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石泉县宗教概况

2012-5-27 12:13:30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古代,石泉佛、道二教盛行,寺庙多。明末清初时,多为兵燹所毁。清代时,又陆续恢复或重建。康熙年间,县城有禹王宫、龙华寺(住有僧会司)、城隍庙、关圣庙、马王庙、水府庙、土地祠等。分布于各地的有:天池寺、云门寺、梧桐寺、华严寺、偏桥寺、镇江寺、望江寺、罗汉寺、朝阳寺、甘泉寺、柳溪寺、竹寺、回龙寺、东岳庙、五瘟庙、火星庙、药王庙、三清庙、川主庙、古源庵、朝河庵、湘子庵、松华庵、玄武殿、玉皇阁、文昌阁等。道光以后,又建有石佛寺、平定寺、观音寺、禅林寺、蒿平寺、千佛洞、火神庙、龙神庙、娘娘庙、财神庙、玉皇庙、三官庙、百神庙、双庙子、白马庙、泗王庙、关帝庙、大王庙、祖师殿、雷神殿、天台观、娘娘观。民国时期未曾兴建寺庙。旧庙尚能保存,香火不断,少数已渐次破败。
第一节 佛教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逐渐传入石泉,历代有所发展,到明、清两代最为盛行。民国时,部分大庙每年定期举办庙会,朝山进香,求神拜佛者甚多。解放后,有的寺庙改建为学校,有的已成废墟。现今和尚都已老死,佛教不复存在。
第二节 道教
    旧时,石泉曾设有道会司,管理全县道教事务。石泉道教与佛教同时盛行,除在庙内念经修行外,还应施主邀请,去做道场。也有不出家的俗家道士,称为火居道士,以做道场法事为业。解放后,道士变为农民,多已老死。现仅有原汉阴铁瓦殿道士1人,住天台观。
第三节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石泉习称回教或清真教。民国初期传入石泉。十五年(1926),由安康籍阿訇马登云主持,在县城修建了清真寺,有房屋12间,每天礼拜,“朝五番”。每周星期五聚礼一次,称为“主麻日”。每年3次会礼,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尔德节”。每年教历九月,封斋1个月(白天禁食,夜间1餐)。还有“圣纪节”,纪念真主穆罕默德。“文化大革命”期间,宗教活动停止。十年动乱结束后,恢复宗教活动。县城居民中有穆斯林(伊斯兰教信徒)300余人。经常去清真寺过宗教生活的有10余人,多为老年。
第四节 基督教
    一、天主堂
    清光绪十七年(1891),基督教开始传入石泉。最先是罗神甫在汉阳坪一带传教。石泉藕溪沟有罗、朱、胡3家族。罗、朱二姓居民入了教。光绪十九年(1893),教徒朱心明献地2亩,意大利神甫毕雅敬主持修建藕溪沟天主堂。光绪二十四年(1996),德国神甫魏崇礼司铎,在县城胡家巷购买民房作临时教堂,进行传教活动,又在后柳黑沟河、石磨母猪垭购置田地,分设活动点,发展教徒1000余人。石泉教务,属汉中教区管理。每年由汉中派遣神甫,来石泉两处天主堂督导教务活动。民国十七年(1928)始归安康教区管理。二十年(1931)十月,县城胡家巷天主堂修建完工,有房屋20余间,设有男、女两教会学校及保赤院、施药所等。安康教区主教苏辑伍(意大利人)等一行3人来石泉主持圣堂落成典礼。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世界各国开展反法西斯斗争,对德、意、日轴心国人,同仇敌忾。三十一年(1942),石泉发动了一次由学校师生及民众组织起来的反法西斯运动。群众冲入教堂,要抓彭神甫(意大利人),经县政府阻止,群众才撤离教堂。彭神甫逃离石泉后,安康派皇世明(中国人)神甫接替。1949~1952年,由神甫王崇道、龚举安分别主持胡家巷及藕溪沟两天主堂教务。土地改革时,藕溪沟只保留经堂;胡家巷保留经堂及神职人员住房6间,其余田地房屋没收,分给当地农民。王崇道等由政府安置在县医院工作。龚举安回安康,宗教活动中止。60年代初期,县城胡家巷天主堂又恢复礼拜活动,到教堂作礼拜的教徒有50余人。“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破四旧,砸毁经堂部分设施,揪斗神甫王崇道、李镇东(原汉阴天主堂神甫,后调石泉县医院任医师),戴高帽子游街。十年动乱结束后,县人民政府给王、李二神甫恢复宗教信仰自由。现教堂仍属公房,住户未迁出,至今尚无教务活动。
    二、福音堂
    民国十八年(1929)八月,有英国籍牧师传经,在县城西街租民房9间,设堂传教,发展教徒400余人。后因信教者渐次减少,未修建正式教堂。牧师离去,教务活动终止。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