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给文物“治病”的“医生”

2014-7-18 11:20:00  来源: 三秦都市报 - 三秦网   进入论坛

提起文物,很多人的第一感觉是神秘,还有人觉得文物“很值钱”,其实,有一类人天天和文物打交道,他们眼中,文物就是工作对象,有点像是“病人”,他们需要像外科医生那样,将“带病”的文物“治愈”,他们是文物修复工。7月15日,我来到神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揭秘文物修复工的工作……

“过三关”才进到实验室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位于乐游路,去之前,很多人告诉我,那条路也叫“考古路”,光听这个名字,就有一种神秘的感觉。

7月15日早上9点,我们来到省考古研究院,第一道门就很难进,在三名保安“注视”下,来客要详细登记姓名、单位、身份证号等等。我们去之前有预约,但一样得登记,保安特地提醒我们,出门的时候把登记回执拿上,不然不让出门。

登记完毕,一名保安轻按手中的遥控器,第一道玻璃防盗门打开,我们进入办公区域。要体验的文物保护研究室在四楼,这里也有一道防盗门,实验室还有一道防盗门,就这样,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过了三关”才进入实验室。

各种没见过的工具

我在金属文物保护实验室进行体验,这里主要修复铁器、铜器、金银器、锡器、铅器等。文物保护研究室副主任邵安定博士带领我们进入,这件实验室约有七八十平方米,摆放了四五张工作台,每一张工作台上,都有很多我从未见过的工具或仪器。

地面上摆放着各种“稀奇古怪”的大大小小没见过的工具,据介绍,有超声波清洗机、喷砂机、真空干燥箱等,还有工作台上各种电子仪器,诸如体视显微镜、可实时将画面传输到电脑屏幕上的电子显微镜等。

实验室全是“生病文物”

进入实验室后,我满目都是“惊喜”,除了那些“千奇百怪”的工具外,首先印入我眼帘是右手边的工作台上,放着一把长约一米的“剑”, 邵安定主任当即纠正我说:“那不是剑,是刀。”工作台旁,两名男子正在交流着什么,从语言和比划的动作来看,应该是商讨这把刀的保护方案。

等两名男子离开实验室,我凑近瞅了一眼,果然是一把铁刀,刀身保存非常完好,只是刀柄处有些损坏。文物修复工将刀身修复的黑亮黑亮的,十分精美,一名工作人员说,刚出土时,这把刀可是锈迹斑斑。我猜的没错,刚才那两名男子,一位是文物修复工,一位是经常给他们做玻璃保护外罩的商人,他们量了尺寸,商量了方案。

放眼望去,实验室很多文物都被白色脱酸纸覆盖着,不过从裸露的部分来看,很多都是青铜器,绿色的铜锈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我的“老师”是24岁的张丽萍,她在邵安定的项目组里,最近主要修复脱酸纸覆盖的这些青铜器。

邵安定主任随便揭开一张脱酸纸,满身铜锈的青铜天鹅丰腴的身姿非常漂亮,只可惜,它的头从颈部折断,需要修复。张丽萍工作台前,基本上都是有残损的青铜天鹅,这些文物来头很大,它们是从秦始皇陵水禽坑出土的,与兵马俑做了几千年“邻居”。

修复文物过程非常繁杂

张丽萍正在电脑上画病害图,这就好比医生检查后,确定病人的病灶在哪里,然后再根据这些病灶,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这些我根本没法插手,相当专业。邵安定拿出厚厚一本《修复报告》告诉我,张丽萍画的病害图,必须360度无死角的详细描绘文物上的病害,还要写调查分析,配合照片把文物的现状描述出来详细分析。继而要做一个保护方案的设计制定,方案中张丽萍必须清楚描述观点,包括用什么工具修复,用什么化学试剂,用多少,好似医生的诊疗方案,而后交给邵安定审核。

审核通过后,接下来就是重要的修复过程,这个过程中也要详实记录用什么工具,干多长时间,发现什么新问题。“比如在清理表面黄土和铜锈的过程中,要用什么样的刷子,什么化学试剂,用不用超声波等等,都必须有详细的记录。每清理一点,都得拍照,前后对比。”张丽萍说。

修复过程中,张丽萍还要写工艺考察报告,发现有什么工艺特征一定要记录清楚。并且,她每天都会写修复日志,记录每天的工作。待文物通过技术手段大体修复完毕后,还得用化学试剂将文物进行缓蚀处理,有些文物还需要再进行一次化学试剂处理,将其与空气隔绝,这是封护处理。这样,修复工作才算完成。

尝试修复我双手发抖

说是体验,其实我根本没法上手,因为我一点文物修复方面的知识都没有,还有一点,这些都是文物啊,可能价值连城,我可不敢胡动,万一弄坏了,可赔不起。

另外一张工作台前,来自陕西文物保护专修学院的实习生张阳洋正在修复一件饰品,该饰品是由很多小珠子串联而成的,不过由于多年深埋在泥土里,很多珠子已经损坏,张阳洋要做的,是把那些损坏的珠子取出,用出土时散落的那些完好珠子填充进去。她双眼盯着显微镜,两手拿着镊子和专用钩针,不停的工作着。

我坐在显微镜前,透过取景框看到完全不一样的“世界”,珠子被放大很多倍,原本肉眼看不到的破损,显微镜下看的一清二楚。我拿着工具的双手一直发抖,根本不敢下手,也不知从何下手。张阳洋告诉我:“我实习的第一周跟你现在一样,现在好了。刚开始的时候,我双眼盯着显微镜,双手拿着工具,根本找不到自己想要找的位置,眼手分离,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不过,现在都好了。这个工作,就是要动手实践。”

除了这间实验室,省考古研究院四楼还有三间实验室,分别是丝绸、陶瓷、壁画实验室,其中丝绸修复实验室是恒温恒湿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大体相同。有时面对同一件文物,他们可能要“诊疗”半年甚至更久,但他们都说,不会感到枯燥和厌倦,因为修护完一件文物,那种成就感是常人无法体会的。

他们不是专家 是蓝领工人

张丽萍是河南安阳人,2013年毕业于陕西文物保护专修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她高中毕业后,经同学推荐,认识到这个专业,她觉得非常喜欢,就来到西安就读这个专业,目前,经过一两年的实习,她已留任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从事文物修复工作。

起初我以为,文物修复是专家级别的人才能完成的,没想到,张丽萍她们都是“蓝领工人”。邵安定主任告诉我,2010年前后的数据显示,他们院每天出土几十件文物,但整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从事文物修复方面工作的人员,只有十人左右,人手远远不够。2011年起,该院开始从高职院校接收实习生,也就是培养蓝领工人。“学生在校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我们院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累更多经验,今后更好地修复文物。”邵安定主任说。

我国文物修复工稀缺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陕西是文物大省,全国唯一一所培养文物保护修复蓝领工人的院校陕西文物保护专修学院,就在西安,目前,三四百名毕业生已经在全国各地开展文物修复工作。不过,短时间内,我国文物修复工稀缺的现状无法改变。

陕西文物保护专修学院院长尹申平,曾是一名文物保护修复方面的专家,他用数字告诉我,我国文物修复工稀缺的程度。“意大利注册的文物修复师有3.6万人,而我们国家,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不到3000人,而我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历史,是文物出土大国,但修复文物的工人确有大量缺口。”尹申平院长说,目前来说,陕西省一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中,文物修复工缺口不大,但市县一级缺口很大,不夸张的说,市县一级的很多铁器如果不加以保护修复,很多年前后将会变成一堆铁锈,这也是我为什么致力培养蓝领工人的原因。

采访感悟:

文物修复工这个工种,我此前从未听说过,本次体验可以说不成功,因为太专业,我根本无法上手。不过,此次采访让我看到文物保护修复方面缺少蓝领工人的现状,虽然他们的初次就业率很高,他们的工资待遇也不错。在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当下,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向文物保护修复岗位。

本报记者 张亮 实习生 柳莹 庞阿倩 吴嫚嫚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推荐信息
到西安关中驾校 考驾照  三秦游网站指定单位,网上报名优惠200元!
陕西户县龙窝酒!
秦绿辣椒 我的辣味!
 
最新信息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