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研究>>正文

漫谈延安古代历史文化⑤

2014-6-20 12:06:00  来源:延安旅游局  进入论坛

乐善好施  扶危济困
——肤施得名与延安的宗教文化
   肤施县,秦时属上郡。早在战国时期肤施县设在今榆林市鱼河堡附近。汉高帝时(大约公元前206年左右),将肤施县名移用到延安(此说有争议,有的文献认为于魏晋时移用延安),并且还附会了一个十分动人的佛本生故事(印度高僧尸毗王即佛祖三世,割肤饲鹰救鸽的故事)。此后便有了清凉山,有了万佛寺、舍身崖、定痂泉、濯筋水(延河最早的名称)。其实尸毗王并没有来过延安,而延安且因这个故事得名肤施。佛教作为印度宗教传入中国,以“助王化于治道”,顺应了历代执政者“治道”、教化的需要。这个故事能说明两个问题:
   其一,佛教在当时已经传入延安。佛教史上记载,西汉末年汉哀帝(刘欣)元寿年间(公元前2年)由印度、西域商人、移民将佛教传入中国,以至到东汉明帝(刘庄)永平七年(公元64年)夜梦金人入室,后遣使赴大月氏国求法,十年(一说十八年),印度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白马驮经及佛像回到洛阳,建白马寺翻译经书。按此计算,佛教由民间传入延安要比官方引入佛教早二百多年。即使按肤施得名于魏晋时期,也是在白马驮经到洛阳后的一百年(公元22年)之后就有了佛教,这个历史也是很悠久的。
   其二,在当时能以附会夸张的佛本生故事来给一个地方命名,这体现了一方百姓的信仰基础(不可能有这样离奇的事情,但崇尚这种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善举)。同时也体现了官方对佛教的认同,因为没有官方认可是不会确定为地名的。就清凉山的山名而言也是与佛教有关的,并不是因为其在气候上的不炎热。《大方广佛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中记载:“东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此山得名的依据也许正是这样。山西佛教圣地五台山的别名也是清凉山,还修有清凉山志。这不是巧合,均为佛教渊源。
   神话传说,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世界各民族神话中丰富的想象力和智慧,为人类的发展进步提供了营养。如印度的佛本生故事、中国的《山海经》《西游记》等神话,为我们了解古代人们的审美取向,价值观念的变化,理解古代文学提供了一个窗口。
   清凉山之上的太和山顶,北宋时有佛教奉国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延州天山(太和山)之巅有奉国寺,寺庭中有一墓,世传尸毗王之墓地……虽有唐人一碑,已漫灭断折不可读。庆历中(宋仁宗),施昌言镇鄜延,乃坏奉国寺为仓,发尸毗墓,得千余秤炭,其棺椁皆朽,有枯骸尚完,胫骨长二尺余,颅骨大如斗,并得玉环玦七十余件……”这就再次附会印证了“舍身救鸽”尸毗王的传说。墓内即使葬高僧,但决非古印度尸毗王,因为他根本没有来过中国。这只能说明,肤施百姓一向崇拜尸毗和尚,信仰佛教。从魏晋起,以尸毗王故事著称的万佛寺(清凉山下)石窟已逐步形成规模,并延续扩大。到宋代以后,太和山上又增设了道教庙宇和儒圣殿堂,这里呈现了儒、释、道三教共荣的景象。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