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研究>>正文

漫谈延安古代历史文化①

2014-11-13 17:29:00  来源:延安旅游局  进入论坛

编者按:本文作者樊高林先生,原任延安市政协主席,长期以来,在政务之余致力于文史研究,曾与曹树蓬先生合作,校点出版了明弘治本《延安府志》一书。本篇文稿,为作者对延安历史的深入研究所得,其主要内容曾在延安市委中心学习小组作辅导。特此刊登,以飨读者。

引言

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到党的十八大报告,党中央进一步将文化强国战略、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性内容,这充分展示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文化是政党和国家的思想旗帜。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担当起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就担当起建设先进文化的重任。历史文明是文化的载体,要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从历史文明中汲取精华。

习近平同志曾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开学典礼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学习历史要学习中国历史,了解和懂得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继承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从中汲取思想精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发扬光大。”

延安于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延安为什么能占此殊荣?这不仅仅是因为延安在现代革命史上有光辉的“十三年”,更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十三年”是五千年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中精彩的一页,伟大的延安精神则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参天大树上结出的一颗硕果。作为延安人,在我们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同时,也应该盘点我们延安古代的辉煌,让我们优秀的传统得到更全面的弘扬传承。

古老文明源远流长

——延安与中华文明的关系

这里我先引用英国传教士史密斯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安》一书中的一段话:“我要讲述的是延安府的故事。但我相信,它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许多地地道道的中国的事情。”“我们生活在一个有着永恒过去的地方(延安),中华文明进程中几乎所有重大事件都与这个地方密切相关,有些甚至有世界性的意义。对这个地方的了解越多,敬畏也与日俱增。”

史密斯作为一个局外人,他对延安的认识和概括评价是中肯的,也是深刻的。延安之前之后的历史都印证了他的论断。

(一)建置沿革史志文献

三皇五帝时期属史前文化,无文字记载,只有一些神话传说,无从考证。

夏代分九州,立社稷,到商代延安属雍州(今凤翔),周代属白翟,这一带活动的为鬼方部族。战国时期属魏国,后属秦上郡。秦统一六国后仍属上郡。

西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始,到东汉(公元25年),交替隶属上郡、朔方郡。

北魏先后属夏州、东夏州、北汾州,后为金明郡;西魏废帝3年(公元552年),改夏州为延州,北周仍为延州。

隋代设为延安郡,唐代仍为延州,延安郡;宋初仍为延州,宋哲宗元祐4年(公元1089年)升格为延安府;金朝仍为延安府;元朝改为延安路;明代洪武2年(1369年),恢复延安府,领辖316县,隶属陕西布政司。

清朝初维持建置,清雍政3年(1725年),陕西布政司直辖鄜、绥、葭三州,延安府领辖8县;乾隆8年(1743年),将榆林的定边、靖边划属延安府,领辖10县。

延安在历朝历代的史书记载中所占篇幅不多,只涉及一些事件、人物,也是概括性记述。作为国史素材的地方志书《大明一统志》《陕西通志》(明)中的记载也是轮廓性的。由于兵荒马乱,至今发现最早的一部地方志为明弘治十七年本《延安府志》(1504年),由当时的延安知府李延寿(李宗仁)主修,全志八卷,二十八个类目,涉及316县。后来又相继有清代《康熙本》、《乾隆本》、《嘉庆本》延安府志,明弘治本要比嘉庆本早近300年。康、乾、嘉三种版本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也增续了许多新内容,均比《弘治本》内容丰富。遗憾的是《弘治本》原版本被劫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现存的是胶卷影印本,1962年陕西省图书馆、西安古旧书店又将此再行影印,这就是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本子。至于各县的志书,存世更少,能见到的也大多是清晚期的版本。在地方志藏书最多的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楼目录中,也找不到延安及各县的志书。台湾成文出版社是主营古籍整理出版的,也查不到多少线索。就仅存的这些志书,都是我们了解、研究一方社会历史客观真实的材料,都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广泛征集,认真保护。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