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展览展出>>正文

一本记录“老陕”奋斗史的百姓“年鉴”

2014-4-21 2:46:00  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进入论坛

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在《2013,老陕这一年》序言中说,回首2013,陕西人民已经用自己的作为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这一年中,有我们“老陕”的梦想,有我们“老陕”的故事,有我们“老陕”的奋斗,有我们“老陕”的成就,这些都将被粉色大地所铭记。

记者 刘强摄

“时针指示着瞬息,但什么能指示永恒呢?”

我们来过,我们努力着,我们创造着,我们的土地因为我们的足迹而铭记,我们的家园因为我们的执著而繁荣,这就是永恒,这就是老陕心中对岁月最真诚的回答。

周人起家于陕西,后稷教民作稼,“年”的概念与农作物生长息息相关,而我们的国家社稷就是土神和谷神。当《2013,老陕这一年》选择了以年为单位叙述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就是选择了一种对土地的责任,一种对百姓的情怀。

这是朴素的记录,农民进城落户,开启幸福生活;保障房建设,让家温暖着心灵;医改措施深化,看病不再难;蓝天白云,让我们呼吸轻松;更好的养老保障,让老人们安享晚年;改革红利渐显,让日子有了更多希望……

点点滴滴,老陕的日子充盈着一种承诺——继续将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的“两个80%用于民生”。中国梦在真实的岁月中有了最踏实的陕西实践。

这是民间的“史记”,这一年“长安号”从陕西出发驶向世界;地铁贯通西安的新“龙脉”,西安交通迎来新时代;三星落户西安,一个世界级的经济动力为发展注入活力;丝绸之路联合申遗,让古老的荣耀在今天辉煌……

桩桩件件,老陕人创造着陕西的梦想,挥舞着陕西的荣耀。“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在老陕人脚踏实地的努力中实现。

这是心中的正声,延安精神作为压舱之宝,让“为人民”成为永恒的忠诚;干部去官气、沾土气、显朝气;更多的“三公经费”留给民生使用;省纪委机关带头在全省开展了会员卡清退工作;省委直击“本领恐慌”,夯实执政基础……

分分秒秒,群众的情、廉政的心,让“延安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光芒万丈。老陕人知道自己与这片土地一起流淌着热血,一起迸发着欢乐。

《2013,老陕这一年》写的素朴,在其中,仿佛看到执著的老陕抖一抖身上的尘土,吼一曲嘹亮的秦腔,灌一口陈年老酒,把经年的故事融于深情。

《2013,老陕这一年》写的提神,在其中,老陕人锲而不舍的魂魄攀上天际,年年岁岁,他们把旧符换新,昂起执拗的头,去迎接新的春绿秋黄,去耕耘更加美丽生动的粉色土地。

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在《2013,老陕这一年》序言中说,回首2013,陕西人民已经用自己的作为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这一年中,有我们“老陕”的梦想,有我们“老陕”的故事,有我们“老陕”的奋斗,有我们“老陕”的成就,这些都将被粉色大地所铭记。

记者 刘强摄

“时针指示着瞬息,但什么能指示永恒呢?”

我们来过,我们努力着,我们创造着,我们的土地因为我们的足迹而铭记,我们的家园因为我们的执著而繁荣,这就是永恒,这就是老陕心中对岁月最真诚的回答。

周人起家于陕西,后稷教民作稼,“年”的概念与农作物生长息息相关,而我们的国家社稷就是土神和谷神。当《2013,老陕这一年》选择了以年为单位叙述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就是选择了一种对土地的责任,一种对百姓的情怀。

这是朴素的记录,农民进城落户,开启幸福生活;保障房建设,让家温暖着心灵;医改措施深化,看病不再难;蓝天白云,让我们呼吸轻松;更好的养老保障,让老人们安享晚年;改革红利渐显,让日子有了更多希望……

点点滴滴,老陕的日子充盈着一种承诺——继续将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的“两个80%用于民生”。中国梦在真实的岁月中有了最踏实的陕西实践。

这是民间的“史记”,这一年“长安号”从陕西出发驶向世界;地铁贯通西安的新“龙脉”,西安交通迎来新时代;三星落户西安,一个世界级的经济动力为发展注入活力;丝绸之路联合申遗,让古老的荣耀在今天辉煌……

桩桩件件,老陕人创造着陕西的梦想,挥舞着陕西的荣耀。“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在老陕人脚踏实地的努力中实现。

这是心中的正声,延安精神作为压舱之宝,让“为人民”成为永恒的忠诚;干部去官气、沾土气、显朝气;更多的“三公经费”留给民生使用;省纪委机关带头在全省开展了会员卡清退工作;省委直击“本领恐慌”,夯实执政基础……

分分秒秒,群众的情、廉政的心,让“延安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光芒万丈。老陕人知道自己与这片土地一起流淌着热血,一起迸发着欢乐。

《2013,老陕这一年》写的素朴,在其中,仿佛看到执著的老陕抖一抖身上的尘土,吼一曲嘹亮的秦腔,灌一口陈年老酒,把经年的故事融于深情。

《2013,老陕这一年》写的提神,在其中,老陕人锲而不舍的魂魄攀上天际,年年岁岁,他们把旧符换新,昂起执拗的头,去迎接新的春绿秋黄,去耕耘更加美丽生动的粉色土地。

2013,老陕绘出的壮丽画卷

——专访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所长 何炳武

记者 梁潇

岁月如歌,2013年的陕西,留下了几多坚实的足迹,2014年的陕西,让我们怀揣梦想、充满期待。《2013,老陕这一年》,这本老百姓的陕西大事“年鉴”的出版,也在陕西社会科学界学者中引起了反响。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所长何炳武。

记者:《2013,老陕这一年》,这本老百姓的陕西大事“年鉴”,给您最深刻的阅读印象是什么?

何炳武:这本书以一个个鲜活具体的实例展开论述,对省委、省政府的惠民政策,作了最直观最真切的解读。我们领略了诸多的精彩和辉煌,它如一幅壮丽的画卷,画出了老陕人2013年奋发迈进的步履英姿;又如一首歌,唱出了老陕人2013年高昂乐观的希望之声;还是一部故事,讲述着老陕人2013年的心路历程。

记者:如您所说,在这本“老陕人2013年的心路历程”中,您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陕西?

何炳武:2013年,陕西成绩辉煌,老百姓有目共睹。经济稳步增长,社会文化事业和产业蓬勃发展,解决民生热点,追求生态和谐,对外扩大视野,在国际市场开拓新天地。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陕西在金融投资、产业结构调整、文化发展、生态文明等领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亮点纷呈。

记者:您怎么评价这一年陕西文化的发展?

何炳武:这一年,陕西文化发展的硕果累累,文化强省建设有力推进。“310”文化产业工程中30个项目的开发建设主体确定。2014年10月,世佛会将会在法门寺举行。强大的文化品牌聚力陕西,赢得了2016年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的举办权。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保护展示区一期工程免费开放,成为“丝路申遗”进程中的新成果。以《大秦帝国之纵横》为代表的陕西影视在全国热播,走出了文化陕西的时代境界。

记者:年末岁首说陕西,谈一谈您身边的变化,还有什么令人信心满满?

何炳武:地铁、高铁、高速公路、国际航线等,发展有目共睹,展示着陕西海纳百川的气度与魄力。三星、延长石油、西咸新区等,陕西经济好事连连。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民生得到切实改善。喝上干净的水,吃上安全的食品,粉色家园安居乐业。这一切都彰显着追求“和谐陕西”与“美丽陕西”的人文情怀。

记者:盘点2013,展望2014。新的一年,蓄势待发,陕西还将追逐怎样的梦想?

何炳武:《2013,老陕这一年》的编撰出版,是陕西发展的年终盘点,为了将昨日的努力与探索进行系统的总结,以一种理性、全面的视角给予自身客观的评判,继而向明日阔步挺进。2014年我们需要面对的事情依然很多,仅以雾霾治理为例,2013年年底的雾霾让大家对环境治理忧虑重重。治理环境需要制度、应急机制和长期策略,这关涉着人力、物力、财力的配置与保障。2013成绩喜人,2014仍需我们老陕凝聚一心、团结奋进。

借丝绸古道之雄风,扬陕西发展之奇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 王永莉

2013年,对每个陕西人来说,都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中亚四国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战略部署,让陕西人看到了陕西经济腾飞的美好愿景与殷切希望;这一年,陕西首条至中亚国际货运班列“长安号”由西安国际港务区出发,“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黄金通道正式贯通,标志着古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出时代的光彩,陕西向西对外开放迈出新的步伐;这一年,以西安为中心的贯通东西南北的高速铁路网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带到丝绸之路的起点,为陕西经济升级版的成功打造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一年,陕西农业取得新进展,农村新家园建设进入新阶段,农民们住上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为了回顾总结2013年陕西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陕西省委宣传部组织编撰了《2013,老陕这一年》一书。该书以大事年鉴的形式,追溯了2013年陕西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历程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紧密围绕“中国梦”发展主题,内容详尽,从经济、文化发展战略到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从民生热点到社会公平,重点热点亮点无所不包;重点突出,在打造西部经济、文化强省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绿色陕西,关注交通、环保、食品安全等基层民生热点问题;放眼未来,正视问题,不逃避,不畏惧,面对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与存在问题,一手抓治理,一手抓预防。

这本书写作风格简洁,将这一年中我省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的重大题材概括为一个个的小故事,将日常生活中的民生热点、亮点等融入西部经济强省、文化强省发展的大背景中,语言朴素直白,可读性极强,是一本广大干部群众了解陕西、认识陕西的通俗读本。其中,对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的解读与说明,既关乎陕西经济、文化发展,又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是该书最具吸引力的亮点。

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曾经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在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逐渐实施的今日,对于推动丝绸之路再现辉煌、重振雄风,更应该肩负起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愿今日之老陕们,怀揣梦想,充满期盼,借丝绸古道之雄风,扬陕西发展之奇帆!

传统年鉴书写范式的一次跨越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 毋燕

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需要两方面的努力,一方面是展现中华文化的源头和历史,另一方面是赋予文化以新时代的内涵,使其民族性与时代性紧密结合,焕发出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组编的《2013,老陕这一年》恰是如此,在这本记录2013年陕西大事的年鉴中,正是将陕西的历史与现实以一种严肃却不失活泼,通俗而又典雅的文本形式鲜活地表现出来,传导出一种在继承中开拓,在开拓中提升的创新理念。

《2013,老陕这一年》系统而权威,是年鉴文本功能的一次拓展。该书作为外界了解陕西2013年发展的窗口,从政策到制度,从宏观到微观,都能严格按照年鉴记录的六项要求,即全、新、精、特、鉴、便,并以务实的态度梳理记述,大气而不乏精微。无论是丝路经济的飞跃发展,还是三农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民生工程的实施与推进,或者是生态环境的大力度保护与改善,以及全面营造廉政从政的政治生态,年鉴都能从繁复万象的生活中抽绎出来,以纵横捭阖的高站位和大视野,对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展开擘肌分理的述写,纲举而目张,映照出老陕人这一年的奋斗足迹,传递的是最广大老陕人的心底的呼声与真切的利益,奏响了民生改善的时代强音。

不仅如此,该书将文化作为书写的基调和托载,这种浓郁的文化气息正是粉色大地深厚历史积淀与时代审美风貌的契合与表征,它与《大秦帝国之纵横》、《西京故事》、“书画陕军”“中国艺术节花落陕西”等等这些物质载体共同成为了陕西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见证与活态名片。文化老陕叫响全国,不仅仅是在狭义的文化方面,包括在政治、经济、民生、改革等等领域,2013年的陕西在实现“三个陕西”梦想的征程上,都向前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而这份人文情怀将会凝聚起众多老陕人的正能量,在2014年谱写更加奋进辉煌的时代篇章。

《2013,老陕这一年》鲜活而灵动,是年鉴文本体例的一次创新。与以往的同类书籍有所不同,该书图文并茂,在写作体例方面,并没有采用以往“年鉴”书写中规中矩的风格。通篇行文采用较为通俗的文学语言,完全淡化了传统年鉴文本严肃的解说色彩,恰似老陕人平日里茶余饭后的谝闲传,自由且洒脱,既不古板,也不虚华。

2013年的陕西年鉴,在文本范式的创新上进行了一次成功探索,而且,它以温润的诗性情怀实现了文本意蕴重构现状的社会观照功用。在探索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这不仅是这本年鉴的写作特色,同时彰显了陕西文化精神的自觉与自信,给人以振奋,给人以鼓舞。

就此而言,《2013,老陕这一年》编者在策划和编著方面的付出与探索是值得的,成功的,令人敬佩的。

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省人民

——专访省发改委主任 方玮峰

文/记者 齐小英 图/记者 宋红梅摄

在去年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情况下,省委、省政府迎难而上,综合施策,全省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新一届政府的良好开局。1月19日,在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当天,记者就“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这一话题,采访了省人大代表、省发改委主任方玮峰。

记者:2013年陕西的发展战略更加务实,坚持“稳中有为,提质增效”取得良好效果。《2013,老陕这一年》选取三星落地对陕西的影响、延长石油首入世界500强等大事件进行展现。请您梳理一下陕西去年的发展亮点还有哪些?

方玮峰:一是发展目标更加清晰、明确、充实,省委按照十八大的要求和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建设“三个陕西”的宏伟目标。二是发展战略实现转型,去年我省经济发展进入换挡期,省委、省政府提出从“赶超战略”转变为“稳中有为、提质增效”战略,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三是结构调整取得实效,非能产业占比进一步提高,增长速度高于能源工业8个百分点,为我省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结构调整中多点支撑的局面基本形成,陕北、陕南、关中三大区域竞相发展,未来5到8年全省仍然有条件以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的增长态势继续发展。四是西咸新区获批为国家级新区,这对于我省加快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推进陕西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去年陕西对百姓坚持承诺,坚持将“两个80%”用于民生建设。请您谈谈这两个80%到底取得了哪些效果?

方玮峰:2013年,全省财政投向民生领域资金2950亿元,创历史新高。在社会保障方面,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九连涨”,达到1929元,居全国第九位;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到60元;建立了13个特殊群体与企业退休养老金同步调整机制;将困难残疾儿童生活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在医疗卫生方面,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贴分别提高到30元和300元;筹资55亿元对省市35所医院进行建设。在教育方面,提高了学前一年教育和农村寄宿制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建立了普通高中公用经费补助机制;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学生和城市困难学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新建公办标准化幼儿园1876所;营养改善计划与蛋奶工程并轨惠及83个县区227万名学生;130多万名家庭困难学生共获得21.28亿元资助。在保障性住房和移民搬迁方面,省财政下拨资金109亿元,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全省当年新开工36.6万套,竣工32.4万套,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筹资40.85亿元,支持陕南6万户、陕北1.5万户移民搬迁。在抗洪救灾方面,面对23个县区特别是延安的暴雨洪水灾害,多方筹资17亿元开展恢复重建,转移群众78万人,妥善安置23.9万人,4.1万户群众已搬进永久性住房。

记者:请您谈谈陕西今年发展新的着力点在哪里?

方玮峰:今年发展的着力点首先是稳增长,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态势。继续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促进工业稳定增长;千方百计促进消费特别是信息、养老、健康等消费增长。二是进一步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推进能化产业精深化发展;抓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发挥三星带动效应,壮大信息产业,以陕重汽、法士特、比亚迪等企业为抓手,实现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的目标,推进航空、航天、新型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服务业提升质量、规模、效益,今年将出台一些实实在在的硬性措施。三是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出台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在体制机制、城乡一体化方面进行创新改革,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更加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营造,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四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抓好避灾扶贫移民搬迁等重大民生工程,重点抓好高校毕业就业和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五是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确权和农业经营体系创新、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建立城乡统一市场体系,跟进国家财税体制改革步伐;抓住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机遇,把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各项工作做实,提高陕西经济发展的外向度,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记者:作为一本“民间史记”,“老陕这一年”系列将会继续对2014年陕西的发展进行描述。作为本书编委,您认为《老陕这一年》今年应该关注什么?

方玮峰:首先要关注西咸新区的建设和发展,这将对全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发展发挥引领作用;二是三星芯片项目将于今年4月份建成投产,对我省信息产业起到带动作用;三是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治污降霾、保卫蓝天,在西安100公里范围内加快无煤化进程;四是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五是继续关注民生、改善民生。

老陕生活变迁的原生态资料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 韩红艳

《2013,老陕这一年》以年度图书的形式总结了陕西2013年各个领域取得的新成就和发生的新变化,再现了这一年陕西发展进程中的一些大事情,聚焦在陕西的热点和亮点上,讲述一个“老陕自己的故事”。阅读此书,我们能感到浓浓的秦声乡音即刻扑面而来,亲切而温暖。

全书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列举了一些典型事例,用朴素的事实说话,语言生动活泼,内容通俗易懂,是一部“民间的叙事”。该书贯穿着浓浓的民本思想和人本思想,是一部现实关怀之作。本书涉及到的都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公共话题,是老百姓关注的日常生活,为读者全面了解陕西省群众的生活变迁,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原生态资料。

此书聚焦在民众衣食住行的热点问题上。第一,安居才能乐业,“住房问题”是民众关注的头等大事。第二,完善社会保障,解决热点问题,促进社会公正,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工人农民当公务员,推行“大学区”措施,深化医改,鼓励大学生创业。可以说,社会保障惠及城乡的民众。第三,对民生工程的财政投入,确保老百姓吃得放心,让民众“老有所养”。第四,在生态环境方面,陕西省积极治理雾霾,推进“八水润西安”工程,对渭河进行彻底的治理。用具体措施用来保卫蓝天碧水,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在社会的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中,让民众树立起自尊自信,让生活更有品质。

本书聚焦在“执政为民”的思路上,这决定了陕西发展的方向问题。陕西取得这么大的成绩,与领导者发扬“延安精神”和践行“群众路线”密切相关。这种思路要求他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去掉官气而接着地气。为此,省政府通过建立廉政机制,做一个学习型的政府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文中传递着一种宏阔的正能量,为持续推进陕西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这本书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让人难忘的记忆,正如省委书记赵正永在序中说的:“有我们‘老陕’的梦想,有我们‘老陕’的故事,有我们‘老陕’的奋斗,有我们‘老陕’的成就。”由此,我们有理由期待,《2014,老陕这一年》,将会有更出色的展现。

全面建设西部强省关键在农民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黄懿

201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整体发展稳中有为。《2013,老陕这一年》集中展现了在经济、“三农”、民生、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和重大成果。

“全面建设西部强省,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为进一步巩固发展成果,加快农民市民化、农业现代化、农村新型化,我省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第一,盘活农村资源,扶持农业合作社、农产品深加工、劳务服务等中小企业。充分调动农村人力、土地等资源,鼓励农民创业,如乡村旅游、家政服务、小型运输、家庭农场等,挖掘我省农村经济、县域经济的增长潜力;规范农村金融市场,搭建投资、融资桥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实体经济,帮助农民闲散资金保值增值;开展财权事权在基层政府的下放试点,创造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扶持有潜力回报慢的涉农中小企业发展。第二,加强小城镇建设,繁荣县域经济。陕北在可持续、可循环的原则下,依托能源化工,拓宽产业链,发展附加值高的周边产业;关中依托西安、咸阳、宝鸡三大城市,发展与大中城市建设所需的配套产业,适时承接产业梯度转移;陕南受制于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定位,可依托优美生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生态游、秦巴文化游)。第三,推动农业科技转化,加强区域合作。加强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的全面合作,集中城市群整体优势带动关中地区农村发展;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与大西北和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农牧产业的学习和互补,推动我省猕猴桃、苹果等优势农副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的对外贸易。

这些方面是我省解决“三农”问题的着力点,也应是《2014,老陕这一年》的关注点。


编辑:秦人
关键词:一本记录 奋斗史  百姓年鉴 老陕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