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大千世界>>正文

宁波年糕曾亮相""舌尖1" 播后一年多电话未停过

2014-4-28 23:55: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进入论坛
    宁波年糕曾亮相""舌尖1" 播后一年多电话未停过

37岁的宁波设计师欧慎,有一个很让吃货朋友羡慕的先天优势。

他的外婆家,祖祖辈辈生活在象山,会做最正宗好吃的宁波水磨年糕。欧慎从小在外婆家长大,至今还有小时候等着热年糕打出来,裹上豆酥大口咬下去的快乐记忆。

去年,《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热播,宁波年糕在其中出镜7分钟,片中用传统工具娴熟制作年糕的那户象山人家,就是欧慎的外婆家。电视播出后,外婆家的电话响了一年,还有人找上门向请他们做代言。

如今,《舌尖》第二季又开播了。这次,欧慎坐在电视机前,期待即将出现的宁波美食;而在象山,他的外婆一家,又有了关于水磨年糕的一次温情记忆。  
听说要拍家里做的年糕

三分之二的家族成员赶回来了

欧慎的外婆家,就在象山县新桥镇井头村,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二集中,两位老人家被称作“顾阿公”和“顾阿婆”,已经将近80岁了。

两位老人育有两儿两女,并开枝散叶,繁衍出一个20多人的大家庭。只是家族大部分人都在外面工作生活,平时只有老两口留在井头村的老家,就算过年要聚齐一次也很不容易。

为什么会选择顾阿公家来拍摄如何制作宁波水磨年糕?

欧慎说,前几年有个台湾杂志要出一本介绍宁波年糕的书,欧慎的朋友想起顾家的阿公阿婆是祖祖辈辈务农的象山人,就介绍了过去。,《舌尖》剧组可能因此联系上了他们。

得知《舌尖上的中国》要来家里拍摄,整个家族都动员起来。“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家族成员回来,比过年聚餐都要齐。”欧慎笑着说。

也因为这个原因,在整个拍摄过程中,顾阿公和顾阿婆不管怎么忙,笑容一直挂在脸上。

“拍摄的时候,老人家特别高兴,因为一家人都聚在一起,热闹。”欧慎说,老人家对于上电视并没有太多心思,倒是一家老小难得的大团聚,并且重拾往日制作年糕的场景,让他们格外兴奋。

为了拍最正宗的年糕做法

剧组待了整整四天

“我记得上剧组是当年(2011年)4月份来踩点的,最后是10月份来拍摄。”欧慎说,拍摄用了整整四天,最后呈现在记录片中的,是最最精华的7分钟。

为了这次拍摄,外婆家也准备了很久:“米粉、艾草都要提前准备,很多传统制作年糕的工具都不怎么用了,不过还好都保留着。”

然而,传统的水磨年糕到底该怎么做,欧慎其实已经不太记得清了。倒是他的舅舅,48岁的顾盘飞,说起来如数家珍。

顾盘飞说,制作水磨年糕,先要将糯米和粳米进行配比,两则之间的比例拿捏很重要。

米用水浸泡后,被放入石磨研磨成粉。然后,米粉被装入木制的蒸桶蒸熟,再被放入石臼里进行反复的搡捣。捣烂后的熟米粉,被放置到桌板上,经过揉压、刀切、塑形几道程序,就最后成为了一条条成品年糕。

如此复杂的程序,造就的是最柔韧筋道的水磨年糕,也是最温暖的家族回忆。

“短暂的家庭聚会之后,孩子们带着阿公阿婆亲手做的年糕,回到城市。”《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的宁波片段,以这样一句颇为温情的话作为结语。

《舌尖》播出一年多

他们的电话就没停过

《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美食主题的纪录片,播出后在全国收获前所未有的关注,也给顾阿公这户普通人家,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度。

“刚播出的时候,一天能接到四五个电话,一般都问电视上的是不是你家?你们家怎么上电视了。”顾盘飞说,一年多来家里的电话就没停过。去年夏天, 还有四五个北方口音的陌生人造访,来谈合作。

“他们在北京要开一家主题餐厅,想把舌尖上的中国中的美食都收集在一起,希望我父母能去北京给他们做代言。”顾盘飞说。

上一次电视,居然还引来了这样的“商机”,让他们一家很吃惊。不过,最后他们还是拒绝了。

“父母年纪都大了,长途奔波怕身体吃不消,我们也不想借此去做生意。”顾盘飞如此解释。


编辑:秦人
关键词:舌尖 欧慎 外婆 水磨年糕 宁波 顾盘飞 阿婆 拍摄 象山 电视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