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镇巴县嫁娶习俗

2012-5-20 21:07:32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旧时婚姻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须经请媒说亲、插香为定、落拜、开庚、报期、娶亲、迎亲等繁冗仪程,方告完婚。
    一、说亲
    旧时,一般男过10岁其父母便察访门当户对、年龄相当的女子(习尚男大女小,“宁叫男大十,不叫女大一”),延请与男女两家关系均尚好的人为媒(俗称媒人,恭称红叶,今称介绍人),选定吉日,去女家提亲。俗语:“女儿媒,跑三回”。第一回不带礼物,仅言明男方请他来提亲及男家情况,本人体魄、性格、智力、知识、文化、才能等情况,女家无论有无联婚之意,皆以宾客相待,故有“养儿请媒说,养女望媒说”。如无意联婚,则告诉下次不要再来,若有意联婚则推说要与族间人商量(民间有养女由一家,开亲由一族之俗),随后便通过各方关系了解男方人品才智,甚至亲自到男家察看地势条件、家庭情况等。并请同族人商议是否开亲;第二回,媒人带着礼品,女家若同意开亲,则收下礼品,并约定“插香”日期,俗称“给话”;若不同意开亲就不收礼品,并言明无亲。
    二、插香
    即定婚,旧称插毛香,简称插香,今称订婚,又称“取同意”。男方备办衣料四件和手饰、帕子、猪肉(俗称“方菜”)面条、酒、糖,以及香、蜡、火炮等,由媒人带到女家,敬神摆礼,(如今媒人及男方家长、本人同往,衣服、礼物陪赠,普通人家亦须花四五百元),女家请户族叔伯弟兄,设宴款待,并以女子亲手所做布鞋回赠男方。自此两家依辈份称呼,互通往来旧时仅限于双方家长及男子,女子不仅不去男家,见了男家人还要回避,今异。
    三、落拜、开庚
    完婚之前,由媒人传话,或双方家长直接商定落拜、开庚。原来两项仪式,后合并为一。届时,男方备办比插香多一倍衣物、鞋袜、头帕以及送与女方亲族各家的礼品(城区还给女方舅家送同样礼品),以红纸书写简短致词及“乾造”(男子姓名、生辰),并两支毛笔、两锭墨、两元喜钱,装入折叠为开门式的红纸袋内,“门沿书半副喜联,袋后面书大喜字,名为“柬”,又称“庚书”。再备香、蜡、鞭炮,由媒人、家长带领男子送至女家,敬神摆礼,女家宴请家族,俗称“吃面”,并以男方送去的笔墨于原柬上书“坤造”(女子姓名、生辰),补书下半副喜联,交还男方,凭此,请人择卜婚期。
    四、报期
    男方将定下的迎亲日期以红纸书写,名称“期单”,旧时由媒人送去,今由男子本人带上一套衣服及礼品送去,携同女子去乡政府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女家向男方报告陪嫁台数。
    五、娶亲、迎亲
    
通称“过酒席”,女家称“交待女”,男家称“成缘结配”、“接媳妇”,皆杀猪办席,盛宴宾客,亲戚邻里均备礼物现金前往祝贺,俗称“吃酒”。前后持续三天,第一天为“歇客”,远近亲友及邻里帮忙者陆续到达,女子于前两天忌食,是夜焚香敬神,由婶、嫂掺扶拜别祖宗、父母及至亲长辈,然后入闺房哭别父母及姑嫂姐妹。家长泡茶请族人商选送亲人,并将陪奁嫁妆收拾妥当,置于堂屋,亲友馈赠衣物、果品或现金,俗称“添箱”。男家亦于当夜焚香敬神,由礼生领新郎行礼,祭拜祖宗敬拜父母及至亲长辈。第二天为“正酒”,新郎着新装,披红绸,迎接宾客、至亲,搭红放炮。清晨,由新郎的叔伯或哥充当押礼先生,婶娘或嫂嫂充任娶亲娘子,并一名执礼人,一名投柬人和媒人,带着新婚的全套服装以及礼品,率乐师(唢呐一堂,大铜锣两面)、轿夫、抬力,一路吹吹打打,前往女家,俗称“娶亲”,又称“过礼”。其礼节由投柬人向女方支客司递上头门柬,被招呼入院后,以红包酬谢女家各执事人员,名为“支宾礼”、“执盘礼”、“烧茶礼”、“祝神礼”、“更衣礼”等。再由执礼人敬神摆礼,随后女方招待就餐,新娘明烛更衣(旧时不能身带娘家一线走,必须全穿男方送来的衣服),外罩红装,名为“露水衣”,头盖“红巾”,名为“盖头”。启嫁时,由女家将陪奁捧至大门口,男家来人接出,再将花轿迎至大门外,奠酒清轿,娘家兄长背新娘登轿,娶亲娘子放帘掩轿。这时,鼓乐鞭炮齐鸣,陪奁以柜子为前导,接着娶亲娘子乘小轿居前,新娘乘四人抬彩扎大轿居中,送亲娘子乘小轿在后,男送亲人再随后,(新娘的叔伯弟兄,城区有舅舅送亲之俗,解放后为四男四女,皆步行(以后在通车路的地方改为乘拖拉机或大小汽车),一路吹吹打打浩荡返回。花轿至男家大门前止步,轿夫说吉利,讨喜钱,男家以红包谢后方落轿。伴娘“迎亲”(俗称牵新娘)扶出新娘,步入堂屋,面对神龛,男左女右,并肩伫立,此时香烛高明,鼓乐鞭炮齐鸣,两名礼生立于神龛两侧,边奠酒边拖着长声联句高喊:“一酒天长地久,二酒地久天长,三酒荣华富贵,四酒子孙满堂”,接着喊:“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新郎新娘随着喊声和鼓乐声叩头跪拜,俗称“拜堂”,又称“行周堂礼”。礼毕,鼓乐礼炮再度齐鸣,新郎居前,新娘随后,进入新房。俗称“入洞房”,新娘入房后按择定的方位落坐,新郎摘去新娘盖头,再由按五行相克相生择定的人上梳、铺床。新娘嫁妆至后先置于院内让宾客参观,待新娘入房梳好头后,由门男云女婿(姑爷、姑夫、姐夫等)将陪奁嫁妆抬入,抬时皆讨价还价,要挟新郎发烟发糖,并随口编一些“早生贵子”之类的顺口溜,嬉笑热闹。晚餐前以新娘所带糖食果品招待宾客,饭后于新房设桌泡茶,送亲人及房族至亲到场,新郎父母多谦称办事不周,表示好好待媳,送亲人则谦称女子年幼,不谙世故,要求公婆贤惠待挈(担待、提挈),俗称“办交接”。嗣后,客人安息,新郎的姑夫、姐夫及好友结伙拉住新郎前往洞房,逗趣嬉笑,直到深夜方散,俗称“闹房”。新郎新娘要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若有抵触情绪,就得罪了客人。亦有新郎的祖、叔参与逗趣,要新娘当场喊叫,有“三天不分大小”一俗。第三天为发客,又称拜客,清早,焚香敬神,新婚夫妇跪拜至亲长辈,并奉赠新娘亲手所做布鞋、鞋垫等,受拜者还赠现钞,俗称“收拜客礼”。早饭后,宾客陆续散去。
    六、回门
    
新婚3天后,新郎陪伴新娘回娘家,给族中亲房各户送礼,称“回门”,受礼为“吃回门面”,皆以钱回赠。随后再去给媒人送礼,又称“谢媒”。部分地方有“住十”之俗,即新婚十天后,新妇回娘家住十天。其后至生育之前,新妇回娘家必须有接有送,不得独自往来。
    解放后,婚俗渐易,城镇、机关男女青年自由恋爱,结婚时除双方亲自到乡(镇)人民政府登记领取结婚证为必办手续外,其余仪式皆从简,或简宴亲朋,或外出旅游。农村青年订婚虽由家长代办,但需本人同意,婚仪多从旧礼,但也日趋简化,如参神祭祖,骑马坐轿,新娘盖头,跪拜亲友等俗俱废,唯聘礼、嫁妆、以及人情应酬剧增,互相攀比,大操大办风日浓,城镇还兴由男方购置高档家俱、电器。一般人家结婚费用不得少于三五千元,亲朋送礼亦由五至十元增至数十至数百元,世人皆叹难为,不少人家为儿女完婚拉钱累帐,十分困难,个别男青年还因家贫而不能成婚。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