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传说首页 | 西安传说 | 宝鸡传说 | 咸阳传说 | 铜川传说 | 渭南传说 | 延安传说 | 榆林传说 | 汉中传说 | 安康传说 | 商洛传说 | 杨凌传说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临渭区传说典故大全 > 正文

屈武轶事

 2009-2-2 14:31:02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政治活动家、全国政协六、七届副主席,民革主席、荣誉主席、屈武同志,系临渭区下邽镇人。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在当地群众中留下了许多发人深省的故事,今录一些于下,以现其风范。
自强不息

    屈武生于1898年,十岁时,始在下邽景贤书院受启蒙教育,继而受业于学识丰突的老先生郭希仁在华山开设的书馆。不久辍学,因家中不景气,暂住在官底惠家村原配夫人惠慧兰家。当地无学堂也无良师,他便独出心材,自已去打扫了一个培萨庙,一人一桌,一椅,在艰苦地条件下,自修起来。他潜心苦读,三月无间,博得了当地群众的赞许,也使他的学业突飞猛进,终于予当年考上了西安成德中学。
独见陈树藩

    民国初期,陕西军政大权靖国军所掌握,从靖国军分裂出来的陈树藩,因和北京政府、皖系军阀取得联系与支持,从而成为陕西督军。但因反残同类,引起陕西各界上下不满,就是由他开办的成德中学,也是如此。屈武是学生领袖,首先带头反陈,且很激烈,陈树藩听到后,甚为不解。他想不通,为啥自己办的学校,培养的学生,却起来反对自己,骂自己。遂传话要亲见屈武。此语一出,有人对屈武说:“大祸降临,赶快逃走。”他却坚决不依,反要看看陈树藩在自己前面究竟要些什么花招。一个星期天的中午,陈树藩来到家承德中学,向校方表示要见屈武。学校答复:“屈武一人正在课堂学习。”陈好奇,示意不要惊动他,遂独儿走进教室问:“星期日,人都出去完了,你为什么不上街,一人在此用功?”屈武从容地答道:“闻听督军要来,我专诚在此侯见。”于是两人谈了很久。临行,陈折服地说:“好,好,咱俩的问题,今天到这里结束,我保证,今后不会给你带来任何麻烦。”
为群众免粮

    抗日胜利后,1946年渭南歉收,渭北盐碱地更为严重,时政府仍以平常年定征粮数字催征。于是,渭北乡民代表张复斋等四处奔走呼号。在县城因交涉未成,就与县参议员何明珊、允祗天相约,上西安活动。到西安后,他们去见渭南藉国大代表蔡屏藩,说明情况,要蔡协助。蔡以“政府收粮数字已定,无法更改”为由,表示无能为力。代表们又到陕西省建设厅找新任厅长屈武,屈武听了汇报,也觉得难度很大,但他授计代表们,答应鼎力周旋。第二天,代表依计到省粮处交涉。双方正在谈话,屈武从外而入,装作不认识的问田粮处负责人:“他们是些什么人,为啥在这里和你嚷嚷?”其负责人见是屈厅长,忙说:“他们是渭南因歉收而要求减粮的代表!但政府征粮数字已公布,我实在没办法调整。”屈武故作惊讶地说:“噢,原是家乡代表,既然我的家乡遭了灾,你再想想看,还有什么合适的解决途径!”其负责人略加思索说: “你们渭南县县长刘衡,正在这里开会,你可否直接和他谈谈,让刘想个办法。”屈武便差人去叫刘衡。一相见,因刘屈武在中央县长们训练班当教官时所训练的学员,他遂以教师的身份和刘商讨,结果使刘以当事者的资格向上坚持,终于使渭南减轻了三成左右的负担。代表们胜利归来,相互议论说:“屈武真是我们渭南能为人民办事的乡贤!”
三顾下邽中学

    下邽中学的前身是创立于清道光3年(公元1823年)的“景贤书院”,光绪3年(公元1908年)改为“景贤高等小学堂”,屈武少年上学时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屈武对母校的感情,十分深厚,因革命一直在外,到四十年代才第一次返校,同夫人于秀芝和师生们进行了座谈。当他看到校院缺少花木,有些苍凉时,遂叮咛校负责人说:“一定要绿化、美化校园,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他让于秀芝写了一封信,由学校带上去三原斗口农场取回了一批花木树种。现在,校内到处盛开的木槿花、刺玫花、人行道两旁的绒线花,就是那次他们访问母校的“留念”。
    1960年,在为于佑任夫人庆寿后,他兼道下邽,一下车,便来到学校。校长王亦哲、书记傅北弟陪他在校内参观。当走到校西院的女生宿舍时,他停下深情地说:“我当年上学就住在这里,几十年了,景物依然。”两位领导向他汇报说:“现在学校比较困难,师生生活仍很艰苦,但教师却能潜心育人,学生也能刻苦用功。”他频频颌首,高兴地说:“好,好,就是要保持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他还询问了下邽八景,大家也一一作了如实回答。
    1963年,屈武第三次来校,见树木丛郁,百花盛开,新建的教室宿舍矗立期间,与前两次来校时迥然不同,又听校领导讲,教学成绩斐然,高考成绩名列全县前茅,非常高兴。又在校广场和全体师生见了面,并走到前排和教师们一一握了手。他向同学们说:“我是下邽中学的老校友,也是你们的老同学。我殷切希望你们做到四点:一要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理想;二要努力学好文化科学知识,将来报效祖国。三要向雷锋同志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四要锻炼好身体,因为身体是干好工作的本钱。”他讲得生动有力,还加有典故,大家听了很受感动。”
    1983年2月,书记兼校长李瑜生同志接到一封北京来信,他拆开一看,是屈武同志写的,大意是说:“他是下邽人,在这里曾上过小学,甚为怀念。又说:“下邽是‘三贤故里’,三贤者,他只记得白居易、寇准、另一位记不清了。请给他查一下。”恰好学校读书馆有部《渭南县志》,查阅后,便将张仁愿生平详实抄录,随函寄去。过了十多天,接到了屈武的回信,说:“所寄材料收到,知家乡变化很大,非常高兴。感谢所送材料完整详实。”并寄来了两本《人物》杂志和一本《中国建设》。上面登有屈武两篇文章,一篇是《我的启蒙教师李子训》,一篇是《我和蒋经国的交谊》。他还在信上谦虚地说:“寄上拙作两篇,以表谢意,请指正。”瑜生收到信和物后,及时地给他回了信。
为家乡人办事,我一定尽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渭南经济和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去京办事的同志遇有困难或需要帮助时,无不去找屈武。据不完全统计,在近八年中就有二十多人次去京办事时找屈武帮助。每次去找他,屈武一听说是家乡人,不管工作有多忙,甚至有病时都进行亲切接见。凡有所求之事,几乎无不应允。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为家乡人民办事,我一定尽力!”
    1987年7月9日,五里铺农工商总公司经理雷仁义等一行三人来到屈武客厅,屈武见他们有些紧张,就亲切地和他们拉家常。他看了村办企业的照片,连连称赞地说:“家乡变化真大,照的好,照的好!”又说:“过去连政府都办不到的事,现在农民办到了!”雷仁义说:“我们想请屈老给天外楼饭店题个词。”屈武谦虚地说:“我的字写得不好。”张振隆赶忙说:“家乡父老很想念你老人家,看到你写的字,一定很高兴。”他含笑地点了点头,走进书房,铺好宣纸,饱蘸香墨,挥笔写下了“天外楼”三个大字,刚想搁笔,雷仁义忙说:“是天外楼饭店。”屈武又补写了“饭店”两字。然后审视了一下问:“你们看行不行,不行了再重写?”又问:“写不写名字?”大家说:“要写的。”于是,他在题字右下角写了“屈武”两字,并盖了印章。这时大家感到接见时间长了,怕影响老人健康,要求告辞,可他一再挽留,要大家吃了饭再走。大家说:“饭已在招待所安排好了。”临走时,大家又与他交谈了一阵子农村实行联产责任制情况,最后才告辞离开。
    1985年到1990年,为解决渭北饮改水工程和城区自来水扩建工程的资金问题,渭南曾先后派王生耀、王吉清等同志多次谒见过屈武。当他听说两工程关系到渭北33万人和城区10万人的生活用水时,老人情绪显得十分激动,他说:“我小时候就吃的苦水。解放几十年了,再也不能让渭南人受这苦水的害了。”接着就问:“你们要我怎样出力,尽管说,我一定尽力去办。”为争取到中央拨款,他不但给有关部门写信说明情况,而且还亲自和有关领导人联系协调。在他的帮助下,此两项工程先后获得了中央约千万元的资助,占工程用款的三分之一还多。使两项工程得以如期顺利完成。
    渭南市摄影学会经请示地、市领导同意,拟拍一部多集影片《漫话渭南》,想拍上他的镜头并请屈老题个片名。为此,我们拍了一部《故乡情》的家乡记录片。行前,郝景帆专员给屈老写了信,并带上《渭南画册》、《渭南区域战略研究》两本书和《渭水金波》录相带以及渭南一些土特产,进京去见屈武同志。因他在前一天看了《故乡情》,知道要为这次接见拍电视,就将接见的地方是在他的大厅,他的孙女屈季红和秘书张春月也参加了。接见气氛异常亲切。他从楼上下来笑逐颜开,和大家一一握手问好。随后,他拿出统战部赠送的花瓶,念着佩带上的题字“敬祝屈老九十四寿辰!”笑着说:“这证明我确实是九十四岁了。”这次谈话大多的话题是他近期参加国务活动的情况。谈话间他还谦虚地说:“我是向家乡父老汇报工作的,同时也说明我的身体还很好,可以慰告家乡关心我的人。”我们当即表示:“我们是来看望你老人家的。当谈到《故乡情》,他连声说:“很有兴趣,很有兴趣!”在交谈中,他又谈了他童年上学的景贤书院地址、玩耍的宝塔和慧照寺大殿五尊铜佛像。还说渭南过去破破烂烂,现在“饮改水”峻工,蛛网似的自来水管把水送到千家万户,群众高兴,我也高兴。
    提到录相中他题名的“天外楼饭店”时说:“天外楼很有名气,我如有机会回渭南,一定要吃在天外楼,住在天外楼。”我们请他给《漫话渭南》题片名,他说:“这是我的义务。”遂抒腕蘸墨写下了《漫话渭南》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最后,还特别托咐我们代他向渭南地、市领导同志问候。
与皮影艺人的结缘

    1989年,91岁高龄的屈武因思念家乡,让家乡人给他寄一盘民间皮影艺人肖振华的录音带。那盘带上有肖的四折拿手好戏,卧在病榻上的屈武,听了熟悉,地道的家乡戏,顿觉精神倍增,病情大减,一时兴起,挥笔写道:“皮影戏,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愿其推陈出新,发扬广大,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作贡献。”
    屈武对皮影戏,早从肖振华的父亲尚景文时就爱上了。肖景文,艺名“十四红,名嗓渭北,常和一个叫刘声财的板胡手搭班演出。当时屈武还在上学,只要“十四红”他准要前往,以饱眼福。看戏中,他结识了刘声财,成了莫逆之交。只要屈武来看戏,刘声财准给他留有唯一的位子。
    肖振华9岁时,“十四红”死了,13岁那年,考上高小的肖振华迫不得已跟父亲的师父“一杆旗”杜升开始学艺。1947年,肖振华跟杜升在景贤中学(即下邽中学)演戏,适逢屈武回家省亲。他当下请来了“一杆旗”、肖振华一班艺人嘘长问短。当得知肖振华是肖景文的儿子时深情地说:“我很爱看你父亲的戏,你父亲和我是老朋友。”并勉励他说:“娃呀,好好学,继承你老师父的大业,将来如有机会,我给你置一副戏箱。”谁知,这个愿,四十年后才得以付诸。
    1963年,屈武回家探亲,想起解放前和肖振华的会面,总想再借此时机和他叙叙旧。叫人去找,恰肖振华上县开会去了。肖从母亲口中得知后越,但屈武已离去,深感遗憾。1986年渭南市皮影协会成立,肖振华为皮影戏团团长,在屈武的关怀下,有关部门为戏团制了一套活动舞台和戏箱,屈武总算完成了宿愿。肖振华常把屈武的题词珍藏身边,逢人便说:“我唯一的愿望,使这门艺术发扬广大,不然,就对不起屈武,给子孙也没一个交等。”
屈武,一个年过九旬的老人,作为国家领导人。忙于公务,不忘家乡人,以一颗赤子拳拳之心,为渭南的事业题字、助资、办事,并亲阅了数十万字的《渭南县志》为它写了序。他的这些作为,为家乡人铭记心间,永远难忘。

编辑:秦人
临渭区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临渭区旅游景点:北刘遗址 临渭区庆安寺塔 临渭区旅游景点:革命旧址
临渭区旅游景点:金石古墓 临渭区旅游景点:古代墓葬 临渭区旅游景点:远古遗址
临渭区旅游景点:马渡仰韶文化遗 临渭区旅游景点:白居易故里 渭南经开区水上娱乐世界[图]
临渭区箭峪岭 临渭区元象山(玄象山) 临渭区塔山
临渭区清明山(龙正山) 临渭区半截山 临渭区奓峪山(大峪山)
临渭区美食 更多
临渭区民间小吃:芝麻盐
临渭区美食:手指杏
临渭区民间小吃:芝
临渭区特产 更多
临渭区冬枣
·临渭区杏 ·渭南甜桃
·临渭区柿子 ·临渭区苹果
·临渭区甜瓜 ·临渭区打瓜
·临渭区西瓜 ·临渭区冬枣
推荐信息  
最新更新  
·秀龙山的传说
·王尚德先生琐记
·四见赵守一
·李瘦枝和四县庙学校
·藏书家严雁峰
·“犟”县长趣闻
·运动健蒋吴新保
·花园镇的来历
·寇准罢宴
·崇凝镇(又称独孤庄)的来历
·周处渭南除‘三害’
·黄狗峪的来历
·石鼓山上的姻缘——刘秀与阴丽华
·下吉与下邽的传说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民间传说典故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gushi/.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