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传统与现代的对比

2014-7-15 11:57:00  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进入论坛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传统与现代的对接点上,不过有些人自觉,有些人不自觉,张培合属于自觉者,他的本质是企业家,供职于西安和全国都颇有影响的现代企业集团,是金花企业集团的总裁助理,分管着这个集团的宣传发展和项目的招标投标等部门,属于高管之列。但是他又是一位饱学之士,有相当不错的传统文化功底。数十年来好学谈思,手不释卷,写过不少散文,而且荣获了冰心散文奖。他还是一位企业文化的专家,把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带有普遍性的,恒久的精华要义,融入进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去。他的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系列讲座曾风靡西安,使他声名鹊起,他的企业总裁吴一坚在为他的作品所写的第一篇序言中,对此曾有非常热情地描绘与评价,说他有一肚子的蝴蝶,他是个才子。我知道我的家乡有这样一位传统与现代对接点上的企业家、文化人和散文作家的张培合,是从文学基辛格之誉的周明那里,于是培合把他亲笔签名的《慧思集》、《静思集》和《微思集》寄到了我的家里,三本书名都有一个“思”字,可以看出培合对思的重视。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培合的文章里常引《论语》里的这句话发挥。毛泽东是主张并提倡多次的,他说多想出智慧,提倡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这开动机器就指动脑筋、想问题。他很欣赏并引用孟子的话,启发干部在实践中要多动脑筋,总结经验,使自己对客观事物和规律性的认识,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过程,自感性达于理性。

从培合的三思集中,让我联想到法国雕塑家罗丹著名的雕塑《思想者》,一个中年的男子坐在那里,一只攥紧的拳头,支着下颌做深邃的深思。在我看来《慧思集》是多想出智慧的意思,即是思想家主体的一种品格,一种素养,也是思考的结果和目的。《静思集》则是思索的一种方式和状态。《文心雕龙神思篇》曾经说“陶钧文思,贵在虚静”,为了达到这种虚静的状态和境界,他是很不赞成后来后世的那些所谓苦思,培合常与非常繁忙的事情杂物之中使自己摆脱出来,到一家他常去的茶社,找一个少人的角落,让自己静下心来,只有静下心来,才能使清明的理性穿透杂念物欲的干扰,获得认知。读书、思考、总结实践经验,最终才能顺畅地写出文章来,看了培合的从业与写作的经历,我以为如果不是自觉,至少也是暗合了刘勰作总结的这一条千古不变的铁的规律。

在做讲座的时候,年轻的听众常问他为什么记忆力那么好,那么多的名句名作都能够口诵原文,张嘴就来,他说自己有记笔记的习惯,有好的段落,好的诗词文章,他都会有意识地抄下来,随时翻阅,日积月累,便熟读成诵。在中外学术史上,文化史上,思想史上,文学史上,这也是一条规律,那些有为的,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莫不如此。孔子的论语就是他的学生笔记了他的语录整理出来的。苏东坡有抄《汉书》的功课,每日坚持。朱熹《朱子语录》,明代王阳明的《传习录》,明显带有笔记的痕迹。明清一代的顾炎武从13岁开始,就每天背诵若干页的《资治通鉴》,背诵一页撕去一页,直到全部背完。这通鉴加上注,足足是六百万字。顾炎武还有写笔记的习惯,他最具影响的著作《日知录》,就是一生的笔记整理出来的。在现代,大学者、学贯中西、汇通文史的陈寅恪,二十四史基本可以成颂,晚年失明,著作全凭记忆。有文化昆仑之誉的钱钟书,也是陈寅恪式的大学者、大作家,但他藏书不满一个书架,他有大量的读书笔记,不仅他的传世之作《谈艺录》、《管锥编》,是在这些笔记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而且据说现在他的102岁的遗孀杨绛,正在整理他的这些笔记准备出版。不知道是培合这样一个非常好的记笔记的习惯,现在是否仍在坚持,这可是弥足珍贵的看家本事,千万不能丢。

今天这个会是由贾平凹亲自主持培合作品的研讨会,来了这么多的人,可谓群贤毕至,本身就证明了他已经取得的成绩。我始终认为,一个人所取得的成就,和他所获得的地位,恰好等于他所付出的辛劳。实践出真识,实干出实际,作为一位老乡党,我向培合以实干所取得的实际表示祝贺。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海无涯,学无止境,人上有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对于有为者来说永远没有终点,只有起点,山正高,路正长,培合希勉之。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