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洋县礼仪习俗(1)

2012-5-22 8:43:17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一 生辰
    生辰 解放前,本县妇女生孩子的第二天,女婿即备礼品到岳母家报喜。第三天,岳母家携大肉、黄酒、鸡蛋等礼品“看月子”,称“送奶”。此后,不断有亲朋邻友登门看望产妇和婴儿,并以大肉、鸡蛋、红糖、婴儿衣帽或小方花布馈赠。“满月”之日,岳母家盛备婴儿衣服、鞋帽、玩具和专制的金、银饰物,到女婿家“送满月”,女婿家中以酒肉款待。此时,给婴儿取名、理发,有的还由其祖母抱婴儿出门“撞干大”(在路上认干父),缺子富户多在这天请戏班或自乐班演唱助兴。“满月”之后,产妇抱婴儿“住外婆家”,回归时,外祖母将棉线穗子用红头绳系在婴儿脖项,搭在脊背,称,“背穗”(百岁)。每年“端午”、“中秋”两节,岳母家和干父(母),以应时水果、酒肉、衣帽和用五色小角布拼凑的“搂肚”相送,称“送节”。第三年加送碗筷、米面和雄雌鸡。第四年起,每年农历正月初六至十二日,岳母家以花灯、年糕、挂面为孩子“送灯”,直到12岁时为止,称“完灯”。
    解放后,移风易俗。传统的生子习俗已逐步淡化,但婴儿出生后的看望和“办满月”,仍在农村沿袭。
    祝寿 “伺候生日”之俗,城乡盛行。解放前,一般年龄到60岁称“大寿”,如老父母去世,即为祝寿开端。每到生辰之日,子女为其操办寿筵,称“伺候生日”。富户生日时,张灯结彩,盛备酒宴待客,登门祝寿者多为献寿幛、寿联、寿面及酒、肉、禽、蛋、果品,鸣鞭炮,奏管乐,向寿老叩首或鞠躬,酒席间互相敬酒、祝福,有的还请戏班唱“堂会”,尽情欢快。贫苦人家逢老人寿辰,仅备较好饭菜款待亲友。
    解放后,祝寿之俗沿袭。子女多在父母生辰之日,备酒菜、糕点款待亲朋。70年代以后,有的还在当晚包放电影或录像,以尽余兴。
    二 婚嫁
    订婚(俗称定媳妇) 解放前,婚姻关系讲门当户对,“官不与民联姻,富不与贫结亲”,订婚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先由男方父母托人说合,将女方生辰八字写入“庚帖”,男方请算命先生“合八字”,如“合相”,则将“庚帖”压在“神主”之下,称“问命”(俗称压八字);再由媒人引男方送彩礼,女方开“允帖”,称“纳彩”(俗称道喜);最后,男方同媒人到女家相亲,双方互赠礼节钱和衣物鞋袜,女家以酒肉相待,称“纳吉”(又称订亲),婚事始定。
    解放后,农村男女婚姻一般由介绍人牵线,男女双方见面交谈,初步同意后,女方到男家“见屋子”(称小见);经过一段互相了解后,双方与介绍人择日,女方再到男家,由男方备酒席款待,并馈赠钱物和衣服,称订婚(俗称大见),婚事自此即定。此后,每年春节、端阳节、中秋节,男方均备“四色礼”和应时衣物,向女方送节。女方也以礼品回赠。城镇青年多自由恋爱订婚。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