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纪念>>正文

回味旧年味儿 那些记忆中的春节美食

2014-12-5 10:16:00  来源:搜狐旅游          2014年12月05日09:19    字号: T  进入论坛
    年复一年,春节时人们餐桌上的年夜饭也在变着花样的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旧时过年的吃食已经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有些是因为手艺失传,有些是因为材料过于简单,这些美食的味道似乎已经渐渐远去,留,回味旧年味儿 那些记忆中的春节美食

年复一年,春节时人们餐桌上的年夜饭也在变着花样的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旧时过年的吃食已经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有些是因为手艺失传,有些是因为材料过于简单,这些美食的味道似乎已经渐渐远去,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只是一些记忆中的片段。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看来它们也许并不美味,也许并不精致,但那又如何?即使是普普通通的一道家常菜,只要人对了、感情对了,它的味道就会历久弥新……

外婆的“夹沙肉”

重庆网友:一般食谱会这样描述“夹沙肉”:上好的猪五花肉片里卷入豆沙,蒸至酥软,菜品白里透红,鲜香甜糯,肥而不腻……虽然这段描述很是诱人,但“夹沙肉”的真相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把豆沙夹在肥肉里蒸熟。如果使用我的主观语言,还得在“豆沙”之前加上“甜的腻歪的”,在“肉”字前加上“流油的”,于是这句话成了“把甜的腻歪的豆沙夹在肥得流油的肉里蒸熟”。是的,这便是我对于夹沙肉不可更改的印象。

每年春节,外婆总会兴致勃勃地要做来吃。很少有人对它动筷,通常是端了一顿又一顿,最后多是外婆一个人慢慢消化掉整碗。虽然家人都会劝说别做了,外婆最后也总会感叹“硬是拽不脱”“下盘再也不做了”……不过,我们知道,明年,不管年夜饭多么丰富,夹沙肉的身影也一定少不了。

不过,夹沙肉的辉煌岁月毕竟是属于外婆的,不是属于我的记忆。属于我的记忆是,外婆夹着一块肥腻腻的夹沙肉,笑容可掬地说:“幺儿乖,很好吃,吃一块嘛。”我赶紧把碗藏在身后,大声说道:“恁个肥!我不要!”

记忆中的“苕泡干”

广东网友: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孩子过年吃的零食,几乎都来自农民们自己种的东西,如红苕、花生、胡豆、豌豆、玉米等。家乡属丘陵地区,山地多,水田少,水稻产量低,多数时候吃红苕,只有过年和家里来客人时,才能吃上一顿白米饭,有“一年红苕半年粮”的说法。农村人得有算计,不然一年的日子就过不顺溜。等红苕从地里收回来后,把那些看相不好、个头小的洗干净,切成约半公分厚的苕片,然后在簸箕里一片一片地摊开,放在红花大太阳下晒干,到年前再炒成苕泡干,作为过年时孩子们的零食。

农历腊月二十五过后,趁农活忙得差不多了,家庭主妇就开始为孩子们准备过年零食了。在灶里添上柴火,烧热一口大铁锅,把从河边装回来的河沙倒入锅里翻炒,直到沙子有些烫手了,就把早已晒干准备好的红苕片、花生、胡豆、豌豆、玉米拿出来,倒入锅内,和着沙子翻炒。食物的香味渐渐散发,炒熟的苕泡干香甜脆爽,令人齿颊留香。

农村人爱热闹,从正月初一到初五六,都喜欢走村串户地玩,主人把炒好的零食拿出来招待客人,零食大同小异,苕泡干唱“主角”始终是相同的。大家吃着这些零食,嘴里发出食物被牙齿咬碎的砰砰声,像为来年的美好生活燃放祝福的小鞭炮,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全写在了脸上……

被错过的“羊霜肠”

羊霜肠是一种以在羊肠子里灌羊血为制作基础的小吃,因为羊小肠里多挂有肠油,翻过来后色白似霜,故名为羊霜肠。

据说,羊霜肠在老北京市场曾像豆汁儿那么普及,庙会上、市场上、街道上都有卖的,因为其色泽洁白、软嫩利口、味道鲜香,很受欢迎。但如今,食品安全人人担忧,爱吃血肠、血豆腐的人都望而却步了,加之肠子也不容易洗干净,羊霜肠曾因制作技术不能满足卫生部门的要求,被明令禁止出售。后来制作技术虽然已能满足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却因为长时间的断档而失传了制作技艺,于是,这种美味便成为了历史的记忆。

熟悉而又陌生的“三蒸九扣”

三蒸九扣就是所谓的“九大碗”,一般来说,三蒸是酒米饭、甜烧白、咸烧白;九扣是鸡、鸭、墩子、肘子、鱼、酥肉、镶碗、杂烩、海味。席上的这些鸡鸭鱼肘子必须看起来是完整的形状。这是最具巴蜀乡土气息的农家筵席,主要是就地取材,荤素搭配,汤菜并重,加工精细,它重肥美、讲实惠,大都以清蒸烧烩为主,席间虽有泡菜鱼之类的带辣味菜肴点缀其中,但绝大多数都是吃咸鲜本味。

三蒸九扣本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在早些年四川的农家,这几乎是每个农妇都擅长的活计,每年过年的时候丰盛地摆满桌子。如今这些土玩意反而像失传的手工艺,在城市里日渐凋零,以至于成为新鲜。

粗粮细做重现“金裹银”辉煌

据老人们回忆,在60年代,有一道年夜饭叫“金裹银”。对于其名称“金裹银”的来历有许多说法。有人说“金裹银”就是鸡蛋炒饭,据说慈禧太后当年很爱吃,御膳坊的师傅先将熟米粒一粒粒地挑出来,过过打散的蛋,然后再放入锅里炒,炒出来以后黄澄澄的,像金子一样,而里面的米是白色的,同银子的颜色一样,因此得名“金裹银”。

天津民俗美食学者赵永强研究发现,上世纪60年代物质比较匮乏,天津老百姓的“金裹银”更像是一种馍,白面像银、玉米面像金。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家中长辈就将和好的面里兑上苏打粉,然后将之和成面团,再把面团擀成案板大小,由家人在上面均匀地抹上调好的玉米面,再从一头卷起来,滚成一个碗口粗细的圆柱体。随后,将“圆柱”切成两寸左右,放在笼里蒸。大约二十分钟后,厨房便弥漫着浓浓的香味。也有部分家庭过年时舍不得用那么多白面,因此具体做法正好相反,变成了“银裹金”。白面和玉米面互相包裹在一起,就像金子和银子掺杂在一起,代表了老百姓希望来年生活富富有余的期盼。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天津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金裹银”也慢慢消失在天津年夜饭的餐桌上了。但近两年随着健康饮食的兴起,粗粮又重新走上市民餐桌,粗粮细做的“金裹银”再次受到了商家的重视。


编辑:秦人
关键词:金裹银  羊霜肠  甜烧白  大陆旅游_中国台湾网 记忆 美食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推荐信息
到西安关中驾校 考驾照  三秦游网站指定单位,网上报名优惠200元!
陕西户县龙窝酒!
秦绿辣椒 我的辣味!
 
最新信息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