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研究>>正文

山河回响“丝路文明”进行曲

2014-5-23 10:22:00  来源:中国旅游报·第一旅游网  进入论坛

  山河回响“丝路文明”进行曲

  ——2014“秦岭与黄河对话”精彩实录

  


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王鲁湘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魏小安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和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周天游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组成员、中国休闲旅游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贾云峰


著名专家、西安社科院研究员李骊明

  2014年5月19日,中国腹地,黄河之滨,秦岭之上,华山之巅,一场新旅游时代的“秦岭与黄河对话”在西岳华山北峰荣耀上映。本次对话的主题是“丝路文明”,整场对话共分“西岳眺望、驼铃声声、丝路情怀、山河回响”四个篇章,通过电视、网络、广播和移动互联网等媒体的立体式互动,精彩地展示了丝路起点陕西的人文美、自然美、文化美和现代美。现将对话精彩内容进行整理摘录,以飨读者。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观众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收看以“秦岭与黄河对话”·丝路文明文化论坛,我是凤凰卫视的主持人王鲁湘。

  2013年5月19日“中国旅游日”,陕西首次以“秦岭与黄河对话”的文化创意,通过与众多媒体的战略合作,向旅游市场展示了“山河竞秀”的陕西旅游新格局、新风貌,获得了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广泛好评。今年的“秦岭与黄河对话”移师到了“天险”华山,主题为“丝路文明”,希望本次对话能够穿越地域、穿越时空,将丝绸之路起点——陕西的文化旅游魅力传播到全世界。首先想请历史学家周天游先生,来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陕西的历史和西安的建都史。

  周天游:

  大家好,陕西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现今已知的北方最早人类是115万年前的蓝田猿人。中国历史上的英雄时代,炎帝兴起于姜水,黄帝兴起于姬水,他们都是从陕西的西部崛起,足迹遍及黄河中下游地区进而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氏族部落的交流与融合中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与昌盛,所以炎黄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华民族的故土。

  西安处于关中腹心,古称长安,曾经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这13个王朝建都的时间加在一起超过了千年,所以长安也是世界著名的历史古都。

  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周秦汉唐都在这里建都,其中,周确立并成立了奴隶制国家,西周的所有制为儒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秦把属于地域概念的中国转化成了属于国家概念的中国;汉代不仅确立了主体民族——汉族,同时还保留了民族的多样性,并成立了后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支柱的新儒学;唐代则把开放包容发挥到了极致,形成了“东有长安西有罗马”的两大世界文明中心,对世界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主持人:

  人们常常说,陕西就是一座天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那么请问土生土长的西安学者李骊明先生,您如何看待秦岭、黄河、陕西与中国文化之间的自然传承关系?

  李骊明:

  自然是文化的背景和主体。作为中国的父亲山和母亲河,秦岭、黄河孕育的炎黄文化、华夏文化是世界上最早具备完备形态和很长时间占据主导地位的大地域文化。

  因有秦岭而有渭水,有渭水而有渭水冲积平原,而有八百里的秦川道,我们的先祖在这里从石器时代就开始了开发建设。这里遍布着先祖、先哲、先圣、先贤的足迹,儒、道、释也是在这里展开了竞争,从炎黄二帝、秦皇汉武到唐宗宋祖,还有无数这样的文化英雄,共同在关中的这片大地上完成了中华文化的奠基。

  走过了中国文化青春期,奠定了中华文化的主干和基调,这就是陕西对中国文化的重要贡献。到了近现代,陕西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位于陕北的延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延安精神成为现在重要的战略性文化资源,而陕南正在做着一个绿色的贡献,那就是生态文明的建设,南水北调工程、一江春水送北京等工程的水资源就来自陕南的汉江水系。

  主持人:

  说到陕西旅游,我觉得它应该和中国其他地方有着不同之处,请魏小安先生从全国视野来说说陕西旅游资源的优胜之处。

  魏小安:

  上海-北京-西安-桂林和广州早已是中国驰名世界的精典旅游线路,北、上、广是三个口岸城市,真正有特点的就是西安和桂林,这个大优势意味着陕西就是中国旅游的公众形象代表。有人说,“到了陕西看坟头”,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读。

  就陕西来看:第一,陕西的旅游资源品种非常多,我归纳下来叫作雄浑陕北、悠然关中、苍翠陕南;第二,陕西旅游资源品位非常高,有以“兵马俑”为代表的世界顶级旅游符号,也有中国大山大川的代表——秦岭,有人说“不到秦岭不知南北”,这是很真实的;第三,陕西的交通现在很便利,中国的好东西太多了,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这些地方有很多绝品,但是交通都差一点;第四,现在陕西的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都已经比较完善了。这四方面因素构造了陕西的一个特点,叫做“很有说头,很有看头,很有玩头,很有搞头。”

  主持人:

  请贾云峰先生结合切身体验来说说这个“说头、看头、玩头,特别是搞头”。

  贾云峰:

  秦岭绝对不是简单的划分南北的分界线,我对秦岭的寻访刚刚结束,写了一本书叫《大秦岭纪事》,我们寻访了90天,自驾了12240公里,然后梳理出了12条文化脉络。我最大的感动是我觉得这不是一次寻访,而是一次我跟自己“父亲”交流的心灵碰撞过程。每次的秦岭寻访,都是在寻找心灵当中的果敢。我们小时候一直说长江是我们的母亲,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我小时候最大的疑惑就是中国“爹”在哪儿呢?我现在终于知道了中国“爹”就是在大秦岭,中华的“父亲山”就在大秦岭。

  主持人:

  今天“秦岭与黄河对话”一个重要的主题是一条路,一条山路、一条文化之路,一条文明传播之路。在1877年的时候,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的《中国亲程旅行记》中第一次提出了“丝绸之路”这样一个概念,这么多年以来在全世界广为传播,逐渐地被大家所认可。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回望这条路的时候,到底应该看到它的什么价值和意义呢?请魏小安先生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心得。

  魏小安:

  丝绸之路如今已经形成了国家大战略,而丝绸之路多年以来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很难形成产品。丝绸之路仅在中国境内就有8000公里,要从头到尾地体验下来不太现实,所以丝绸之路旅游的发展只能是节点式发展,丝绸之路文化的发展应该是节点式延续,但是现在需要一个总体概念。

  丝绸之路发展前景广阔,现在中亚、西亚这些国家和中国关系友好,而且中国也与之形成了一种经济市场。就旅游方面来说这些国家都希望中国过去投资,希望我们的客人过去。这就说明我们可以继续往前走,而走这一步就必须把丝绸之路国际化提到更高的议事日程。

  丝绸之路国际化就要做出国际水平,要做出世界水平。我建议由陕西发动,西北联合,中国提出,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国家一起设立“丝绸之路国际旅游日”,把大家凝聚到一起,形成概念、打造品牌,这样做也会更加务实。

  主持人:

  谢谢魏先生极其重要的倡议,我想这个倡议一定会引起我们国家旅游部门,包括我们陕西省的高度重视。有人说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之路,但是它远远不只是商贸,贾云峰先生请您从世界范围来讲讲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作用。

  贾云峰:

  丝绸之路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条路。首先,这条路加快了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物质交流。其次,它有着非常深刻的文化意义,带动了中国最早的真正的开放和文化的包容,比如带来了绘画、舞蹈、百戏这些文化的东西,加快了文化的交融和渗透。

  我非常同意魏老师的观点,我觉得丝绸之路首先要国际化,国际化的核心一定要有国际化心态、国际化合作、国际化机制、国际化营销以及国际化模式。

  主持人:

  贾先生其实是把魏先生说的很有搞头变成很有国际化。我们知道所有丝绸之路过来的西方文明,最后都会沉淀在中国的土地上,尤其是沉淀在关中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种沉淀在今天的关中民俗文化中间到底有什么呈现,请李骊明先生给我们作一介绍。

  李骊明:

  关中特别是西安这样的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它最特别的属性就是节点性,东西南北的东西在这儿都能找到它的痕迹,对庙堂文化、民俗文化都有影响,而且它一下就划在了我们的生活当中。

  在关中的老百姓的生活和社会中,与丝绸之路有关系的东西很多,比如说芝麻,陕西的羊肉泡馍、牛肉泡馍是西安的一大特色,这个东西就是源自丝绸之路上,火锅也是来自西北民族的文化,肉夹馍可以看作是丝绸之路当时的快餐。像渭南所在的这个地区,包括东府和渭北地区,过去那个拴马桩现在很被看好,上面的造型有狮子、胡人、猴子等,都非常巧妙地成为实用艺术的大景观。

  周天游:

  我刚才在听华阴老腔的时候很有感慨,实际上陕西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如讲世界电影史必讲中国的皮影,而中国皮影的故乡在哪儿?就是陕西。所以丝路确实有很多很值得我们怀念、值得我们回顾的一些事情,现在好多的景点,比如说未央宫遗址、茂陵,还有现在出土并正在整理的都是当时丝路里面的非常重要的场景。现在我在大雁塔做西安曲江遗址博物馆,是陕西和11个省20多个考古所共同合作的项目,要用壁画来讲述中国整部中国古代规划史,这也是回顾丝路发展过程的一个项目。

  比如我们这个展品里面就有羽人铜,是在西安理工大学的墓里出土的,这个西方长翅膀的羽人主要是来引导灵魂升天的。另外在昭陵的陪葬墓里也有很多穿竖条裙的侍女,这些侍女都有印折袖,还有的鞋也有印折边,这些图案都是来自于中亚、西亚,他们所穿的都是当时时装,而且到现在也不落伍。这些都体现了原汁原味的唐朝人改造丝路文化的烙印,所以说丝路文明是在不断交互、不断反复中推进的。

  主持人:

  说到丝绸之路,一般都把它和商人联系起来,但是从文人的角度来看,应该怎么样对待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这种文人情怀是一种什么情怀,请李骊明先生与我们分享。

  李骊明:

  年轻时候读有关丝绸之路的书,中年的时候又参与到丝绸之路项目策划。每次到西边去,总是容易想起来过去戍边的诗、班超父子的故事、张骞的故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凉雄浑以及“丝绸之路”的概念。

  班超有句诗,“臣不敢望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完全体现出了文人的忧国忧民忧社稷,而这种情怀,丝绸之路就占了大半。每次去感受丝绸之路的壮美,我总会觉得在那儿即便体力劳动也是灵魂的放飞,让人精神非常开阔。同时也感到现在丝绸之路在变,骆驼变成了汽车,戈壁滩上的土路变成高速公路,飞机、互联网等已经使丝绸之路变成了新的丝绸之路。但是从古到今安定发展与祥和,一直是这个地方的主题。

  西部大开发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是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应该是中国在21世纪的世纪工程,应该在西部设立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战略安全通道,或者叫综合战略安全通道,保障能源安全、生态安全、主权安全、文化安全等。这其中希望旅游在这儿能达到最高境界,希望古老的文明和现代的文明能在这里相互交映,变成中国大区域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和谐相处的黄金通道。

  主持人:

  说到这个巨大的时空尺度的话,我们自然想起丝路两端两座大山,一座就是我们的秦岭,一座就是欧洲的阿尔卑斯山,我想请问一下贾云峰先生,这两座大山在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传承中,在我们今天当下的旅游发展中,它是一个什么位置?

  贾云峰:

  这两座大山是非常重要的,秦岭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阿尔卑斯山是很多欧洲文化汇聚点的发源地,很多河流发源也是在阿尔卑斯山。

  在瑞士、德国等欧洲国家,走到哪儿都能看到阿尔卑斯山跟它有关的文化,我觉得阿尔卑斯山最大的一个成功就是它的开发非常注重文化性、旅游性和可持续性,它整个的开发都是联动性的开发。

  我觉得这两座大山的联动,实际上不是两种文明的联动,是整个世界旅游大一统发展的线路联动,在这个上面的联动会带动整个文明的发展。在当今社会,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回归。我一直觉得旅游不是来看世界的,而是来发现自己的,旅游是我们用现在的想法去构建那些已经逝去的价值观,回归传统改革创新,这两座大山的联动实际上就是一种回归传统的活动,是一次让你热泪盈眶的策划,是一次追寻文明发展的策划,是一次整个世界联动的策划。

  魏小安:

  我们老说文明的交融或者文明的碰撞,今天没有吗?丝绸之路应该体现一种现代的欧洲文明、亚洲文明、华夏文明的交融,体现出碰撞,而我们现在呢?经常觉得全球一体化了,没有统一的内容。我们现在要强化建设、强化治理,那文化不重要了吗?实际上就在今天,就在此时,应该说我们也必须关注这种文化的交融和文明的碰撞,这一点如果不关注,我们用一套理念来打天下,这天下是打不下的,所以应该在丝绸之路的发展过程中充分体现出这一点。

  主持人:

  谈到丝绸之路,不能不提对丝绸之路有“凿空”之举的外交家——张骞,张骞也是陕西人,今天在我们现场观众中有来自张骞故乡的代表,欢迎您参加我们的对话。我们有请张骞纪念馆的馆长王亚萍女士。我想问一下王亚萍女士,我们知道张骞当时从西域回来以后,由于他立了盖世功劳是被封了侯的,那么他现在还有后人吗?

  王亚萍:

  有,张骞后裔已经延续到第70代。他们祖祖辈辈就生活在张骞故里汉中城固一个叫博望村的地方,那个村子里现在还住着张骞的500多位后裔子孙。为什么叫博望村呢?那是因为张骞有功,汉武帝在公元前123年封其为博望村侯,其实也充满汉武帝对他的褒奖之意,就是赞扬他眼光远大,知识渊博。这个博望村和张骞墓也是张骞留给家乡人民最珍贵的文化遗产。

  主持人:

  现在的张骞纪念馆里,都有一些什么陈列的内容可以供我们去参观?

  王亚平:

  张骞纪念馆依托张骞墓,是为了纪念张骞通西域这样一个伟大壮举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由当地政府出资修建的。张骞墓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在之前长达8年的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张骞墓各个方面的情况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比如我们的展室设计、基础设计、保护等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主持人: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四国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获得了沿线各国的一致响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优先开发大西部,抓紧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说明丝绸之路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层面的一个话题了。站在丝路起点的陕西,应该怎么抓住这个大机遇,怎么去做丝绸之路这么一篇文章,陕西的旅游业应该怎样抓住这个机遇趁势而为呢?我想请四位嘉宾都简明扼要地为陕西出一个点子。

  魏小安:

  我觉得陕西旅游现在基础具备应该发力,发力的核心是发市场,发市场的核心是发品牌,因为你的产品建设可以一步一步慢慢走,但是没有品牌,大家还局限着到陕西看坟头,那就是自己把路给走歪了。

  周天游:

  丝路兴陕西兴,丝路败陕西衰,再衍生一下,丝路兴中国兴,丝路败中国败。陕西过去和中亚五国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中亚五国对陕西的影响力也非常大,像陕西村,我们应该与中亚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包括旅游,而旅游就是文化交流最好的一个形式,这样可以一点一点地通过商路所带来的文化交流得到再现,以文化为先导,来推动经济的交流,这方面我觉得陕西大有所为。

  贾云峰:

  丝路旅游发展要抓好营销,一定要国际化定位、项目化落地、产业化崛起、品牌化突破。我倡议能成立一个丝绸之路的营销平台,从海上丝绸之路、陆地丝绸之路、云上丝绸之路到空中丝绸之路。

  李骊明:

  第一个推进线路,第二个抓旅游的前沿地带就是自驾车旅游的服务和规划。

  主持人:

  好,谢谢李先生,以丝路文明为主题的“秦岭与黄河对话”到这里就结束了,秦岭和黄河一直呵护着的陕西是我们东方文化的一片厚土,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今天的陕西山清水秀、色彩斑斓,享誉世界的陕西旅游一定是最值得我们一到的地方,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魅力陕西欢迎您!

  (整理/晁瑞张婷婷)


编辑:秦人
关键词:秦岭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