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2014渭南十大亮点 改革成为主旋律

2014-12-25 8:20:00  来源: 三秦都市报 - 三秦网   进入论坛

同推五大战略

亮点一:“标杆效应”力促作风建设

正人先正己,“一把手”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作风建设的标杆和关键。一把手能不能当标杆、作表率、正“门风”,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一个行业、一个部门的工作成效和形象面貌。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渭南市委创新工作机制,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全面深入开展“当好标杆,向我看齐”活动。通过“敢讲、真做、严评”,让“一把手”践行承诺,在作风建设上率先垂范,在本单位、本行业带出一片正气清风。

按照“敢讲、真做、严评”的具体要求,渭南各级各部门“一把手”首先通过媒体、会议等形式当众亮出“我是标杆”,公开叫响“向我看齐”。既向干部群众讲明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问心无愧,又要勇于揭短亮丑,诚恳指出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改进的具体措施。此外,不光看“一把手”说了什么,更要看做成了什么。渭南要求“一把手”从一点一滴抓起,从日常的重点项目、生态环境、安全稳定、帮助群众解决就业上学等日常工作抓起,率先垂范、真抓实干,对班子成员和干部队伍敢抓敢管,严格要求。

“一把手”是不是标杆,群众最有发言权。渭南采取调查问卷和公开评议的方式测评“一把手”,并通过制度设计把干部的一言一行置于干部群众的监督之下,目前,已经对全市122个单位的146个党政“一把手”进行了评议,组织部门将把作风评议结果的好坏作为重要标准,真正让作风好的“一把手”受到重用,使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得到惩戒。

开展“标杆”活动以来,渭南各级干部积极参与,群众勇于监督,可以说人人有触动,整改举措实,纪律有转变,并形成了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主要领导带班子成员、领导干部带一般干部一起向自身和周围的“四风”宣战的好氛围,使渭南全市党员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亮点二:以权力的“减法”换取发展的“加法”、“乘法”

当“简政放权”这一“热词”叫响神州大地,地处黄河流域的陕西渭南用一项项改革、一个个数据诠释着“释放改革红利”的魅力,首开西部“破冰”之举。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是改革核心,是关键。

今年来,渭南市政府的“简政放权”工作进入实质操作阶段。首次即下放社会管理权限587项。通过对车辆注册登记、交通违法信息处理、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旅馆业特种行业许可等一大批与经济社会参与度高,民生关系密切的审批事项的取消或下放权力给所辖县市区,大大方便了基层群众办事,增强了经济活力,最大程度地释放了改革红利。

“我们的原则是在遵守国家相关法规的前提下,凡是能取消的审批尽量取消,凡是下级政府能做好的,上级政府绝不插手。”渭南决策者们认为。

渭南市在“简政放权”改革中并非“一放了之”,而是一方面突出监管,一方面科学实施绩效评估。坚持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对下放的事项明确监管责任,制定后续监管措施,强化工作衔接,避免出现监管真空,一句话,就是既大刀阔斧地“放”,又兼顾平稳有序地“接”,走出了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怪圈;其次,处理好转报与审批的关系;再次,处理好下放权力与规范部门内部管理的关系;最后,渭南还通过向社会中介组织放权和购买服务,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倒逼”中介组织的发展壮大。

下一步,渭南市还将帮助指导县级政府将部分事权下放到乡镇,让权力最大限度向民生和发展靠近。

亮点三:八成财力持续改善民生

要赢得人心,关键在于解决好民生问题,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渭南市委、市政府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实践着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庄严承诺:统计显示,2008年以来,累计投入民生资金达523.2亿元,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提高。

“我们一家原来住在县农机厂一间小瓦房内,由于年久失修,漏雨严重,一遇到阴雨天家里就成了水帘洞。现在好了,住进了廉租房,不仅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女儿也终于有了自己的小天地。”说到现在的生活,蒲城县的齐燕子一家洋溢着幸福。

将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的80%用于民生的原则,再次投入131.8亿元,实施民生工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渴望、社会最关注的热难点问题。

近年来,渭南强力推进“十大民生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从2008年开始,渭南民生工程由点到面,从无到有,由最初的八大工程60个项目,扩展到十大领域88类项目,民生工程投资规模也逐年递增,累计投入523.2亿元,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提高。

环境即民生。渭南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高度,结合建设人文绿色的文明东大门,大力推进秦东大地园林化,2013年完成造林绿化72.93万亩(含水果16.6万亩),一个天蓝山青水绿的新渭南正呈现在我们面前。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渭南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着力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持续深入推进全民社会保障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制定和实施好民生工程重点项目,努力使全市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舒心,得到更多实惠。

亮点四:平安渭南建设深入推进

渭南市委、市政府意识到,推进科学发展,不仅是要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抓好,而且要把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抓好。2013年,全市政法机关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深入推进平安渭南建设,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打造过硬政法队伍,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市共有4269名政法干警包联3203个村212个社区,实现了包联工作全覆盖。

一年来,渭南市政法综治维稳工作以完善“一村一干警”工作机制为载体,密切警民关系,确保平安渭南建设深入推进。市政法机关坚持信访维稳月通报、季讲评、发放红黄牌等制度,落实“五包”责任;加强综合情报信息研判和应急处置,积极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源头上消除和减少了社会矛盾。

不断强化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坚持领导干部“大接访”和主要领导集中接访、约访活动,完善工作机制,促进案结事了,努力做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到位、困难群众帮扶到位、政策法规宣传到位、违法行为依法处置到位、失职渎职责任查究到位,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和信访突出问题的解决。强化平安建设责任落实,出台“两率一度”问责办法,形成推动平安建设的强大合力。

加快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社会面公共视频监控点达到2140个,新增“小探头”8万个、巡逻车120辆,专职巡警达2391人。全市政法干警定期深入基层调查走访,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目前,4269名政法干警包联3203个村212个社区,实现了包联工作全覆盖。

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专题调研、纪律作风大整顿大排查活动和“当好标杆、向我看齐”讲做评活动,把加强督查、暗访通报和工作整改作为干警纪律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全市政法部门在纪律作风、执法办案、群众服务等八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督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全市政法系统作风明显改善。

亮点五:“西进东出”打开开放之门

以建设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契机,渭南以“扩投资、调结构、增活力”为主线,以“产业引领、三区承载、科学招商、集约发展”为重点,内融西安,外联晋豫,蓄势待发打开合作开放之门,不断扩展区域发展空间,在主动作为中拓展发展空间,已成为陕西省和国家生产布局中初具规模的农业生产基地和能源重化工基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运城、临汾、三门峡、渭南四市均远离各自中心城市圈,处于三省接壤地带,但这里又是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原经济区的契合部,如何利用两个国家经济区的叠加区优势将四市形成合力融合发展,成为各地施政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此外,在金三角区域内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合营销无障碍旅游区的基础上,启动了“一证游”,当年黄河金三角接待游客就突破5684万人次,同比增加1320万人,实现收入326.4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

目前,渭南与黄河金三角城市在医保“一卡通”等合作方面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并正在申报争取将黄河金三角地区纳入大中原经济区范围。

亮点六:实现3D打印的中国梦

新兴的3D打印技术,在新兴的渭南尤其夺目绚烂。渭南高新区,现今已经成为3D打印技术的良好孵化器,渭南已设立1亿元3D打印产业化财政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3D打印领域高层次的创业、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引导。

傲然绽放火红的玫瑰花,小巧的枚红色高跟鞋,惟妙惟肖,令人感到尤为新奇。其实,这些都是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出来的以玉米淀粉为原材料的产品。

“3D打印的中国梦,将在渭南国家高新区实现。”2013年11月26日,在渭南召开的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化推进会上,有专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在此次推进会上,许多嘉宾和媒体记者都是首次见到3D打印设备和产品,有的来宾和记者还在现场让工作人员进行三维扫描仪扫描,打印个人肖像。当天,渭南市人民政府与明石基金、中船重工三方举行了共同推进3D打印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目前,渭南已经设立1亿元3D打印产业化财政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3D打印领域高层次的创业、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引导。并积极谋划在高新区建设占地460亩的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并准备筹建3D打印协同创新技术应用研究院。这是一个集后勤服务、技术研发、人才培育、企业孵化、产业化发展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培育基地。基地分为研发孵化区、生活服务区、生产制造区等功能区。目前,2400平方米的综合办公大楼,5.9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等相关配套设施已建成使用。下一步,渭南市将联合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组建3D打印产业创新应用中心,制定优惠政策,完善配套设施,努力将渭南打造成3D打印产业的中试站、孵化器、聚集地。

渭南目前正在着力提升区域整体创新水平,抢占先进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事实上,不仅是3D打印产业,这些年渭南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尤其注重科学技术的驱动作用,强力推进渭南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这个昔日屹立在秦东的传统农业大市,如今产业结构早已优化提升,迈上以高科技为引领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亮点七:盘活国资激发企业活力

2013年,渭南市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方面效果颇丰。随着监管体制的优化布局,渭南市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陕西华山风景名胜区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渭南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渭南市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混合所有制担保公司相继建立,盘活了国有资产,激发了企业活力。

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渭南市属国有企业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行业管理部门,国有企业的规划布局、预算编制、监管考核等难以实现通盘统筹考虑。

为此,渭南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明确了市属49个企业的分类改革和监管方法,出台了关于组建市属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及职教集团的意见,组建了4个集团公司——陕西华山风景名胜区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渭南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渭南市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混合所有制担保公司,盘活了国有资产,激发了企业活力。以往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市场化经营统一到国资委管理,企业经营性资产不断增加,职能定位也更为明确。

在国资监管过程中,渭南市讲究策略,“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对缺乏技术、人才支撑和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中小企业,采取改制、出售、破产、注销等多种方式,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民生的基础性领域集中、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集中,使有限的国有资本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倍增效应。

另外,渭南也积极发挥国资部门单设优势,推进央企、省企进渭。特别是自渭南与省国资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渭南与省属企业的合作更加紧密,先后实施了龙钢公司扩能技改、蒲城70万吨烯烃、韩城500万吨焦化等一大批重大项目,成为拉动渭南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

亮点八:“渭南模式”让食品更安全

渭南市市县两级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拉开序幕。改革的重心在于通过理顺行业管理、行政审批和执法监督的关系,基本实现食品安全由分段监管为主向品种监管为主的转变,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新体制、新机制。工作进行两年多以来,成绩斐然,在全国趟出了食品安全的“渭南模式”。

“七八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十多个部门管不了一桌菜”,这是舆论此前对食品安全分段式管理弊病作出的形象比喻。近年来,渭南市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

2011年8月,渭南市向陕西省政府提出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试点意见,经省政府批准后启动了改革试点。试点工作自2011年11月15日正式启动。对有关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生猪、牛羊屠宰等监管职能进行整合,由新成立的市食品药品监督委员会统一负责。

同年12月14日,渭南市华县瓜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正式挂牌成立。这个不起眼的小所,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第一个基层所成立,结束了农村基层没有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的历史。

时至2014年1月,渭南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已经运行了两年多,成效颇丰。渭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建军回忆起两年来的攻坚,感慨颇多:“机构整合进行得确实艰难,监管体制的完善也花费了大量精力。生产、销售、流通,每一个链条都牵一发而动全身,马虎不得。为了促进这一关系百姓民生的工作,渭南的常务副市长亲自挂帅,任食安委的副主任。”

变“九龙治水”为“一家亮剑”,渭南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走到了全国的前列,得到国家食安办肯定:整合监管机构,整合许可管理,整合执法职能,整合技术资源。通过改革,理顺监管体制,渭南实现了食品安全从“分段监管为主”向“品种监管为主”的转变,加强了基层,筑牢了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中宣部2013“理论热点面对面”、新华社、南方周末等媒体总结推广了渭南经验。

亮点九:工商登记改革便民利民

在市场主体准入过程中,申请者一筹莫展、无处着手几乎成为传统工商登记的“死穴”。而从2013年末开始,渭南市开始进行工商登记改革。在《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便民利民、降低门槛、改进监管方式成为了暖心的“主题词”。与之对应的是,2013年渭南各类企业登记数比去年同期增长9%,个体工商户增长25%。

“以前申请营业执照需要相关机构确认验资、审核,至少需要花费7到10天,没想到今天不到两小时就办好了。”2014年1月2日,在渭南市工商局注册分局,经营农牧产品的陆新宇拿到了新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颁发的首张营业执照,非常高兴。

渭南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主要涉及降低登记门槛、改进监管方式两方面。一是明确降低工商登记门槛,取消企事业名称预先核准、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取消注册资本最低限制、简化工商登记事项,公司注册资本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允许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内的经营者免于工商登记等。二是转变企业监管方式。将过去的企业年度检验制改为报告制,取消个体户年度验照,对市场主体实行宽进严管的原则。

与陕西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意见相比,渭南市在全省范围内先走一步,主要是取消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登记制、实行工商登记并联审批和简化登记事项。

在便利大众的同时,渭南工商部门也从未放松对企业的信用监管,不仅建立了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将登记、行政许可、日常监管、经营活动、银行信贷以及照章纳税等公之于众,也完善了信用约束机制。同时,通过企业年报、设置经营异常名录库等方式,加强对市场主体登记和备案事项的监管。目前,“处处守信,处处受益,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诚信激励惩戒机制在渭南市开始建立。通过这一改革,渭南市市场主体的数量、质量都有相当程度的提升。

亮点十:支持韩城计划单列实现

作为渭南市传统的经济强市,韩城市的计划单列于2012年发端,2013年工作全面启动。在这一年中,渭南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定,不折不扣地下放权力,下放行政服务事项管理权限和审批管理权限2056项。同时,渭南市财政每年让利韩城8000万元以上,“凡是韩城能管好的事就不干预、少干预,凡是韩城自身难以解决的事就集中力量帮着办”。

2013年初,渭南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定,不折不扣地下放权力。在《关于加快落实韩城计划单列市试点工作的意见》中,经济、财税、民生、环境、改革5个方面22项市级管辖权限全部移交韩城,共计下放行政服务事项管理权限和审批管理权限2056项。

“大胆放权,又不撒手不管”,秉持这一原则,渭南市主动加强与省直部门协调衔接,指导帮助韩城理顺了项目资金省直管体制。政策调整后,将市级分享韩城的税收收入全部下划韩城,将煤炭价格调节基金、水利建设基金返还市级部分和韩城辖区内生态补偿基金全部让利韩城,市财政每年让利韩城8000万元以上。并协助韩城市争取中省预算内资金8897万元,安排支持韩城资金5000万元,为加快发展释放出更多活力和潜能。

在向韩城市放权的同时,渭南市也坚持把搞好服务、搭好平台、提供保障、鼓励创新作为重要任务,进一步加强对韩城的指导、支持和帮助。按照陕西东大门建设的总体部署,指导韩城突出抓好园区、城区、景区建设,并谋划用快速干道连接,促进三区相得益彰;针对韩城规模以上工业占渭南四分之一但能耗却占二分之一的实际,帮助韩城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加快发展;针对韩城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市情,支持“史记韩城风追司马”等文化景区建设,打造国家级旅游目的地。

在改革创新方面,韩城市在渭南市的指导下,加快推动了行政管理、经济体制、服务机制和社会管理等各方面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工作关系和管理流程,做好下放权限的承接、行使、监督管理,为全省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积累经验。

同时推出“五大战略”

一是“渭南精神弘扬”战略。主要是做好“信仰、信念、信心”宣传教育,推进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机关、进头脑,实施“渭南历史文化探源工程”,大力资助和表彰“热爱渭南、建设渭南、宣传渭南”文化实践活动。

二是“文化惠民”战略。主要是优先安排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用地指标,按划拨方式供地,并在立项、选址、投入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有关规费予以减免。公共文化资源因规划调整、城市建设、项目开发等原因所获得的收益或资产,全额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市级五大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实现各县文化馆、农村文化活动室全覆盖。深化拓展“一元剧场”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推进百镇千村惠民演出。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抢救保护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授予有重大影响的民间优秀文化传承人荣誉称号,给予必要的补助和奖励。培育一批生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企业,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

三是“规模突破”战略。按照“产业规划突破、重点项目引领、大型企业支撑”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年增速保持在25%以上,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5%以上。对在本市投资创办生产性文化企业的,注册资本按法定最低限额执行。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参与国有文化企业改制重组,落实民营文化企业和国有文化企业在资源配置、资质认定、项目审批、财政扶持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加大对民营文化企业贷款贴息支持力度,扶持一批民营骨干文化企业和集团,支持有条件的民营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对市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给予财政补贴、贷款贴息,对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文化产业项目实行“一事一议”。

四是“文艺精品”战略。重点扶持“大戏、大片、大剧、大作”的策划创作生产,抓好“五个一”、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创作、重点文学艺术作品扶持和优秀少儿作品创作工程。从今年起,本市原创的影视动画作品、广播剧、电影作品在中、省媒体播放的均给予一次性奖励;对获得国际、国内有关大奖的影视、演艺、动漫等原创作品进行专项奖励。鼓励各类演艺团体积极参加出省、出境、出国演出,对参加国家级演出和省级以上表演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进行专项奖励。

五是“人才兴文”战略。对文化产业的领军人物,给予100万元的项目启动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产业经营人才和公共文化专业人才,享受市政府人才补贴,特别杰出的予以重奖,并授予荣誉称号;对渭南市引进的高层次文化人才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市、县留成部分,由市、县财政全额奖励给个人。

渭南事业部

2014年12月17日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推荐信息
到西安关中驾校 考驾照  三秦游网站指定单位,网上报名优惠200元!
陕西户县龙窝酒!
秦绿辣椒 我的辣味!
 
最新信息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