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商洛筹划拍电视版《秦腔》围绕影视发展旅游(2)

2012-10-25 16:23:00  来源:华商报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商洛市商州区板桥镇板桥村村容 资料图片 记者 董国梁摄

    谈移民搬迁:钱和土地是两大难题

    鲍剑:来之前就了解到,陕南三市正在进行一项浩大的民生工程,那就是移民搬迁,商洛目前的情况怎样?

    杨冠军:陕南移民搬迁是一个从根本上消除自然灾害对陕南人民生命财产威胁、改善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宏大民生工程,也是一件大好事。其中,商洛要在十年内搬迁18万户、72.6万人,占商洛全市农村人口的三分之一。

    鲍剑:这个人数不少啊。

    杨冠军:是啊,做出这样的决策实属不易。对在陕南任职的领导来说,每年6月至9月是最提心吊胆的,第一关注的就是天气,一听天气预报说有大雨,心就开始放不下。这里的老百姓多是沿河建房,大雨极易引发洪水、泥石流等灾害,弄不好就会死人,所以每年这个时候领导干部都绷着一根弦。搞移民搬迁,就是把这些受地质、洪涝灾害威胁的老百姓迁出来,所以对陕南的老百姓来说是一件最大的惠民工程。

    鲍剑:这样一项浩大的惠民工程如何来推动?

    杨冠军:对商洛这样一个财力较弱的市,资金是最大的一个难题。另外一个是土地问题。

    按现在的政策标准测算,10年移民搬迁,商洛市、县区两级政府需投入建房配套资金81亿元,基础设施建设54亿元,共计135亿元,平均每年近14亿元,而商洛现在每年的财政收入还不到30亿元。

    陕南山多地少,能建房、搞生产的地更少。据初步测算,10年搬迁安置所需建房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将超过4万亩,这对人均不到1分地的商洛,压力的确很大。

    鲍剑:这两个难题如何破解?

    杨冠军:现在我们主要通过五种渠道解决资金问题:一是积极争取省级的资金投入;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将市县区每户1.5万元的配套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三是整合扶贫、危改等涉农项目的资金;四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移民搬迁;五是发动群众自筹。

    土地矛盾政府正在搞一些示范点,引导搬迁群众“上楼”。按搬迁户的想法都想有自己的独门独院,房子也要大,但这样占地大,政府投入的成本也高,按这样搞两三年就搞不下去了。所以我们搞集中建房、建镇,限制安置房面积,谁愿意“上楼”,都优先安置,补贴也更多。通过这样集约用地解决土地匮乏问题。

    鲍剑:把这么大的财力、物力投入移民搬迁,会不会影响商洛的发展速度?

    杨冠军:应该说可支配的财力是少了,作为市上想主动干的产业会有一些影响,但我认为,移民搬迁本身就是发展。通过移民搬迁,让老百姓免受灾害的影响,改善他们生产生活的条件,从这一点来说对当地的发展是有利的。

    鲍剑:看来你是举全力推进这项工程的实施?

    杨冠军:对我来说移民搬迁不仅是惠民工程,也是政治工程,没困难要推进,有困难咬紧牙关也要推进。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代会上还呼吁国家立项支持陕南移民搬迁。总之,无论是我,还是商洛市的各级干部,在推进移民搬迁上都不遗余力。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编辑:秦人
关键词:秦腔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