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镇安县文化事业单位及宣传概况(1)

2012-6-4 23:09:56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第一节 事业单位
    1980年9月,文化局由文教局分设,辖文化馆、新华书店、电影公司、图书馆、文物管理所、剧团、剧院等文化事业单位。
    文化馆 民国30年(1941)在县城前街老衙门(今县政府大楼)正式建立民众教育馆,隶属教育科。有职工3人,阅览室、办公室、宿舍各3间,开展少量的图书阅览和裱糊业务,活动范围只限于县城。1951年在原民众教育馆旧址成立镇安县文化馆,有职工3人。1954年馆址迁至后街天主教会馆(今老干局院内,民国中期一意大利神甫白暮里修建),有旧房10间,设有图书阅览室。1979年因业务扩大县财政拨款在前街西端新建文化馆楼,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设有图书阅览室、展览厅、摄影暗室、文物储藏室、宣传橱窗和画廊。设备有照像机6架,印像箱1台,烘箱1个,录像机一部,电视机1台及部分民族和西洋乐器。1989年底有职工10人。
    新华书店 本县原无书店,连中小学课本也须直接从西安购进,费用均摊在书价中。因山路崎岖难行,学校每期开学后很长时间用不上新课本。新中国成立后,县政府为解决这一困难,于1951年在城内十字口租用民房建立临时性的课本、书刊发行小组,业务由文化馆兼办。1954年商洛专区新华书店派专人来镇安发行图书,地址在县人民政府大楼对面,1956年正式成立镇安县新华书店,有干部、职工7人。1981年在原址新建楼房1幢,面积810平方米。1989年又在县城十字口盖起第二座书店楼,面积430平方米。书店职工增到11人。
    图书馆 1951年县文化馆设立图书室。1966年“文革”期间,图书大部分丢失,图书室停止活动。1979年成立图书馆,地址仍在文化馆院内,面积230平方米。内设书库、阅览室、编目室和资料室,阅览室设30个座位,1989年底有职工5人。
    电影公司 1954年前镇安无电影放映机构,由当时陕西省电影教育工作第6队承担镇安、柞水、山阳三县城区的电影放映业务。1955年镇安县成立第1个电影队,次年又成立第2队。1960年在县城后街正式成立电影放映站,用县人委礼堂作放映场地。1969年购置简易排椅,有768个座位。1962年在柴坪成立第1个区级电影放映队。1964年又相继成立电影3队和4队。同年10月成立镇安县电影管理站,管理全县的电影放映业务。从1975年起,逐年发展公社电影队,通过分期分批组建,到1980年电影放映在全县基本普及。同年,将镇安县电影管理站改称电影发行公司,担负全县影片发行和放映业务的指导管理工作。随着改革开放政策深入和农村生产责任制普遍推行,个体电影队在改革的浪潮中诞生。1984年,岩屋乡夏传海、青铜区张芝等6个个体电影队相继成立。1989年底,全县共有放映单位63个,其中国营和机关放映单位9个,电影职工29人;乡办放映单位45个,集体放映人员94人;个休电影放映人员12人。
    剧团 新中国成立前,镇安无公办专业剧团。1956年,在城关、云镇、两河、回龙等地群众业余剧团的基础上成立专业戏曲团体,初名“群众剧团”。1958年12月镇、柞两县合并后,更名为“镇安剧团”。1989年底,镇安县剧团实有演职人员46人。
    民国时期,本县民间职业班社在省内外影响较大的有县城姚丙胜的“五福班”和云镇宋子洲的“安乐社”。这两个二黄大班,都在百人以上。活动在关中、陕南以及鄂、豫、川等省边境。较小的业余或半职业班社有民国初期枫坪乡蔡略志的“二黄班”,民国30年(1941)海棠山李庆金的“花鼓班”。民国33年(1944)大坪乡成立“何鲁花鼓班”(以何、鲁两姓的艺人为骨干)等巡回到全县各地和邻县演出。这些群众性的戏曲组织于1949年底全部自行解体。新中国成立后,在县级干部、职工业余剧团的带动下,云镇、两河、回龙等地先后组织群众业余剧团。他们围绕党的各项中心工作,就地取材,自编自演,在深入宣传党的政策,发动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960年后由于极左路线的干扰,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群众剧团被冠以“宣扬封、资、修”的罪名而解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业余剧团又得以复苏和发展,先后成立了两河公社联丰剧团,大坪公社前进剧团,文家公社先锋剧团,保安公社东风剧团,黄家湾公社永红剧团,铜关公社冷水河剧团,崇家公社剧团,永乐镇青河剧团以及达仁区皮影队等。这些业余剧团一般15至30人,活跃了偏僻山沟的文化生活。1981年参加县上和商洛地区群众戏剧创作调演,受到好评。
    剧院 新中国成立初期,县城演出地点在东街关帝庙旧戏楼。1959年由政府拨款在原露天场地盖起一座容纳600余人的砖木结构简易池厅。1973年因旧剧场倾危而拆除重建。次年,拥有1052个座位的新剧院竣工。镇安剧院由县文化局设专人管理,1989年底实有职工3人。
    农村文化站 1980年开始着手建立农村文化站。各区、乡坚持自力更生,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发动群众投工献料,修建站舍。1989年底,全县农村文化站发展到62个,其中区站4个,乡(镇)站58个,有120多间房屋作为图书阅览室和活动场地。现有图书63000多册。各级文化站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加速科技知识向生产力转化以及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1984年,米粮区白塔乡文化站荣获陕西省先进文化站称号。
    俱乐部 1963年初建于西门外,后移于永乐中学南侧。原名工农兵俱乐部,后改称工人俱乐部,隶属镇安县总工会,为县城3000余名工会会员和职工文化娱乐场所。内设阅览室和游艺室,有图书5000余册,各类乐器30余件,20时彩电、照像机各一部。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最近更新
 
图文阅读
 
陕西景点
 
陕西美食
 
陕西特产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