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王勇超:精神家园守护者

2014-7-10 10:18:00  来源:光明日报  进入论坛

他曾经是一个普通的农民,盼望着吃一口饱饭、盖一院砖房。然而,近30年来,他却用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个人出资数亿元,抢救保护了三万多件民间珍宝,复建了40多个院落的关中古民居。在他所缔造的占地500余亩、被称为当前中国最大的民俗文化博物院里,有着令世人称奇的“地上兵马俑兵阵”!

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被誉为“民族文化守护神”的英雄式人物——王勇超。

一个人的壮举

对于今年57岁的王勇超来说,回望来时的路,自己也不免生出一些恍若隔世的感觉。

从一个吃不饱肚子的农民,到生产队的会计,再到靠着10元钱闯入西安城,逐渐拥有了自己的建筑公司,后来又一头闯入了关中民俗文化的大海中,从被动的收藏转为主动的保护和抢救。

对于民俗文化的痴迷,最早来自一个朴实农民家庭的传统文化教养。进城成立自己的建筑公司后,喜欢钻研的王勇超接手了一些古建修复项目,这也正是他将民俗文化事业作为终生追求的起点。

1985年的秋天,为了寻找有关明清时期的建筑图样,王勇超带着技术人员第一次走进关中腹地渭北地区进行古民居考察。

一天傍晚,王勇超路过一个村子时,发现一个文物贩子正要把一根拴马桩的头砸下来。那石柱上方,是一个鼓腮、瞪眼的胡人,骑在一头张嘴、竖毛的雄狮背上正在奋力制服狮子。整个石雕形象夸张而传神,呼之欲出。那一刻,王勇超非常震撼,被那精美的雕刻牢牢拴住了。

“老先人留下的东西,咋能说砸就砸了!”心痛之余,他不假思索地出双倍价钱,买下了这根后来被专家鉴定为明代艺术精品的拴马桩——这是他抢救性收藏的第一件古代民间实物。

虽然当时还谈不上对于拴马桩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但王勇超意识到,这些东西在农村越来越少,如果不赶紧将这些拴马桩收集回来妥善保管,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拴马桩流失到海外。

“无论如何,先收回来再说。”王勇超当即拍板。他组织30多人,分成6支队伍,在澄城、大荔、蒲城等地走村串乡,大量收购拴马桩、饮马槽、石门头、石门墩以及各种石雕、木雕、砖雕等。

让民族文化的根脉源远流长

多年之后,当被称为“地上兵马俑”的8600多根精美的拴马桩威风凛凛地立于关中民俗博物院内,供世人瞻仰、文化民俗学者研究的时候,王勇超终于松了一口气。

为了尽可能地多挽救、多收藏,王勇超由拴马桩到饮马槽,由上马石到石门楣,从石雕砖雕木雕到古民居,由一个物件到整个院落,渐渐地入迷。

王勇超说,在20世纪80年代,西安地区有保存价值的古民居还有20多套,但目前仅存几套。渭北地区有40多套,如今只剩下11处。

如果能把这些精美的古民居搬迁到西安,集中复建,对于认识文化传统,理解农耕文明,都很有价值。就这样,王勇超又抢救保护了40多个濒临消失的古民居院落。

如果说王勇超最早从被动的抢救民俗文物到主动的保护,都是一种文化的自我觉醒,那么,建立博物馆,展示、研究、挖掘民俗文化的历史内涵就是文化的创造。

建馆选址从长安区的郭杜到五台,面积从几十亩到几百亩,规模从单一展示民间文物到复原古民居群落,功能从展览到展示、体验、旅游研究等一条龙服务。其间,规划设计图纸也是几易其稿。最终选址在秦岭终南之南五台山下。

2004年开始建设,到2008年12月试营业,王勇超终于可以安心地在他广阔的博物院里“种植”自己的民俗文化了。

但是,王勇超并不满足于仅仅展示自己收藏的各种历史文化遗存,而是想要复活这些文化遗存,复活一些民风民俗,使现代的人参与其中,充分体会民俗文化之大美。将民间的作坊如豆腐坊、油坊、醋坊、造纸坊、陶器作坊等建立起来,再把老人过寿、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开展起来,让更多的游客参与其中,重返农耕文明的家园。(本报记者杨永林 张哲浩 本报通讯员 王晓阳)


编辑:秦人
关键词:王勇超 拴马桩 古民居 民俗文化 精神家园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推荐信息
到西安关中驾校 考驾照  三秦游网站指定单位,网上报名优惠200元!
陕西户县龙窝酒!
秦绿辣椒 我的辣味!
 
最新信息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