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2014咸阳十大亮点以及五大发展点

2014-12-25 7:23:00  来源: 三秦都市报 - 三秦网   进入论坛

亮点一:咸阳公安推出80条便民利民措施一天办好临时身份证

为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咸阳市公安局向社会公开承诺,推出80条便民利民措施。

咸阳市公安局将在户政办理、出入境管理服务、道路交通管理等工作中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审批程序。根据要求,群众申请办理居民身份证时限由60天缩短至30天,群众需要时,可办理邮政速递。对申领临时居民身份证和申领居住证的,1天内办结。在节假日期间,全市县级公安机关户籍管理部门窗口单位对于群众需要紧急办理的事项,实行预约办理。

普通护照办理时限缩短为10天。补、换机动车驾驶证的,手续齐全,申请人领证时间为1小时。对在本市范围内因被套牌产生的不实信息在2个工作日内予以核实撤销。全市10处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中心全年无休,受理单车5000元以下无人员伤亡轻微事故,受理后1日内办结。

针对部分申请人在正常工作时间不能前来申请办理出入境证照的,在提前预约的基础上,可利用午饭时间及下午5点下班以后为申请人服务。在市公安局门户网站开辟专门网页,针对户籍在咸阳,本人在外地工作、学习、居住的,可通过互联网或电话提前预约,在工作时间或约定的非工作时间随来随受理。

为了监督便民利民措施是否真正执行到位,咸阳市公安局纪委公布了“12389”举报电话。

亮点二:咸阳创建国建园林城市

能够成为国家园林城市一直都是每一位咸阳市民所盼望的,经过6年的努力,咸阳今年正式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2008年以来,在咸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作为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作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幸福指数的有力抓手,紧紧围绕“生态咸阳、人文咸阳、宜居咸阳、和谐咸阳、美丽咸阳”的奋斗目标,秉承“科学创建、依法创建、和谐创建、快乐创建”的工作理念,坚持“党委领导、政府组织、部门负责、群众参与、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落实“让咸阳天天有变化,使百姓人人都受益”的工作要求,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持续深入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2011年元月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2012年9月通过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初审,2013年3月通过住建部审查及卫星遥感测试,2013年11月通过住建部专家组考查。

如今,一座“城在林中、人在花间、行在树下,四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现代园林城市已初具雏形。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深刻感受着建设国家园林城市带来的真正实惠,幸福感无处不在。不出城而享受园林之美,居闹市而乐花香之怡。漫步曲径幽林,徜徉花海绿地,饱览湖光潋滟,充满梦想、奋力创新的咸阳人,将挥洒着绿意的诗行,弹奏着绿色的音符,向着更高、更新的目标迈进。

亮点三:咸阳市筑巢引打造人才高地

当今社会,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资源是党和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资源。近年来,咸阳市大力实施高层人才聚集工程,以良好的政策鼓励和创业环境,招才引“凤”,打造咸阳特色的区域性人才高地,力促全市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咸阳围绕重点产业、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进行调研,启动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中省博士服务团成员来咸挂职锻炼,引进中国科学院张国伟院士、舒德干院士为首的专业团队和中国工程院钟世镇院士,建设“陕西省院士专家工作站”两个,为咸阳市聚集高层次人才队伍注入活力。积极开展校地合作、校企共建、人才交流会、洽谈会等引才活动,招聘各类高层次人才200余名。聘请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优秀专家担任中小科技企业首席工程师和涉农企业首席农艺师,发挥优秀人才指导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为了解决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难、留不住的问题,市委优化人才政策环境,完善人才开发投入政策,对引进国家“千人计划”、省级“百人计划”的人才,除享受国家和省上的奖励政策外,市财政给予20万元、10万元的奖励。建立人才奖励政策,设立杰出贡献人才奖,拿出100万元重奖29位杰出贡献人才。落实人才的政治待遇,注重从表现突出、政治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中培养选拔行政领导和技术管理干部,积极吸收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和各类学术团体,切实关心他们的成长,将110多名市管专家、拔尖人才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推荐为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省管专家、政府特贴专家、各级劳动模范等。对市管专家、拔尖人才在科研项目的立项支持、经费投入、人员配备上实行“三优先”。坚持每年组织专家进行体检、休假疗养。实行领导干部联系专家人才制度,定期走访慰问,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市级媒体大力宣传专家创新成果、先进事迹,营造见贤思齐、尊才重才的社会环境。

目前,全市50多万名人才已成为多个行业的领军人物,专家们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对社会贡献率进一步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亮点四:咸阳市连续第七次获得全省目标责任考核优秀

今年2月,咸阳市再次获得全省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这是自2007年陕西省推行目标责任考核工作以来,咸阳市连续第七次获得全省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称号。

今年以来,咸阳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以共建大西安为统揽,积极应对宏观复杂形势,全力以赴保增长、快转型、抓统筹、优环境、促改革、惠民生,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858亿元,比2007年增长3倍;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9亿元,比2007年增长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54.5亿元,比2007年增长5.2倍。

我市科学把握形势,不断完善发展思路,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四大战略”、坚持推进“六个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加快建成“四强三领先”西部强市咸阳梦的宏伟目标。实施对标管理,不断完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坚持“月通报、季评比、半年讲评、年终奖惩”等平时考核制度,激发全市上下争先创优的决心和干劲,推动经济平稳增长。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实施重点民生工程,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认真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在2013年度全省目标责任考核各市工作民意调查中,所调查8项工作综合满意度比上年提高3.54个百分点。同时,坚持改进作风,确保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亮点五:关心基层劳动人民

环卫事业是神圣事业、高尚事业,环卫工作的好坏,不仅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也是对城市的发展与未来负责。承担这一事业的环卫工就是这座城市的美容师,他们发扬时传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精神,让咸阳变得更美丽。

每年10月份,咸阳市都会举办环卫工人节庆祝表彰大会,为环卫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颁奖,为困难环卫工人发放慰问品和慰问金。

一直以来,咸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卫工作,在扎实推进“6+3”工程,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积极改善环卫工人的作业条件,提高环卫工人的福利待遇,全社会关心、支持环卫工作的氛围更加浓厚。全市要求各级各部门都要一如既往地重视支持环卫事业发展,关心环卫工人生活。特别是环卫部门要不断创新机制体制,努力改善环卫工人的福利待遇和居住条件、工作条件、生活条件,让广大环卫工人生活更舒心、工作有劲头,持续推进环卫工作再上新台阶。广大环卫工人要继续发扬环卫精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扮靓城市再立新功。

亮点六:简政放权

今年以来,咸阳市利用4个月左右时间完成简政放权改革任务。将市级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和非行政许可事项,能取消的一律取消,能下放的一律下放,能简化的一律简化,能网上办理的一律实行网上办理。条件允许的一律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厅式”办理,今后凡未列入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总数的行政审批事项,各部门不得实施,违规审批的由纪检监察机关依法追究部门和个人责任。

根据该实施意见,本次清理范围主要是行政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重点主要包括减少投资项目审批,最大限度地缩小审批、核准、备案范围,落实企业和个人投资自主权;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审议事项,最大限度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物品的许可,最大限度减少各类机构及其活动的认定等非许可审批;清理并逐步取消各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对面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原则上予以取消;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基金项目;减少资质资格许可;逐步改革工商登记制度等6个方面。

亮点七:咸阳县处级以上干部任用引入“以考促学”机制

咸阳市首次拟提拔的县级干部领导任前理论知识考试被安排在礼泉教育培训中心进行。考试采取人机对话方式进行,考题由计算机在10000道试题库中随机生成,考生确认“交卷”后,考试成绩由计算机自动生成。

按照“以考促学”机制要求,今后,将每年对所有干部进行一次集中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不合格的不予以提拔;对新提拔干部进行专项理论素质考试,成绩不合格的暂缓任用。据悉,近期咸阳市还将对全市上万名干部进行理论知识考试,考试成绩上传咸阳政府网,接受群众监督。

 

亮点八:咸阳文化外宣亮点纷呈

今年以来,咸阳市注重策划,拓展渠道,创新形式,不断丰富文化外宣内容,外宣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在经济、文化、形象宣传等方面形成了诸多亮点。央视《谁不说俺家乡美》赴咸阳拍摄、咸阳袁家村荣获“中国十大美丽乡村、”等等,对于宣传推介咸阳,展示咸阳历史文化,进一步提升咸阳对外知名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亮点九:咸阳市民“十要十不要”

市民的文明程度,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更是一座城市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咸阳市从去年9月启动的市民文明行为规范“十要十不要”表述语征集、宣传、践行等一系列活动。目前,咸阳“十要十不要”已经成为咸阳各行各业文明行为规范。“讲文明、爱家乡”之风将成为咸阳的又一张城市名片。

今年以来,咸阳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在全市开展了市民文明行为“十要十不要”教育宣传活动,征集了表述语20485条,评定出了10名同志稿件荣获优秀奖,20名同志稿件荣获提名奖,努力形成了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的新风尚,进一步推进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深入开展。

咸阳市民“十要十不要”的主要内容是:要说话和气、举止文雅,不要粗言秽语、大声喧哗;要热爱劳动,健康向上,不要好逸恶老、酗酒嗜赌;要尊老爱幼、助人为乐,不要欺老凌小、冷漠无情;要移风易俗、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排场、铺张浪费;要讲究卫生、爱护市容,不要随地吐痰、乱扔乱贴;要诚实守信、公平交易,不要掺杂使假、短斤少两;要维护秩序、服从管理,不要占道经营、乱摆乱放;要遵守交规、礼让出行,不要横穿马路、乱闯乱停;要珍爱设施、保护环境,不要损坏公务、践折草木;要恪守公德、文明上网,不要低俗沉迷,造谣诽谤。

亮点十:五大管理机制缔造出交通安全管理“咸阳模式”

车多路堵是很多市民上路行驶感到最头疼的事情,咸阳市在面对新的交通形势,不断探索求新,结合实际情况,形成以“县乡道路人管物防、校园交通控车随护、客运车辆治超限速、危化运输跟线监控、高速公路多方巡查”等五大管理机制为抓手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咸阳模式”。

从2011年3月份开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一场由住建、城建、公安、交通等多家部门共同参与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畅通工程在咸阳拉开序幕。咸阳市交警支队负责人介绍,建立城区“干道相通、支路相连、街巷分流”的交通循环网络,基本解决影响城区交通畅通的热点、难点和结点问题,形成“过境交通通畅、内部交通便捷、内外交通顺畅衔接”的交通新格局和“人人遵守交通法规、文明出行”的良好社会风尚,实现西北五省首家B类城市畅通工程一等管理水平。通过各方努力参与在这场战役中,咸阳交警紧紧围绕市中心城区道路“缓堵保畅”的工作中心,畅通工程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成效显著。 

陕西省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省交警总队曾对“咸阳模式”推广工作高度关切,咸阳市委、市政府从政策、资金、人力上给予了充分重视和强力支持,2013年9月启动了“咸阳模式”推广工作。公安交管部门牵头负责,抓点带面,全面打造示范点。市交警支队专项拨付245万元建设资金支持基层工作,全市初步形成了“一县区一特色、一村镇一亮点”的建设模式,推动了“咸阳模式”纵深发展。

“咸阳模式”实施以来,全市事故与上一年同期比较,事故数减少29起,下降32.58%,死亡人数减少21人,下降34.43%,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好转。去年全市未发生有影响的校车、客车、危化品运输车较大交通事故,农村未发生一起特大事故,旅游线路全线安全畅通。交警、农机、教育、交通部门联合组建的县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队,校园交通安全管理中队,客运车辆监管办公室全部挂牌成立,实现了道路交通管理全程跟踪,全面覆盖。

五大发展点:

1.咸阳纺织行业退城入园进入实质性阶段。

咸阳是国家“一五”规划的纺织基地。咸阳纺织行业占据陕西十万纺织大军的半壁江山,产值、利税曾超过咸阳工业规模的五成。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咸阳纺织陷入谷底,16户国有企业,设备落后,纺的是坯布,一米只挣几分钱,人均月收入不过千。工人没士气,厂子不景气,日子过得一个比一个艰难。近年来,咸阳应声启动新兴纺织工业园和纺织企业搬迁。今年年初,咸阳西北一棉、西北二棉、陕西八方三家企业整合成纺织集团并入住纺织工业园区。

规划面积10.83平方公里的纺织工业园,成为企业聚集聚群之地。通过土地置换,实现退城入园。纺织企业也由原先零散的‘丑小鸭’,换进新‘笼子’加速蜕变‘白天鹅’。而旧的‘笼子’——老厂房,用于旧城改造、商业开发和纺织文化公园,从而实现“换笼换鸟”、齐飞共舞的效果。

目前,咸阳纺织集团已进入世界上5%的技术水平行列,在未来10年间保持国际国内一流。万锭用工200人减到36人,工人工资水平至少提高三成,企业资产负债率可由75.94%降至23%,年净利润可达1.36亿元。

2咸阳加快共建大西安发展步伐

省委、省政府共建大西安政策出台后,咸阳把“错位共赢”作为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按照“陕西制造、咸阳配套”的思路,推进产业错位发展。在都市农业发展上,咸阳规划建设了3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动传统农业向优质农业、优质农业向观光农业转型。在中心城市建设上,咸阳重点加快了城市北部、咸兴区域和渭河两岸中央商务区的建设步伐。在西咸新区建设上,建立了联席会议沟通协商、重大事项对接协调等工作机制,并将西咸新区50个重大项目列入全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予以支持,累计为西咸新区提供建设用地近7万亩,全力支持西咸新区发展。

3.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咸阳模式”。

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入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了有关“三农”问题的七个“1号文件”,提出了破解“三农”难题、实施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咸阳市结合自身实际,确保实现“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目标,全力把咸阳打造成全省乃至西北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先行区和示范区。近年来,咸阳市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探索出了城乡统筹发展“咸阳模式”。在引进东部沿海地区等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按照“全域咸阳”理念,出台了《咸阳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以全面推进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职业化“三个进程”为抓手,坚持城乡统筹与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相结合,不断加快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政策机制一体化步伐,推动中心城市向国际化迈进,县域聚集带动能力显著提升,城镇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差距明显缩小,稳步推进我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走在西部前列。

4.西咸新区获批

今年1月,有两则消息给“西咸一体化”进程注入了足量的“兴奋剂”。一则是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陕西西咸新区,成为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一则是陕西省通信管理局宣布西安、咸阳两地移动电话执行同一标准,取消长途费、漫游费,两地间的“跨区费”终于成为历史。

至此,咸阳与西安更密切地“黏”在了一起。其实,在西咸新区挂牌成立的两年多时间里,咸阳和西安之间的关系,在西咸新区这一纽带的直接作用下,“双赢”效果正在得以充分体现。

咸阳在共建中加速融入“西咸新区与咸阳骨肉相连,服务西咸新区就是服务自己,支持西咸新区就是支持咸阳,西咸新区快速发展就是咸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西咸新区,咸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态度及理念十分明晰。正是靠着这一理念,西咸新区挂牌成立以来,咸阳市便主动服务,共谋发展,建立了融洽和谐的合作共赢关系。特别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更是把服务、支持西咸新区视作重大政治使命来落实。

西咸新区成立两年多来,其发展态势远超预期,也大大高于浦东、滨海新区同期水平。   有一组数字可以反映咸阳经济稳步上升的态势。据咸阳统计信息网公布的资料显示,咸阳市2013年前三个季度实现生产总值1186.33亿元、增长13.6%。

省委、省政府共建大西安政策出台后,更将西安、西咸新区和咸阳合作共赢、携手发展的关系提升到新的层面,也为咸阳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5.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让企业保持“源头活水”

近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内产能过剩矛盾加剧,咸阳市委、市政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确立了“工业主导”的发展战略,制定了科学的工业产业布局,狠抓“1113”工程,咸阳市工业经济总量从2009年的976.2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633亿元,增长了近三倍,实现了工业经济的稳步增长。

随着咸阳规模工业基数的不断增大,加之资源、环境的制约加剧,咸阳工业发展进入平台期、调整期。咸阳市委、市政府立足咸阳工业经济发展阶段、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明确提出了“工业主导”的战略部署,并提出了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业发展方针,为工业经济转型提升指明了路径。

经过多年探索和努力,咸阳工业转型升级迈出了新步伐。高端装备制造、航空产业初具规模,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蓄势待发,医药保健产业持续发展,规模以上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成本费用、利润率稳步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泾阳声威建材有限公司等企业被确定为省级两化融合典型示范企业;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陕西摩美得制药有限公司等10户企业被确定为咸阳市两化融合典型示范企业;兴化集团等大型企业已实现了数字化的生产经营管理,红星软香酥等企业全面实现了食品工业化数字化监控,陕西(泾阳)金盾纺织公司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万锭减少用工30名,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据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咸阳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34.97亿元,企业利润达到196.4亿,利税334.9亿元。2010-2013年咸阳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6%,贡献了全市GDP的一半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咸阳城市化推进、服务业发展、扩大就业和居民增收。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推荐信息
到西安关中驾校 考驾照  三秦游网站指定单位,网上报名优惠200元!
陕西户县龙窝酒!
秦绿辣椒 我的辣味!
 
最新信息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