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艺术人文>>正文

伊春光:把非遗传承之弓射向市场

2014-10-25 8:50:00  来源:新疆日报  进入论坛

文/图本报记者玛依古丽·艾

10月10日至13日,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济南召开。

在这个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示、展演和交易的大平台上,我区民族手工刺绣、布偶、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等十项非遗项目和非遗衍生品项目大放异彩;其中,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伊春光展示的锡伯族弓箭制作技艺赚足了人气。在新疆展位,他将各类中华传统弓箭,包括很多大家只听说过名字的霸王弓、武士弓、龙神弓和瑞祥弓等,一一展示给现场观众,不少人要求开弓一试。

现场感受“弯弓射大雕”

11日,“现在搭弓、瞄准,尽量往后拉,拉好了往前看!”一位山东参观者在伊春光的指导下试着拉锡伯族传统牛角弓。这个1公斤多重的弓,大多数人用尽全力也只能拉开一半。“感觉拉弓的姿势非常帅气,这些弓在平常生活中我们都是见不到的!”一位名叫王春山的山东汉子虽然也没有拉满弓,但还是很兴奋。

记者在博览会现场看到,伊春光一边忙着给大家介绍中华传统弓箭的历史知识,一边展示和销售弓箭。参展第二天,他带来的各类弓箭就已经订出去了30多套。

伊春光年近古稀,但谈起传统弓箭,似乎又回到年轻时光:“小时候,父亲送给我一把小弓和小箭,并用丝绳把它们悬挂在家里的高处。每天进进出出我都能看到那套弓箭,这是我童年记忆中印象最深的。长大后我才知道,挂弓箭是长辈希望孩子长大后敢拼搏、能骑射。”

如今,锡伯族传统牛角弓已成为当今研究中国古代弓箭文化的“活资料”。为了拯救并传承处于濒危的民族传统弓箭制造技艺、特别是牛角弓手工技艺,伊春光从年轻时就开始学习传统制作技艺。“冬天下料,春天刨牛角,夏天制筋,到秋天把它们组合起来,做一把弓需要一年多的时间。”伊春光说,“我制作的弓箭直线射程至少有150多米,要是远射还能达到300多米呢。”

现在,伊春光通过反复考究制成了传统弓箭系列产品,其中包括帝王弓、霸王弓、九族弓、瑞祥弓、龙神弓、虎威弓、武士弓和藤蛇弓等,将锡伯族传统弓箭重新展现给世人,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弓箭文化。

商标、专利、制作社,一个都不能少

伊春光告诉记者,这次是他第三次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前年参加第二届中国非遗博览会时,不少参观者提出想买一些弓箭类的小艺术品。回家后,他专门设计制作了一批传统弓箭的小型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市场销路果然不错,这次订货的人也不少。

其实,在恢复了快失传的锡伯族传统弓箭制作技艺后,伊春光的探索就一直没有止步。2003年7月他创办了“锡力旦”(锡伯语,箭的意思)弓箭制作社,决心把弓箭制作技艺传承下去,现在他已经有20多名徒弟。

伊春光说,完成一把传统的弓箭,从选材到成型要经过雕、刻、磨、擦等多道复杂的工序,选用牛、羊等动物的犄角和牛大腿骨等材料制作,成本高、市场销售面也较窄。为了满足不同市场需求,进一步降低成本并广泛推广,他尝试了许多新型材料,比如做玻璃钢弓,也能射150多米远。他还给弓箭做艺术装饰,用整张牛皮制成的弓壶和箭壶,压、烫、烙上“鲜卑神兽”等图案和锡伯文字。伊春光说:“传承传统弓箭,就不能丢了它的文化特色。”

伊春光的弓箭传承紧跟时代步伐,前后申请了外观、结构等多项国家专利,并注册商标,开发了“锡力旦”系列弓箭产品。一把把传统弓箭从“古战场”转战到了市场上。

“其实非遗传承有多种方式,就和这届非遗博览会的主题一样‘非遗:我们的生活方式’,通过生产性保护才能让它们一直和我们在一起。”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伊春光还有很多想法:在新疆除了锡伯族弓箭文化,维吾尔、满和蒙古等民族的弓箭文化也都在流传,他希望通过复原不同民族的弓箭,来展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体多元文化的特征。


编辑:秦人
关键词:伊春光 传统弓箭 博览会 牛角 展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