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研究>>正文

蓝田"水会音乐"告别濒危 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2014-4-30 7:18:00  来源:新华社  进入论坛

  记者最近在陕西省蓝田县采访了解到,千余年来流传在蓝田县普化镇一带专门用于佛事、善事、祭祀的民间吹打音——“水会音乐”已告别濒危状况,不仅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且有了更多年轻的传承者。

  “水会”是一种古老的取水形式,即在天旱时人们祈雨的活动,“水会”中的吹打伴乐就叫“水会音乐”。带有浓厚唐代风格的蓝田普化“水会音乐”,源于隋、盛于唐,是唐代宫廷音乐传至民间后,和民间音乐融合后演绎成的一种地方特色的民间乐种,历史上是专为做佛事、善事、祭祀而奏。按照演奏的内容和形式分为行乐(进行中演奏)和坐乐(室内诵经时演奏),其音乐旋律委婉、清雅细腻、悦耳动听。

  今年60岁的蓝田普化“水会音乐”传承人邓印海说:“‘水会音乐’从乐队和乐器构成、曲目、记谱法等方面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抢救传承这一民间特有音乐形式,对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具有重要价值。”

  令人惋惜的是,蓝田普化“水会音乐”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遭受重创后,多年来一直处于濒危状态,乐谱所剩无几,乐器亦大量丢失损毁,老艺人已相继谢世,抢救传承工作刻不容缓。

  2006年,蓝田普化“水会音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让这一濒危古乐重放光彩、传承下去,蓝田县政府组织艺人开展了一系列挖掘、传习、推广工作,在文化馆成立了水会音乐传习所,每逢周二、周四晚上,组织爱好者学习演出。

  据悉,近几年,“水会音乐”民间乐团每年组织的大型演出有20多场。如今两个“水会音乐”民间乐团已吸引了150名爱好者,除了一批年过六旬的老艺人,35岁以下的演职人员已占到八成以上。“‘水会音乐’有唐代宫廷乐‘九死一生的余音’之称,如今一大批年轻人的加盟传承,不用担心这个宝贵文化遗产会消失了。”邓印海欣慰地说。(记者 李华 陈钢)


编辑:秦人
关键词:音乐传习所 水会音乐 非物质文化遗产 坐乐 民间乐种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