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历史文化>>正文

孔子曾因鲁国公祭未按礼仪分肉而出走

2014-4-23 16:32:00  来源:大众日报  进入论坛
    公元前501年,51岁的孔子任中都(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宰。治理一年,卓有政绩,民风纯正,道不拾遗,夜不闭户,鲁国的周边国家都来向他学习取经。,孔子曾因鲁国公祭未按礼仪分肉而出走

公元前501年,51岁的孔子任中都(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宰。治理一年,卓有政绩,民风纯正,道不拾遗,夜不闭户,鲁国的周边国家都来向他学习取经。

52岁的孔子由中都宰升为小司空,又擢拔为大司寇,履行代理宰相的职务。是年夏天,孔子随鲁定公与齐侯在夹谷相会。孔子事先有所警,认为“虽有文事,必有武备”,事先做了必要的武装准备。齐国想劫持鲁定公,孔子以礼斥之。齐君敬畏,遂定盟约,并将侵占的一些土地归还鲁国以谢过。孔子在外交上为鲁国取得空前绝后的胜利。

公元前499年,53岁的孔子为鲁国大司寇,鲁国大治。后一年,为削弱“三分公室”的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的权力,他建议国君采取“堕三都”的措施。叔孙氏与季孙氏支持孔子的主张,但受到孟孙氏的抵制。“堕三都”虽未告捷,但大大削弱了卿大夫及家臣的势力,对鲁国振兴大有裨益。

外交内政都顺风顺水的孔子可谓春风得意,可就因两件事,使得他被迫周游列国。一是齐国赠送80名美女和120匹花纹马,鲁定公接受了,君臣终日歌舞享乐不朝,孔子屡谏不听。二是鲁国公祭,不按礼仪把祭祀的肉分给大夫们。是可忍也,孰不可忍!孔子气愤不已,他来不及告别妻儿,毅然带着颜回、子路、子贡等学生出走鲁国。

可见,孔子离开鲁国是一种自觉,是与不仁不义、失礼损德的权贵们的彻底决裂,是一次公开的反抗,而“周游”并不是四处游览风光。对于孔子到列国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持谨慎态度,直白地记述事实,所用的词语是“遂适卫”、“将适陈”、“过蒲”、“至楚”、“反于蔡”等,这些词语揭示的是师徒们的行踪,即四处奔走于各国之间。

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就觐见君王,寻访贤达,拜见尊长,或讲述仁政,或传扬先王之道,或有问必答。然而也有碰壁时,在卫国被老迈昏庸的卫灵公挟持着乘车招摇过市。后来卫国内乱,卫灵公听信谗言而生疑,孔子师徒担心获罪,仓皇中把煮在饭锅里的米捞起来就逃跑,淘米水滴了一路。在逃难中,他与学生走失,孤零零地站在郑都外城的东门外,“累累若丧家之狗”。一路坎坷,但他最不能忘怀的是传播古代文化,“信而好古,述而不作”,即使在生命攸关时刻仍不忘记“斯文”。

有一次,孔子从卫国去陈国经过匡地,被当地人认为是杀害匡人的阳虎来了,把他团团围住,学生们十分紧张,以为老师在劫难逃。但孔子镇定自若,一身豪气,临危不惧道:“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这段震铄古今的话今天看来依然动人心魄。孔子对天长吁,坚信“天之未丧斯文也”,将个人的生死与“斯文”的存亡紧密相连。怀古念旧的悲情与个体生命的感受合而为一,传承和弘扬“斯文”就成为孔夫子生命价值的全部。

而孔夫子一直坚守的“斯文”到底是什么?在“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时代,这“斯文”其实是文化,以及世代相承的文化传统。 


编辑:秦人
关键词:孔子 鲁国公祭 礼仪 丧斯文 卫国 鲁国公祭 叔孙氏 堕三 孟孙氏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