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三秦文物>>正文

石门摩崖石刻的历史作用

2012-6-22 12:44:01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石门摩崖石刻总计104种,现保存有98件照片,60件拓片,包括十几件原刻石在内。
    这些石刻除在书法艺术上的重要地位外,在文史记实上还有重要作用。
    1.石门摩崖石刻反映了褒斜道在我国古代交通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中汉魏石刻从各个不同角度,或详或略的记载了从汉明帝永平六年至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多次修治褒斜栈道和石门隧道的具体经过;描述了将近500年中褒斜栈道的变迁历史;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崇山峻岭之间架桥建阁,把天险变为通途的历史功绩,具有重要的史学意义。石门摩崖记载了子午等道的艰险不便,行人“愁苦之难”,强调了复通褒斜道的必要性。同时记载,褒斜道“西带陇,东控樊襄”、“自南自北,四海攸通”,是我国古代交通的枢纽,反映了这条栈道的重要性。最后还记载了复通栈道后,南北畅通,物资交流,人们高兴,交通繁忙的景象,反映了褒斜道的重要地位。
    2.石门摩崖提供了褒斜栈道修建历史的宝贵资料。褒斜道的修建,史书上多有记述,但有些问题,缺漏不实。石门摩崖不仅以其翔实可信的记载弥补了史书的缺漏,充实了史书的内容,使后世对褒斜道的修治历史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而且通过对这条道路“乍开乍闭,通塞不恒”的历史叙述,分析了政治原因,研究出一些带规律性的问题,这就是道路畅通总是以封建国家的政局稳定为前提的。道路的通与塞是封建国家治与乱的晴雨表。从一定意义上说,褒斜道通与塞的历史也反映了封建社会治与乱、安与危、统一与分裂的历史,使我们对这些摩崖的历史地位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
    3.石门摩崖为解决石门研究中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实物依据。石门研究中,争议比较集中的问题是,石门隧道究竟在什么时候、由谁开始穿凿的问题。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石门颂》说:“此门盖汉永平中所穿”。北魏郦道元说,小石门“刻石言汉明帝永平中司隶校尉杨厥所开也”。宋代欧阳修也说:“石门在汉中,所谓永平中所穿者,乃司隶校尉杨厥所开也。厥自有碑述其事,甚详”。赵明诚的《金石录》、郑樵的《金石略》、赵一清《〈水经〉注释》等著作都持此说,并把《石门颂》称为《杨厥碑》。清代洪适详细研究了石门摩崖,把《石门颂》中“司隶校尉杨君厥讳淮字伯邱”的两个“厥”字进行了对照分析,认为这两个“厥”字都是语助词,不是人名,因为按照古代习俗,后人称颂前辈的功德,往往“尊而字之,不称其名”。遂在其《隶释》中纠正了郦道元、欧阳修等人把杨孟文称为杨厥的错误。后人认为洪适的分析合乎情理,都表赞同。汉中市博物馆长郭荣章于80年代反复研究了《鄐君碑》、《石门颂》、《杨淮表记》等摩崖原刻,认为《鄐君碑》具体记载了汉中太守鄐君以诏书于汉明帝永平六年至九年修治褒斜道的事迹,以确凿有据的实物资料否定了所谓杨孟文于永平中开凿石门的论断。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最近更新
 
图文阅读
 
陕西景点
 
陕西美食
 
陕西特产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