为海内外游客自由自在、“说走就走”行游的目的地,这应该是京津冀旅游界的一个梦,一个可以梦想成真的梦。


编辑:秦人
关键词:首都旅游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