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八水“润”人“润”城

2014-6-24 11:04:00  来源: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Author]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从历史上的八水绕长安,到现在的亲水生活,水,对于西安人而言,不仅是须臾不能离开的生活必需,更为西安这座城市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从“八水绕长安”到“八水润西安”,一“绕”一“润”之间,体现着从表象深入灵魂的变化,彰显出西安建设美丽城市的担当和创新发展的智慧。一条条波澜沿着城市的脉络纵深、延展,所到之处润出了发展,润出了生机,润出了幸福。本报今起开设《西安水的故事》专栏,讲述八水对西安的润泽与改变。

  从排队打井水到吃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从在烂河滩摘野菜到如今徜徉“关中江南”湿地公园。如果说“八水绕长安”“绕”出了一座古城,“八水润西安”则赋予了这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机与活力,让其中的市民能够“望得见南山、看得见八水、记得住乡愁。”

  井水到自来水

  西安人不忘水的珍贵

  侯青莲出生在上世纪40年代初,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我出生的时候建国门还是一面土墙,我家就在安西街一个大杂院里。”侯阿姨说,从记事起,街访邻居就是一起用水,“那时候的水龙头很大,带杆子,是从井里压水的那种。”

  到上世纪60年代,不少西安人用上了自来水。“巷子里一共十几个院子,但只有一个公用水龙头,有固定的接水时间。”侯阿姨略想了一会儿说,“那时候能用上自来水是很骄傲的事。为了吃水方便,家里除了一米多高的大瓮,还找来个铁皮水桶,还有挑棍、水瓢。”“一放学我们就要先去挑水,家家户户排在水龙头前,大人们聊天,孩子们玩,感觉时间很快。”

  生活慢慢改善着,巷子的土路变成了砖路,砖路变成了石子路。但无论道路如何变化,每每走到巷口,总有一条条水印,连接着一个个回家的身影,“现在想想,很温馨”。“那时候是按户收费,但每家每户都很省,淘了米的水洗菜,洗了菜的水洗碗,洗了脸的水洗脚,洗了脚的水拖地。”

  80年代初,侯阿姨一家搬进了楼房,家家户户装上了分户计量的水表。尽管用水方便了,但有时候还是会停水。“后来我们就把瓮也搬上楼了,放到厨房水池子后边的柜子里,只要来水了就接满,吃的时候一瓢一瓢舀。”

  虽然现在用水方便了,但侯阿姨还是“一水多用”,总想把水利用得“扎扎实实”。“那时候家里用的是坐便,但后边的冲水扳手我们几乎没用过。”侯阿姨的女儿胡女士说,直到现在,自家的卫生间还有个水桶,坚持用洗衣服的水冲马桶。“只有经历过缺水,才能体会到水是多么珍贵的东西。”

  从烂河滩到水街

  西安有了水城韵味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市民身边大大小小的各类人造景观多了,自然的山水距离城市越来越远。今年五一期间,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名字“沙河”,让越来越多的西安人向往,因为,这条沙河变成了水街。

  五一期间,别具江南风韵的沙河湿地公园正式开园。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吸引近500万人次到沙河湿地公园亲水、游玩。

  “原本荒芜的河道和两岸遍地的杂草丛变成了一眼望不到边的水域、湿地,这样的变化,在我们看来,就是荒滩变绿洲。”小陈是周至中学的一名教师,她说沙河湿地公园开放后,变的不只是一片水,更是一种生活。

  “以前的沙河就是烂河滩,每次去姥爷家,他都会带着我上河滩玩。告诉我什么是洋姜、什么可以做扫把,什么野菜可以吃。”而今,再度走进沙河湿地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总面积超过500亩的水域和湿地。木质栈道倚水而建,苍翠扶柳轻嵌在河道两岸,红彤彤的灯笼点缀其间。

  小陈说,如今的沙河,完全是江南风韵,无论是岸上的喷泉、瀑布、流水景观,还是河堤旁的溪流、湖泊,水流无处不在。时值周末,放松心情的市民游客三五成行,或是在小溪里逛街,或是在河流里嬉戏、泛舟,或是坐在水边品小吃、赏民俗。

  水面上,白鹅嬉戏,三五成群。几条竹制小船静静地驻在岸边,盈盈长柳垂在水边,伴着船檐上的红灯笼,悠然祥和。

  “过去别说是在家门口看水,就是生活都是问题。”小陈的父亲6年前在县城的国道边上开了一家十多平方米的商店,卖些零食饮料,生意一直不怎么样。“修了‘水街’,游客多了,我儿把商店开到了景点旁边,生意好得很。”陈师傅说,有了湿地公园,县城不少人转向周边经营,生活充实了,收入也增加了。

  从烂河滩到城市亲水景点,沙河湿地公园将大秦岭和渭河两大生态廊道连接起来,为大西安又竖起一道巨大绿色生态屏障。不但让市民游客不出城便可欣赏“丽江风情”、“乌镇风光”,也将在西安西部打造新兴的商贸居住地。

  水“润”了市民生活

  “润”出城市发展与生机

  中国人常讲“水生木”、“水生万物”。如果说河流是大自然的恩赐,赋予了西安自然的灵动,那么围绕河流展开的“八水润西安”工程,在改变西安人生活的同时,给西安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活力。

  贯通西安的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与灞河、沣河等次支流相交的三角洲地带,是西安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市实践“八水润西安”工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道道屏障沿灞河、浐河、沣河向南延伸,直指秦岭。

  西安在浐河、灞河、渭河等水域周边,先后集中建成开放了西安世博园、浐灞国家湿地公园、雁鸣湖、沣河生态景区等一系列绿色生态项目。有了水的滋润,一道道“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城市景观长廊在古城延伸,提升了西安市的整体空气质量,缓解了城市噪声污染和热岛效应,让西安有了名副其实的“生态园林”,让更多绿色走进了市民的生活。

  每到周末,各个生态公园周围,总能看到车辆的长龙。市民游客置身其中,享受着城市生态发展的绿色果实。区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湿地水域面积不断增加,不但丰富了市民的生活,也有利于西安生物群落恢复、污水生物处理、自然水面恢复等多项生态功能,还将城市污水转化为净水归还给河流,成为数以万计水生动植物的安身立命之所。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西安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迅速恢复,野生被子植物由167种增加到204种;鸟类种类数由2005年的62种增加到现在的205种。如今,走在浐河、灞河沿岸,随处可见白鹭、绿翅鸭、鸬鹚、红脚鹬等各种水禽,处处闻得到大自然的味道。

  河流综合改造、生态公园建设、湿地公园开放……一滴滴水,“润”出了全国首批、西北唯一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润”出了西安的生态文明高度,“润”出了建设美丽西安的生动写照。


编辑:[Editor]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