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打造中国山地苹果第一镇(2)
2011-10-22 12:57:00  来源:陕西日报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下决心:百折不挠修通途

    “2003年12月,我主动要求再回我的家乡柳林工作,并继续抓苹果产业,”王文忠说:“我们把死了的果树全部推掉重栽,我认为没有苹果产业支撑老百姓就永远富不起来。现在,8年又过去了,我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用在苹果产业上了。”
    此话或许用发生在四岔铺的故事可作例证。
    四岔铺是柳林镇一个只有45户人家的自然村。在周边各村都在大搞苹果产业的情况下,这个村的许多人却并不为之所动。另外,由于该村在三次推山造地过程中每户每次都分到了一小块土地,从而形成了到处有地却都是零散地块的局面。可是,发展苹果产业得统一规划、新修道路和配套设施,占了谁家的地谁家都不让。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全村每户的土地承包合同终止后重新划分土地。2004年秋,镇上派工作组前去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时,村民中有两种意见,有好地的不让终止,没好地的想让终止,有十几户村民还为此到区上去上访。没办法,此项工作只好停了下来。王文忠觉得,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际上已经对农村的产业发展产生了制约。2005年,心有不甘的王文忠再次派工作组进村开展说服工作,结果又激起了7户农民的上访。2006年,思谋了很久的王文忠组织了15辆小车,拉上该村的每一户当家人去南四十里铺、任台、石头沟、杨家畔、新峁台沟等苹果示范园去参观,请果农现场介绍种苹果的好处和经验,并在后孔家沟村杀了两只胖山羊,请大伙美餐了一顿羊肉泡馍,另外还给每人发了一箱上好的苹果。然后,才和大家一起坐下来谈土地承包合同终止的事。这样,看到种果树确实有利可图的村民们终于心悦诚服地同意了,可这一年的果树苗却又买不到了。2007年秋,当镇上准备在该村大上苹果项目时,一些农民却又反悔了。于是,不服输的王文忠派镇长、人大主席带了18名干部组成工作组再次进村。他们分成5个组,每组包作7到10户农民的思想工作,一是要求签字同意所有山地发展苹果产业,二是要求同意原有土地承包合同终止。那段日子里,工作组专门在村里租房办了个灶,做好了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镇上还决定,当年四岔铺村的苹果苗栽上去,给工作组奖励1万元,栽不上去,镇长、人大主席全部免职。这样,背水一战的工作组成员把每一户的情况都摸了个清清楚楚,想尽千方百计做村民的工作。在讲道理,说好话都不能奏效时,他们就又寻起与这些人关系好的亲戚朋友给其做工作,直到最后,做通了他们的工作。
    大功告成后的第二天,工作组协助村委会用一天时间把土地重新划分完,王文忠又从镇上筹集6万多元,雇了几台挖沟机为该村挖好树坑,还组织镇上150多名干部全部上山帮助该村栽了一天树苗,这才彻底解决了苹果产业在这个村的空白问题。现在,该村一部分幼树已经开始挂果,村民们开始见利了。
    就在柳林镇的苹果产业发展得轰轰烈烈的时候,老天爷却考验了一回柳林人的创业意志。提起2004年6月16日老天下的那场冰雹,王文忠至今痛惜不已。他说:“那场冰雹打了我们42个村的果园,苹果打烂了,树叶打落了,树皮打伤了。苹果打伤当年就没有收入了,树叶打落光合作用就形不成了,树也不好好生长了,树皮打伤就容易被病毒、病菌感染了,腐烂病就会开始蔓延,三年内都不会有好收成了。当时,我们看见老百姓跪在地里哭天喊地的情景真是心如刀绞,仅苹果一项收入就达十几万元的闫彩富家那年烂苹果才卖了一万来元,全按一毛钱的价格被果品加工厂收购走了。那年,全镇损失了近3000万元。当时我就想,天上的冰雹一定要想办法管住,不然咱把老百姓揪拿住投那么多钱、下那么多苦,得到的结果却还不如出去打工哩。为此我们下决心在已经挂果的园子里架设防雹网。自筹资金不够,我们就向驻镇企业求援,那年共凑到60多万元,第二年就在2000多亩果园里架设了防雹网。现在,我们已有1.4万亩盛产果园上了防雹网,明年准备再上2000至3000亩。架设防雹网每亩需要1500元费用,但我们现在只向果农收取100元,并且支撑防雹网用的杆子也是由政府去林业部门办好手续,采伐回来后无偿送给果农安装的。”
    曹亚雄补充说:“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一支由15人组成的专业技术服务队,从果树的栽植到挂果、修剪、施肥、采摘、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上全程进行服务。通过推行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等方法来引领宝塔区山地苹果的发展。比如果园盖防雹网、苹果套袋技术等都是我们从外边学习并消化引进的。”
    王文忠十分动情地说:“有些人说现在的农民难缠,不好管,那说明你没把心思放到他们身上,没把身子扑到为他们解决问题的工作上。从我们柳林镇来看,由于我们把老百姓的这些事情办好了,所以老百姓现在都愿意听共产党的话、听政府的话。这是我们镇上许多人的切身体会。”
    叶伟强曾经是柳林镇的一位大学生村官,他曾向笔者讲过镇上领导在苹果花防冻工作上的一些具体细节。每年的4月15日左右,陕北的大部分苹果花就相继开放了,可这时往往会有一次大的降温天气,如果防范不当就会影响全年的收成。为此,柳林镇政府号召果农把每年秋天修剪下来的树枝、落在地上的树叶以及苹果上套过的纸袋收集起来,来年这个时候按每亩5至8堆的数量在果园里堆放好,以便遇到降温天气时能迅速点燃,用产生的烟雾给果园增温。
    在天气预报会有降温的这天,柳林镇从乡镇干部到每户果农晚上10时以后就都不敢睡觉了。这一夜,如果镇长坐镇指挥,书记就带人去各村督战,如果书记坐镇,镇长就带人去各村督战。他们挨个到每个村里用高音喇叭喊叫着布置工作,并且每隔半个小时查看一次挂在果园和村子里的温度汁。一旦山上的温度降到零度,高音喇叭就立马吼起来,所有人员全部上山点火,因为稍迟一点温度就可能降到零下2、3度了。为确保每个果园里都有烟雾而形成能够增温的小气候,他们制定了全镇集体联防制度,使家家户户的果园里都罩满了浓浓的烟雾,直到第二天早上6时左右,这场果花防冻战才能结束。有时候,为防止个别果农因贪睡而误过最佳点火时间,干部们就挨门逐户地敲门。在四十里铺村,他们曾为此掀过一位果农的被子。
    “正是有这种‘下心、下力、下苦、下茬、下泼’的五下作风,我们柳林镇的苹果产业才得以发展到现在这样的规模,”主管苹果产业的副镇长高飞说:“我印象最深的是2009年11月10日,我和王书记在北京参加区上组织的苹果展销会,那天晚上下起了雪,和我住一个房间的王书记从晚上9点到凌晨2点多一直在给政府和村上的干部打电话,让把那1万亩防雹网赶紧收起来,防止被雪压塌并压坏果树,直打得两块电板都没电了。还有就是去年4月18日凌晨两点,家家户户都在山上点火造烟防冻花,王书记看到有几堆明火,就用手一次次掬起黄土盖在火堆上使其产生烟雾。当时有位果农感慨地说,王书记对果树比对自家娃娃都上心。”

                         洒汗水  真抓实干见行动

    “我们的工作作风就是‘看不准不动手,看准了就下手,干不成不松手’”。王文忠一讲起工作经验就收不住话头了,他说:“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按照宝塔区委、区政府确立的‘政府推动、政策调动、典型带动、科技示范、财政扶持、提升效益’的果业发展战略,制定了‘优势在山坡,致富靠苹果’的主导产业开发思路,提出了举全镇之力,打造中国山地苹果第一镇的奋斗目标,不管上级领导重视不重视,不管有多少紧迫工作冲击,不管有多少矛盾问题干扰,不管市场有多少风险,我们都坚持年年抓、月月抓、天天抓。跟我一起工作的同志都觉得在柳林工作很辛苦,因为我们没有星期天。平时,我晚上有一半时间都在村里给村民开会,全镇干部也都实行了晚上工作法、入户工作法和进园工作法。我们走进了千家万户,费尽了千言万语,吃尽了千辛万苦,想尽了千计万策,对苹果这项产业开的会最多,发的文件最多,形成的调研文章最多,投入的人、财、物最多。对新栽果园,我们高标准设计,高质量起步,高规格验收,一律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要求、统一实施的办法,拉条带,修返坡,挖大坑。一个大坑一筐粪,一棵壮苗一桶水,一块覆膜一个袋。根据成长环节,定期施肥,浇水,推行标准化栽植。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不准栽苗,全部返工。确保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成一园,成一园,富一户。现在,我们的果树面积发展到了48000亩,其中2600亩已经挂上了果,并在1300亩盛果园里覆盖了防雹网。今年,我们全镇仅苹果产业收入一项就预计可以达到2.3亿元,占到了各类收入总和的69%。农民人均苹果销售收入预计可以达到6800元,占到9500元纯收入的71%。所以,苹果产业已经真正成了我们全镇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大富、特富、极富的一项主导产业,柳林镇也一举跨入了全区山地苹果第一大镇的行列。我们提出到2013年苹果栽植面积要达到5万亩和人均纯收入实现1万元的奋斗目标,从面积上来说,今年就可达到,从收入上来说,今年已达到了9500元。为此,我们5年前提出打造中国山地苹果第一镇的奋斗目标很快就能实现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