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大明宫夯土遗址保护层裂缝是国际性文保难题[图](2)

2011-12-8 13:25:00  来源:陕西日报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保护工程历经近10个年头,2003年竣工验收为优良工程,2004年正式对外开放。2005年10月在国际古迹遗址十五届大会期间,得到了 80多个国家、1200名中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工程的竣工使含元殿遗址得到精心保护,避免了人为破坏和风雨侵蚀,但裂缝却无法避免。20 07年就开始对基台细小裂缝进行维护,2008年又修过一次。这是由文物部门主导的保护层修复工作,与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建设完全是两个概念,这与一般意义的工程质量是两回事。

    裂缝无论是在侧壁还是基台表面

    都属保护砌体,遗址本体是安全的

    大明宫遗址公园总体规划是在遵照遗产保护相关规定,以《西安宣言》为理论指导,在国家文物局的主导下,在省市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在文物专家的指导下,以全球化的视野,开放的胸襟,科学的方法,高起点起步,高强度投入,高水平建设,成为21世纪世界先进水平及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和开发的示范性工程。

    由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一个大遗址保护工程,为了更好地保护遗址,在我国没有成熟先例借鉴的情况下,大明宫遗址保护改造办公室做了一些探索性工作。正如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所讲,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所做的都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据了解,大家现在看到的含元殿遗址并不是遗址本体,而是为了保护遗址后来修建的“保护壳”,它不能算作是一座建筑,只是一种遗址的保护展示形态。含元殿基台下属于四级湿陷性黄土,即稳定状态最差的土质,极易发生不均匀沉降现象。但是由于遗址保护工程的需要,在工程设计中采取了传统工艺,没有使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混凝土框架支护结构,而是采取在夯土上直接覆盖新的夯实黄土的方法进行施工。这种保护方式的好处在于完整地保护了遗址本体,又从外观上展示了遗址的雄伟气势,不足之处就是遗址保护砌体的整体稳定性较弱,比较容易出现裂缝、凸起等情况。

    含元殿遗址保护工程完成后,到现在整体上结构稳定,没有发现大的垮塌和损毁。由于遗址保护的特殊要求和复杂的地质情况,加之台体巨大,持续的雨水极易造成不均匀局部沉降,基台的整体稳定性随之会发生变化,因沉降而导致裂缝、地面铺砖隆起等现象。因此,从竣工之日起,含元殿遗址保护工程的稳定性就一直在系统的监测中。近两年来,含元殿保护砌体的维护修补仍在不断进行,也是动态和常态工作。当然,从监测数据表明,这些裂缝无论是在侧壁还是基台表面,都属保护砌体,遗址本体是安全的。

    专家意见:夯土遗址裂缝是国际文保难题,保护维修是常态

    据了解,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曾经在2009年举行的“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上提到,中国古代建筑以土木结构为主,大部分遗留的遗址也基本上属于夯土遗址,本体脆弱,考古研究工作极为艰难。单霁翔的话概括了大遗址保护的特殊性。

    2007年6月,在“中国和中亚四国第二次丝绸之路申遗协调会” 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副主席郭旃表示,“露天展示在那里,雨水冲刷等因素,很快就会导致遗存的损毁。目前应该说还没有完全有效的手段,保护石质文物和土质文物在风吹日晒下不会衰变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家瑶说,“土遗址保护是世界性难题,我国及日本、韩国许多土遗址出土后因无法更好的保护,只好回填”。

    为了保护大明宫含元殿这一珍贵的遗址,经过国内外文保专家5 年多时间、40次的论证,在充分考古的基础上,采用砌体保护模拟展示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难题。根据当年的工程地质勘测报告和实验室分析资料显示,含元殿基址及周边属四级自重型湿陷性黄土,即稳定状态最差的土质,同时,地裂缝从翔鸾阁下斜穿,极易发生不均匀沉降现象。由于遗址保护原真性的需要,还不能进行一般意义上湿陷性黄土的处理。专家表示:夯土遗址裂缝是国际文保难题,保护维修是常态。

    含元殿包砖裂缝维修方案正在论证

    遗址本体将得到更好保护

    大明宫遗址区文物局局长吴春介绍说,今年5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专家现场考察了含元殿遗址,对开始出现的细小裂缝要求严密监测;但入秋以后,西安遭遇50年一遇的雨水天气,造成含元殿及翔鸾阁铺砖裂缝加大。

    面对这种特殊情况,遗址区文物局一方面紧急向省市和国家文物局上报灾情,另一方面采取遮盖措施,严密监测,同时邀请土遗址保护专家紧急会诊,以期更好地保护含元殿遗址。

    采访结束,漫步在壮阔的御道广场上,看着眼前熙熙攘攘的人群,感慨不已。大明宫遗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见证,它不仅属于西安,更属于世界,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作为我国首批考古遗址公园,是世界大遗址保护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大遗址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呵护,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发展,让我们共同参与到我国的大遗址保护事业中来,悉心呵护这属于全人类的文化财富,共同享受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守望我们的精神家园。(秦 峰)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本月热门
 
图文阅读
 
陕西景点
 
陕西美食
 
陕西特产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