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奋斗的青春染长空

2014-5-13 8:29:00  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进入论坛

“我觉得有热情、有兴趣、有专业知识和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进步来说非常有帮助。”——付强

1、热爱航空由来已久

付强对飞机有一种近乎痴迷的喜爱,用他的话说:“一直以来,我对航空都怀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可以说,找不出比飞机更令我着迷的东西了。”

由于太过顽皮,仅四岁半付强便被父母送到小学试读,没想到一路读到了研究生毕业。回过头来,付强坦言自己的童年有点“黑暗”,没来得及好好玩。好在有“飞机”相伴,给自己带来了莫大乐趣。

还在上高中的时候,付强便开始在电脑上模拟飞行,体验操纵飞机的感觉。对此,付强特别上瘾,甚至有时坐在教室里,都会不自觉地模拟一个后拉操纵杆的动作、把椅子往后一仰,想象那种飞机抬头、跃上蓝天的感觉。模拟飞行这一爱好持续到现在已十多年了,因此付强对飞机的操纵,包括其姿态、速度的变化等对飞行产生的影响都有着非常直观的印象。“我第一次买的是苏-27的模拟软件,在我的内心,这是我所开过的第一架飞机,因此充满了感情。”

看航空杂志,比如《航空知识》、《世界航空航天博览》等,也是付强一直以来的爱好。“这些书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不深,但面很广,让我认识了很多飞机。”现在,不少飞机、包括一些不太常见的飞机,付强只要瞟一眼,便可以知道是什么型号,哪个国家设计生产的。对此,他解释道:“我觉得那一架架飞机就像是刘德华,大家都应该知道才对。”

这份对航空的热爱和关注,最终帮助付强实现了“零距离”接触飞机的梦想。说到自己当年的求职经历,付强略带神秘地说:“当时我拿出了一样‘法宝’,一下子拉近了我和一飞院的感情。”当问到是什么“法宝”时,付强笑称“是陈一坚院士的签名”。原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付强在一本《航空知识》上认识了飞豹飞机和陈一坚院士,并将那张插页取下来贴在了自己宿舍的床头。恰巧不久陈院士到付强就读的华中科技大学作报告,付强便想方设法要到了陈院士的签名。“这还是大二时的事情,没想到多年过去后,我也成了‘飞豹人’。”

来到阎良,付强不仅成为了一名飞机设计员,而且,实现了自己飞上蓝天的梦想。2009年4月,付强在中飞俱乐部终于亲自体验了一把驾驶飞机的感觉。总共一个小时的飞行,花去了3000元,相当于他当时一个月收入的总和,但付强觉得非常值得。

2、初试牛刀彰显才华

付强所学专业为机械设计,“比起飞机上那些固定的结构来说,我更喜欢能动的机构。”来到一飞院结构所后,所长很民主,让每个新职工先“考察”,然后确定自己的去向。付强到每个专业室都转了一下,最终选择了运动翼面结构室。当时,正值该专业在重大技术攻关中遇到了难题——某型号高升力装置的运动机构异常复杂,其设计是我国航空工业领域的一项空白,一直难以攻克。

“热爱航空就要真正献身航空。”付强了解情况后主动请缨,决心挑战这一难题。那段日子,他像着了迷一样,不知疲倦地钻研所能收集到的相关文献资料,所思所想都是一个个问号……在短短几个月内,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对飞机的悟性,付强迅速摸清专业瓶颈,成功地从理论上推导了该高升力装置运动学模型的可行性,确定了设计思路,并通过模拟仿真和试验同时验证了其正确性,获得了重要的理论突破。他也凭此获得一飞院科技创新的最高奖项——“徐舜寿青年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在良好开端的鼓舞下,付强一步步踏出了坚实的步伐。在详细结构设计工作中,他负责外侧高升力装置的大部分运动机构的细节设计。由于该型机采用了新型翼型,高升力装置所在的空间非常狭小,外段空间更为紧张。为保证机翼外形光滑,减小飞行阻力,需要把包含数百个运动环节的复杂机构装进机翼后缘的狭小空间里,难度可想而知。经过深思熟虑后,付强果断摒弃了不适用的国外惯例,大胆创新,创造性地采用了多种新型机构布置形式,不仅降低了重量,而且保证了飞机的飞行性能,获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3、坚持创新乐此不疲

在领导和同事眼中,付强是一个特别爱捣鼓的小伙子——他总是主动在工作中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同事们参考。

某型号的高升力装置构件数量巨大、运动关系复杂,相邻构件之间运动趋势的预测相当困难,极易造成设计更改和零部件返工,拖延项目进度。付强经过半个月的钻研,掌握了利用运动学模拟软件监控所有构件距离变化的技术,实现了运动过程中距离动态测量的自动化,并全面推广应用到了整个高升力装置的运动干涉检查中。该技术省时省力,准确度远高于人工测量,效率提高了近10倍。付强和他所在的团队利用这一技术,在图纸正式发送到工厂前检查出人工测量未发现的潜在运动干涉10余处,并进行了及时的设计修正,避免了工厂重新生产相关零部件导致的浪费,保证了型号研制节点。

付强认为:“作为飞机设计师,光埋头干活可不够”,因此,他总是喜欢琢磨如何在技术和手段上获得突破、如何提高效率?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实践,他在运动机构设计中创造性地发明了“多实例装配寻迹法”。该方法能利用普通的三维设计软件快速地评估机构点位的优劣,并能根据所选点位的变动实时显示相关机构构件的位置、尺寸及运动轨迹,实现方案的快速评估。该方法大大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很快在本专业获得推广,付强的脸上也再次露出了突破后的欣喜。

4、航模协会助其成长

除了型号研制工作外,这些年付强在预研、仿真等方面都颇有收获,而这一切,既得益于他扎实的理论功底,也与他在航模协会不断探索分不开。

航模协会对付强的帮助是多方面的。“在航模协会,我认识了许多其他专业的同事。在制作航模的过程中,我可以学习他们的经验和知识,有助于我扩大知识面。当我在工作中遇到一些涉及别的专业的问题时,也可以及时请教。”

通过制作、飞行航模,付强对飞机的结构、设计思想,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刚来单位的时候,我对飞机内部的结构不是很清楚,是航模给我补上了这一课。同时,我了解了结构损伤对飞行安全的影响,以及机身、机翼具体的传力路线是怎样的等等知识。”

“更重要的是,我的一些来源于工作中的想法,可以应用在航模上。比方说,单位操场很小,而航模飞机越做越大,起降便成为问题,襟、缝翼正好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我正打算在航模上装上襟、缝翼增升装置,帮助飞机在有限的跑道上起降。”

作为院航模协会的骨干,付强组织并参加了数十次不同规模的表演和比赛。在2013年第二届“中航工业杯”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中,他将预研工作中的成果成功地应用到小型无人机上,不仅验证了其可行性,更征服了评委和观众,荣获“创意新星奖”。

付强的英语水平优秀。工作后,他利用业余时间先后翻译了国外相关技术文献资料数万字,并经过汇编成手册,成为该专业重要的设计参考资料。2012年,他作为中航工业该年度第一批赴英国留学班的班长,被派往英国攻读第二个硕士学位,并于2013年圆满完成了学业,学成归国。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