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艺术人文>>正文

第三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在济南圆满落幕

2014-10-18 8:34: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进入论坛

传承民族精神 共享文化盛会

本报驻山东记者 苏 锐

10月13日,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简称第三届中国非博会)在济南落幕。在10余分钟的简短颁奖仪式后,主办方安排了一场极具地方特色的柳子戏经典剧目演出,给全国各地的与会者留下了关于齐鲁非遗的美好回忆。山东省副省长季缃绮说,本届博览会“既是一次全国非遗博览交易的盛会,更是一次群众广泛参与、共享文化大餐的盛会”。无论是“博览交易”,还是“群众参与”,这场历时4天、全国范围参与的“大戏”,非遗理所应当又名副其实地成为了主角。

参观者希望半年举办一回

在8月底举行的一次筹备会上,山东省政府有关领导特别提出“要提醒参展方多带些特产,防止卖着卖着没货了”。 尽管事先早有考虑,但非博会的火爆程度还是有些出乎主办方和参展商的预料。

10月11日,第三届中国非博会开幕第二天。一大早,马女士就从济南市槐荫区开车来到舜耕国际会展中心非博会现场。从一层到二层,从北京展位逛到西藏展位,最终李女士的汽车后备箱被塞了个满满当当:河北威县的土布、陕西凤翔的泥塑、安徽的徽墨……虽然“斩获颇丰”,李女士仍感遗憾:“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徽墨就剩几块了,这博览会要是半年举办一回就好了。” 李女士只是本届非博会众多访客中的一位。据统计,第三届中国非博会累计吸引80余万名外地游客和泉城市民参观,参展项目交易、签约额总计达409亿元。 除了商品交易,一览各地非遗风采亦不可或缺。陕西省的黄陵面花在当地非常有名。黄陵面花传承人王民政此次带来了几件自己满意的作品。“不为卖,就想让大家看看。”王民政说,没想到自己的手艺吸引了那么多游客和企业的关注。采访结束,记者想要张名片,不想他摆摆手,“都被人要走了,我给你写在纸上。”与王民政有类似经历的还有来自广西的黄桂珍,她带来了当地历史悠久的壮族麽也,一种针织装饰品。黄桂珍是首次参加非博会,4天时间里,她带来的400个麽也卖出去不少。“传承人需要展示与交易的平台,非博会的作用非常好。”黄桂珍说。

文化生态保护区探索中前行

本届非博会现场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预留了大量展位,展会外的研讨也进行得如火如荼。第三届中国非博会开幕当天下午,一场关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高端论坛在济南舜耕山庄举行。我国的文化生态保护区概念肇始于2006年。当年9月公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确定10个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2007年,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试点落户福建。至今,我国已批准设立了15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分析了文化生态保护区发展至今面临的问题,并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认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一项了不起的工作”,也是非遗保护措施一项较好的范例。“近些年,非遗经历了从‘大众文化’向‘小众文化’转变的过程,一些习俗都消失了。”刘魁立认为,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是整体性保护。为此,他提出了两个关键概念。一是“契约精神”,二是“公产意识”。“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地方向国家的一个约言,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应有责任心,避免重申报不重保护的现象;艺人在申报各级非遗传承人资格时,已自觉放弃了对技艺的部分权利,这种公产意识背后的责任担当值得关注。”刘魁立说。

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小璞认为,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建设要重视采纳当地民众的意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她指出,保护区内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共同构成了保护区的文化形态。对本地文化了解最清楚的是民众,要让他们参与保护区规划的制定过程,充分尊重其意见。

“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是近年来我国在非遗保护工作上的一项创举,是把非遗保护工作从单一个体项目保护推进到整体性保护的重要手段和举措。”文化部非遗司司长李雄分析了文化生态保护区面临的问题。他表示,文化部于2010年下发《关于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意见》。随着保护区建设的不断开展,《指导意见》中明确的建设原则仍然可行,但操作性不强也是一大缺憾。如何做好工作原则的最后落实,是目前保护区建设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另外,保护区如何保护原居民生活形态也是项值得关注的问题。“非遗保护应见人、见物、见生活,处理好人、技、艺、物与社区、村落及原居民生活方式三者间的关系,是非遗整体性保护的要求。”李雄说,文化生态保护区内应禁止将名镇、名村、老街的原居民整体迁出的做法,要把他们的生活方式保护下来。他透露,近期文化部非遗司正回顾、梳理“十二五”时期非遗保护工作,并研究“十三五”时期文化建设相关工作。“在总结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决定暂停审批设立新的文化生态保护区。”

非遗迎来“又一春”

首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于2010年举办,并被确定永久落户山东。在各地非遗争奇斗艳的舞台上,东道主能拿出什么样的底气承办?山东交出了这样的答卷:截至今年10月,山东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53项,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山东已评审省级非遗名录3批,累计555项;古琴艺术、中国剪纸、皮影戏等8项非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国琳介绍,为推进非遗名录项目的保护工作,山东在全国率先下发《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考核复评管理办法》,制定了考核内容、奖惩机制。2012年至2013年,山东连续两年实施“扶持1000位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收徒传艺”工程,截至目前山东省非遗传承人已收徒1.239万名。在推进整体性保护过程中,山东除做好潍水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外,还先后命名公布8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一系列举措使非遗这一文化“活化石”在齐鲁大地迎来“又一春”。经过近4年的努力,山东省内非遗集中普查工作基本完成,有关部门共搜集各类非遗线索101万条,整理各项非遗项目4万余项。泰山皮影戏等百余个濒危项目得到抢救性保护,200余个项目新建或恢复了传习所。

第三届中国非博会期间,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山东近年来的非遗保护工作有3个着眼点。一是在城镇化进程中对非遗项目进行完整、系统、整体性的保护;二是对个体特征明显的非遗项目实现生产性保护和活态传承;三是探索非遗项目与现代生活的关系,一方面保持项目原生态,另一方面将其与现代生活相融合,适应现代人尤其是青少年的口味。


编辑:秦人
关键词:保护区 文化生态 实验区 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非博会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