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艺术人文>>正文

公共文化之花绽放在如兰之州

2014-12-25 7:48: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进入论坛

 

在甘肃兰州各大剧院里,舞台大幕拉开,灯光亮起,百人大合唱、数十人的小合唱,都唱着心中最美的祖国;藏族舞、蒙古族舞、维吾尔族舞,还有现代舞、民间舞、敦煌舞,各种婀娜的舞姿展示着各种灵动秀美。不仅如此,器乐演奏、秦腔唱段更是一个都不少。红古区来一首葫芦丝独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西固区就来一段京剧《断桥》,七里河区秀一段藏族舞蹈《扎西德勒》,永登县漫一段《花儿与少年》,安宁区来一个《舞之韵》……每每到了吼秦腔的时段,《辕门斩子》、《二进宫》等选段更是出现台上台下一起吼的热闹景象。

这里不仅有“百姓大舞台”,而且有“乡村舞台秀”。2014年国庆长假里,兰州市第二次群众自发文艺团队汇演暨评审定级活动如一个“擂台赛”,让这个长假多了份自娱自乐的开心。秀舞姿、比才艺,现场千余名观众其乐融融欢度国庆,全市观众也通过电视台直播看到了剧院里老百姓的精彩。

在国庆长假期间举办的第六届兰州社区艺术节只是丰富多彩的兰州社会文化活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建设机制”的推进,兰州市文化事业发展加快,文化活动更加丰富,更多的市民在享受文化成果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其中,成为兰州市社会文化活动的主角。对这种文化从基层繁荣起来的喜人现象,兰州市政府分管领导深有感触地说:“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建设机制项目的推进,丰富了兰州文化活动的内容,有力地加快了文化兰州建设的步伐,对于发展兰州文化事业、塑造兰州人文精神、展示兰州城市魅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焕发活力

2011年,兰州市“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建设机制”获得文化部、财政部确定的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资格后,兰州市立即组织力量拿出了《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建设机制创建规划》,并从组织领导、资金保障、经费管理、目标任务、重点工作、长效督察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划,从完善管理机制、拓展艺术团队门类、提高活动场地使用率、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和加强专业辅导的师资力量等方面推进创建工作,保证了创建工作的权威性和实际效力。

从2012年初全市“迎新年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展演暨评审定级”开始,在兰州文化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对群众文艺团队的“评级”。这次“评级”,从125支群众自发文艺团队中评定出了金牌、银牌、铜牌、骨干和特别鼓励团队。通过评审,使群众自发文艺团队有组织管理、有制度建设、有经费保障,更好地为全社会服务。

这次“评级”后,对认定团队给予了不同等级的经费补贴和其他奖励;与文化馆、社区文化服务中心、乡镇文化站的免费开放结合起来,不断协调辖区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开放文化活动场所,不断开拓文艺团队的活动场地;市、县、区文化馆加大对群众自发文艺团队的指导、辅导及培训力度,选派专业人员驻团开展工作;建立“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建设机制”人才库,利用聘用、聘任、招聘、签约等方式使公共文化专业人才、志愿者、业余文化骨干3支队伍健全;积极组织文艺团队开展讲座、比赛、外出交流学习等,有效提高了群众文艺团队的编排、演出水平和艺术素养。

在主管局的指导支持下,兰州市文化馆还先后启动了针对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建设的摸底调研、评审认定、扶持提高、服务社会等多方面专题工作,为兰州全市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建设机制的进一步探索奠定了基础。根据文化部创建工作安排部署和《兰州市群众自发文艺团队项目建设规划》,兰州市组织开展的这项群众自发文艺团队的调查摸底工作,对全市群众性自发文艺团队进行分类整理、登记造册、建档,从成员构成、组织形式、经费来源、活动方式、活动内容、活动区域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基本掌握了全市群众自发文艺团队的“家底”。

兰州市文化馆馆长说:“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讴歌伟大时代,为创建和谐社会、创建城市精神文明、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化享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在兰州每年举办的春节文化庙会、黄河风情文化周、社区艺术节、黄河文化旅游节等各类文化活动中,观看、参加的人数连年增加,现在年观看人数已经突破700万人次,受益面增长了60%。通过“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建设机制”建设的深入开展,形成了文化惠民活动品牌,让市民在家门口品尝到丰盛精美的“文化大餐”,深刻体验到了政府文化惠民的举措以及对基层老百姓的关怀。

群众文艺在文化创新中繁荣发展

兰州市“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建设机制”之所以走出一条繁荣、壮大之路,在于他们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善于创新,始终坚持了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多样性、共享性的“五原则”。

所谓公益性,就是以政府为主导,以财政投入为保障,加强群众自发文艺团队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满足基层群众需求的免费或优惠服务,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建设。所谓均等性,就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建设服务和适应全社会各阶层不同类型人群的群众文化团队,让人民群众均能公平地享有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所谓基本性,就是按照文化部、财政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要求,满足群众自发文艺团队最基本的发展和重大需求,同时鼓励和支持优秀团队从市场获得更高层次、更多样性的扶持和服务。所谓多样性,就是对群众自发文艺团队提供的管理与服务实现多层次、多样化,不同程度满足不同团队。所谓共享性,就是打破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和项目的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弊端,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提高群众自发文艺团队的整体服务能力,发挥综合效益。

近年来,兰州群众自发文艺团队的活动逐年增多,涌现出了一批群众自发组织的优秀文艺团队。通过加强全市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建设示范带动作用,一大批集思想性、艺术性、群众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大型文化活动和旅游文化相结合的活动纷纷涌现。

兰州市“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建设机制”2011年5月被文化部、财政部初步确定为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是全省唯一一家。为使此项工作进一步得到落实,2012年6月,兰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建设机制示范项目工作的意见》,决定每年投入100万元用于公共文化体系建设。

兰州金城关文化博览园、兰州水车博览园、亲水台文化广场、近水广场、市民广场、百合公园、铁路局文化广场、东方红广场、五泉公园、各县区的文化广场和大专院校文化活动中心,已成为群众自发文艺团队日常的文化活动场地。各县区、各乡镇、各社区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兰州“二月二龙抬头”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安宁桃花会、七里河石佛沟花儿会、百合艺术节、永登苦水玫瑰节、皋兰什川梨花会、榆中“兴隆之夏”广场文艺周等大型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市、县、区每年策划、组织、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000余场次,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参加了各种大型品牌性文化活动,参加了各种节庆,送文化下乡,进校园、企业、社区、广场等公益性文化活动,在省内外大型文化盛会中多次获得奖项,成为国内群众文化建设的“金字招牌”。

兰州市文广局局长说:“我市各种文化资源的全面盘活,不仅带动了基层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更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了模式,打造了亮点。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在举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广大群众服务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品牌,进一步提升了兰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推进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切实做到了群众满意、高兴,政府放心、支持。”

积极探索群文管理的“兰州模式”

作为文化部、财政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兰州市“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建设机制”在探索中运行,在运行中完善,已经初步形成了群众文艺团队管理的“兰州模式”。这个模式的核心内容就是完善的管理服务机制、明确的资金场馆保障、配套的服务管理队伍、更多的群众团队加入。

在完善的管理服务机制方面,兰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建设机制示范项目工作的意见》和《实施方案》。同时,还制定下发了《兰州市群众自发文艺团队管理暂行办法》、《兰州市群众自发文艺团队示范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兰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信息报送制度》、《兰州市群众自发文艺团队专家咨询制度》、《兰州市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聘用办法》、《兰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自查办法》、《兰州市群众文艺团队辅导员工作管理办法》等制度和办法,设立了《兰州市创建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建设机制测评体系表》。目前已建成了比较完善的统筹管理机制、多层面的监督和服务机制、形式多样的扶持激励机制、自我管理发展机制和不断创新的评估考核机制。

在明确的资金场馆保障方面,兰州市政府每年在市财政列入100万元的资金预算,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群众文艺团队建设工作成绩突出的县区和文艺团队进行奖励,以扶持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发展。市区文化部门从黄河风情文化周、春节文化庙会、社区艺术节等活动经费中至少要安排50%的资金用于群众自发文艺团队的培训、演出、参赛和学习交流。公益性文化单位、街道(社区)文化中心、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村文化室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免费开放经费已全部到位。建设、民政等部门在城市建设时加强社区、街道群众公共文化场地、场馆建设,充分考虑市民自发文艺团队活动需要。文化、教育、校外办、城管执法、旅游等部门发挥金城关文化风情园区、水车博览园、亲水台文化广场、近水广场、百合公园、体育公园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作用,加强群众自发文艺团队活动场馆建设,拓展活动场地,改善设施条件。辖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提供服务场所,使文化场馆资源共享,为群众文艺团队提供更多服务。

在配套的服务管理队伍方面,成立了由兰州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文广局、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城管执法局、市体育局、市旅游局、市校外办等部门和各县区政府分管同志为成员的创建示范项目领导小组;成立了兰州市群众文艺团队展演暨评审定级工作领导小组和兰州市群众文艺团队展演暨评审定级专家委员会;组建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绩效显著的“专家人才库”,为团队建设提供咨询服务和智力支持;签约、聘用了一批文化辅导员和志愿者队伍。在兰州市文化体制改革中,为加强群众自发团队建设,在兰州市文化馆新成立的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兰州市委、市政府将兰州戏曲剧院90名具有一定艺术特长的业务骨干带编制划转到兰州市文化馆,充实基层文化服务力量,负责组织管理全市社区群众文艺团队,开展辅导、创作、编排、演出等工作。演出中聘请兰州演艺集团的专业舞美队伍为群众自发文艺团队演出进行舞台舞美、灯光音响包装,提高了演出质量。

“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建设机制”示范项目实施后,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活动演出点比原来扩大了50%,观众受益面增加了60%,产生了许多特色丰富、形式多样的新团队,参加第二次群众自发文艺团队评审定级的队伍达500余支,已定级的团队形成了日常“有培训、有辅导、有交流、有演出”,建设“有制度、有管理、有发展、有创新”的格局以及“人人参与文化、人人享受文化”的浓厚氛围。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利用自身优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歌颂党的伟大事业,为创建和谐社会、创建文明城市、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化享有,大力宣传甘肃、宣传兰州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兰州模式”示范效应初步显现

“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建设机制”示范项目实施3年多以来,其示范效应已经初步显现。

在创新性方面,通过解决如何创建出一套“政府组织,专家指导,公众参与,多方兴办”为原则的群众自发文艺团队运行机制,如何进一步开展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建设,如何确保服务方式的不断更新,如何提高团队人员的业务素质、服务质量,如何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等团队建设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一步完善“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建设机制”制度设计研究,使“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建设机制”从课题制度设计到实践探索,从创建过程管理到取得成果,把零散的、没有活动规律的、自娱自乐的、群众自发的文艺团队,通过摸底调研、评审认定、扶持提高、服务社会等手段,形成比较完善的统筹管理机制、多层面的监督和服务机制、形式多样的扶持激励机制、自我管理发展机制和不断创新的评估考核机制,最终达到创新目标:有相对固定的演员队伍和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有相对固定的演出形式和不断创新的演出内容,完成群众自发文艺团队从锻炼身体、自娱自乐向服务社会、繁荣文化的跨越式转型发展。

在导向性方面,“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建设机制”在全市创建后,300余支各类文艺团队热情高涨,积极报名参加兰州市群众自发文艺团队汇演暨评审定级活动,在这项活动的带动下,产生了大量根据各自特点和爱好组成的新的文艺团队,带动周围的人群不断加入到文艺活动中来,使得全市上下形成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人人参与文化、人人享受文化”的浓厚氛围。

在带动性方面,为了保证群众自发文艺团队日常“有培训、有辅导、有交流、有演出”,建设“有制度、有管理、有发展、有创新”,兰州市充分为群众自发文艺团队搭建展示平台,通过在春节文化庙会、黄河风情文化周、农民艺术节、兰州合唱节、社区艺术节等大型文化节会的演出,提高他们演出的水平,带动全市群众自发文艺团队每周有活动、演出有场地、水平有提高,使他们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在科学性方面,为使“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建设机制”更具科学性,兰州市在《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建设机制创建规划》的基础上,邀请有关专家、自发文艺团队代表、文化管理人员等共同研究,形成“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建设机制” 制度设计课题研究报告,探索建立富有特色的管理扶持模式,力求把经验、做法转化为工作机制,把单向性工作转化为长远性发展体系建设,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和指导性,不断建立和完善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建设机制,使研究报告的内容不断转化为实践成果。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部分向我们展示了文化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如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发展自豪感、生活幸福感、心灵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建设机制”对于实现文化的“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作用积极,尤其重要的是,这个群文管理的“兰州模式”真正让人民群众当上了“主角”。(兰 文)


编辑:秦人
关键词:文艺团队 兰州市 文化活动 团队建设 群众文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