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白河县方言语法及发展变化

2012-5-27 15:09:37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白河方言在词语的调值方面与普通话差异大,在句子成分,结构位置方面有以下几种不同:
    1.白河方言里,名词后边加上“娃儿”,述说对象就变小(儿化作一个音节)。如:
    普通话 白河话
    小猪 猪娃子
    小鱼 鱼娃子
    小石头 石头娃子
    童衣 衣裳娃子
    白河话“儿化”用于表示时间时,也变为一个音节。如:上前儿(前天的昨天)、前儿(前天)、昨儿(昨天)、今儿(今天)、明儿(明天)、后儿(后天)、老后儿(后天的明天)、大年三十儿、三十儿夜、五月端午儿。
    其他的儿化如豆芽儿、麦苗儿、袖口儿、老头儿、小名儿、肉丝儿等等都与普通话一样。
    2.有的名词后边加“子”,带有不亲切的意味儿。如:老汉头子、奶妈子、老妈子、娟娟子。
    白河话中名词,带“子”的词尾,都和普通话一样。如筷子、袜子、桌子、绳子。
    3.普通话中凡用助词“着”、介词“在”字的地方,白河方言都用“到”代替。如:
    这事难不到我(这事难不着我)
    叫他把你扶到(让他把你扶着)
    把门关到(把门关着)
    站到吃,坐到吃(站着吃、坐着吃)
    这类句式很多:等到、看到、盖到、站到、按到、睡到、堵到、逮到、搁到地上、搁到桌上,拿到手上,背到背上。
    把帽子戴到头上(把帽子戴在头上)
    贴到墙上(贴在墙上)
    4.被动句子里的“被”,白河话用作“叫”。如:
    我叫他打了一巴掌(我被他打了一巴掌)
    舌头叫牙齿咬了(舌头被牙齿咬了)
    给你留的馍叫他吃了(被他吃了)
    叫他拿光了(被他拿完了)
    我叫他却(quó)了(我被他混〔骗〕了)
    5.作介词用的“向”字,白河话以“问”、“给”代替如:
    你问他借一个盆用一下(你向他借一个盆用一下)
    我去问他要回来(我去向他要回来)
    你给领导反映一下(你向领导反映一下)
    6.形容词“好”字常作程度副词、代词用。如:天好黑、水好烫手、好可恼、心里好难过、好吝人等。再如:
    这筐萝卜有好重?(意思是问“这一筐萝卜有多重”?)
    这房子好脏!(这房子太脏!)
    会场到了好些人?(会场到了多少人?)
    7.普通话连接词“和”,在白河话中以“跟”替换。如:
    你跟他一块去。
    我跟他是邻居。
    8.白河方言中往往以一个句子最后一个字的声调高低来表示疑问、陈述。如:
    问:买菜去?(去qi44
    答:买菜去!(去qi22
    问:这本书你看过了?(了le44)!
    答:这本书我看过了。(了le22)!
    另外,白河话中还有许多言此指彼的方言成语:
    方言成语 表述背景
    肉烂了在锅里 即使损失,得利者在自己人范围内。
    一个萝葡两头切 前后沾了两次便宜
    黄叶不落青吐落 比喻老人未死,年轻人死经
    两碗茶不喝,喝一碗茶 理应得两方欣赏,不应得一方欣赏
    扯起葫芦根也动 提到现在,牵扯过去或事情的开端
    河里捞块板,家里丢扇门 这里沾了小便宜,那边损失、吃亏更大
    砍柴卖,买柴烧 一种用于自己折腾的麻烦;一种用于夫妇双方各自在外偷情
    山大无柴 比喻虚有其表或身材大而无力气
    这山望到那山高 对于现在占据的不满足,还想攀高跳槽
    龙未现爪现 主要的未见,次要的先出来没实践或先说出来
    砍竹子扳笋子 老少、大小一并在内
    把你板子改薄了 分了别人的利益当面致歉
    桃花未开杏花开 比喻姐没嫁妹先嫁
    条条蛇咬人 比喻各种行业(工作)都有为难之处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劝慰他人忍痛放弃眼前利益,保重身体,保存实力
    太公多了要翻船 多人做主会使事情办坏
    厨师不强怪灶歪 说人没本事却责怪条件差、别人配合不力
    求不到官有秀才(在) 达不到新要求,不妨害已有的条件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