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艺术人文>>正文

中国少数民族农民“送戏进城”激活衰微传统文化

2014-4-23 14:40:00  来源:新华网  进入论坛
    中国少数民族农民“送戏进城”激活衰微传统文化

新华网南宁4月21日电题:中国少数民族农民“送戏进城”激活衰微传统文化

记者卢羡婷

在广西田林县旧州镇那度村,有一把流传200多年的自制马骨胡。聚居在这里的壮族人祖祖辈辈以马骨胡等乐器伴奏对唱山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壮剧。美好的戏曲不只埋藏在深山中,村民们在政府的组织下,将壮剧送进了县城。

今年35岁的岑志澄是那度戏源壮剧团的主角,从小在乡亲们的耳濡目染下学唱山歌。“邻村的村民经常过来对歌,他们来的是男歌手,我们就派女歌手迎战;来的是女歌手,我们就派男歌手对阵。大家就在这一呼一应中交流感情,切磋技艺。”岑志澄说。

2009年的春天,岑志澄和那度壮剧团的其他20多名成员唱到了田林县城。那是田林县举办广西壮剧艺术节的第三个年头,参加壮剧展演的都是各个乡镇、村屯的业余壮剧团。在这里,岑志澄第一次找到了“当明星”的感觉。“以前只唱给乡亲们听,现在站上更大的舞台,看着台下人山人海,我感到无比自豪”。

岑志澄从此爱上壮剧的舞台。2010年,她和搭档朗美珠以一曲《姐妹牵手赞西林》,力压来自云南、贵州、广西的70多位民族歌手,荣获西林县第二届句町文化艺术节山歌歌王称号,一举成为那度壮剧团的“当家花旦”。

2014年田林县壮剧展演20日拉开帷幕,来自全县13个乡镇的58个业余壮剧团集中到县城参加展演。连日来,田林县的夜空歌声嘹亮,演员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戏服,在露天舞台上载歌载舞,倾力演出。

一支业余剧团,演员都是当地农民,大家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排练壮剧。“能到县城演出,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愿望,每个人都使出了浑身解数,集中排练。”那度壮剧团团长黄高君说,从政府“送戏下乡”,到农民“送戏进城”,让这些常年生活在乡村里的群众找到了人生的舞台,同时也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每当华灯初上,那度壮剧团那把古老的马骨胡拉响,十几号团员围坐在一起弹唱。黄高君回忆说,这样的场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曾经消失过,直到2007年,在当地政府的邀请下他才辞去广东的工作回乡重建壮剧团。

在田林县,像那度壮剧团那样由盛变衰,由衰而复燃的壮剧团不在少数。田林县文化馆馆长王福干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壮剧团最兴旺的时候,全县约有业余剧团106个,而后一度衰落几近消失。

近年来,田林县大力扶持和引导乡镇村屯组建业余剧团,从县级财政中先后投入600多万元,为剧团添置服装、音响、器乐等设备。同时,在40多个村屯实施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建戏台、篮球场等文化设施。此外,一年一度举办的壮剧艺术节,更让村民们找到了新的乐趣和“用武之地”。

壮剧是壮族戏曲剧种的统称,在壮族民间文学、歌舞、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清同治光绪年间已有演出。因方言、音乐唱腔、表演风格和流行地区不同,壮剧分为广西的南路壮剧、北路壮剧、壮族师公戏和云南的富宁壮剧、广南壮剧等。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姚艺君近日来到田林采风,对田林壮剧展现出的勃勃生机赞叹不已。她认为,田林的成功之处,在于将文化还给群众,还给创造者。中国许多少数民族剧种都出自民间,而后经过专业修饰传递给外界,而田林县让群众演绎自己的文化,让绝大多数群众参与进来,极大激活了壮剧的生命力。

“听闻有在外打工的村民特意辞工回来参与壮剧展演,说明他们血液中流淌着民族的文化,他们需要这样的活动来传承他们的文化。可以说这个活动组织者是智慧的,田林发展壮剧的做法值得每一个少数民族剧种借鉴。”姚艺君说。

“目前,戏剧界的专家们已经在探讨,是否可以通过建立区域文化发展带,以田林为示范带头作用,联合广西、云南等壮剧文化相通的地区,互相联动,形成区域化发展,交流学习、共同规划,推动壮剧更好的发展。”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会长陆耀儒说。


编辑:秦人
关键词:田林县 文化 岑志澄 少数民族 壮族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