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绥德县传统节日习俗

2012-5-18 14:25:32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一)春节 正月初一,俗称“大年初一”。旧时鸡鸣换新衣、焚香、燃爆竹接喜神祈福,谓“交子”(鸡叫头次入子时)。并争着去担水,叫做“担风水”,也有贫者为他人送“风水”以得赏赐。晨时祭祖,而后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馈赠晚辈喜钱;同辈亲友及邻里互道“过年好”。早饭吃“扁食”(水饺),晚饭多设酒宴。入夜,点灯笼、焚香、燃爆竹。这一天家家都团聚一堂,欢度佳节。
    “文化大革命”期间废止了敬神等习俗,曾有初一送粪、担冰上山等集体活动。近年来,人们多注重饮食的美味、衣着的新雅,以及收看电视、燃放各种烟花爆竹等。
    (二)过小年 俗称除夕为“过大年”,春节为“大年初一”,初七为“人七”,即“人日”,初六则为过小年。过小年与过大年基本相同,只是不再贴春联、“守岁”。(初七与初一春节的习俗相近。)
    (三)正月十五 这天叫灯节,也叫元宵节。白天闹秧歌(八十年代县城举行各家秧歌队游街活动)。入夜,家家户户门前挂各式花灯,城镇街道上用炭块垒的“火塔塔”熊熊燃烧,灯山、花树光彩夺目,火花绚丽多彩,爆竹响彻云霄,并有灯谜、唢呐、电影、秧歌等活动。游人有转“火塔塔”、灯山的习俗,谓能消灾免难。
    元宵节吃元宵,过去吃者很少,近年来渐多。
    旧俗,新媳妇连续三年的元宵夜要躲灯,即不点婆家的灯,头年住婆家,二年住娘家,第三年住婆家,住婆家时娘家须送灯来。此俗今已废。
    (四)正月十六 白天洗衣服,谓“洗百病”。入夜,家家院内燃烧柴禾,叫“打焰火”,人们从焰火上跨过,并燎烤被褥,谓“燎百病”。最后的灰烬送往河滩或灰堆,谓“送百病”。
    (五)龙抬头 农历二月二。此时大地基本解冻,传说龙也抬头,此后人们便开始投入一年的生产活动。同时人们多在这一天理发,意为去除污垢,消灾灭病。有些村镇于夜间举行“转九曲”活动。“转九曲”是流行于陕北地区的一种古老的社火活动。它是在一块广阔平坦的田间,用365根高粱秆或木杆摆成一座四方形的黄河阵,杆上安着各色纸装饰的油灯,也有用彩色电灯泡代替的。方阵有进门和出门,阵内连接成弯弯曲曲的道路,其中有九处360度大转弯的地方,叫做“曲”,即“九曲”,“曲”处搭着彩门。入夜,杆上灯火齐明,爆竹震响,秧歌队领着群众进阵去转悠,即谓“转九曲”。进门、出门以及每转到“曲”处,都要张号、鸣炮、唱一首秧歌。群众认为“转九曲”能驱邪祛病,消灾免难,并有祈愿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意思。所以在转九曲前要请神,特别是要祭请风神,祈求别刮风,并请诸路神灵来参观,以便赐福于民。
    旧俗这天早晨不担水,恐触龙头。
    (六)清明节与七月十五、十月一 这三天旧称三大鬼节,因此家家上坟祭祀,尤其清明节和十月一,旧时知县都要去野外祭奠孤魂。清明上坟,须在坟尖培土压纸钱,以示后继有人。十月一因气候变冷,上坟以五色纸裹棉絮焚之,谓给死者送寒衣。建国后,三节日上坟习俗尚存,但清明节又成了人们祭扫烈士墓、寄托哀思的节日。
    清明节吃蛋面煎饼或烙饼炒鸡蛋。本地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旧俗寒食节不举火,故于前一天蒸米,寒食日冷食之。但实际冷食者不多,而用“鏊”做“摊”热食者多。
    (七)四月八 谚曰:“四月八,不吃摊不得发。”因此这天绥民多吃摊,同时这天开始歇晌午(午休)。
    (八)端午(阳)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纪念大诗人屈原,家家吃粽子。清晨,用河水洗眼,谓可不患眼疾。采艾挂在耳朵和门窗上,小孩用五色绳系于手指和臂上,大人饮雄黄酒,皆谓能驱邪祛毒。不过饮雄黄酒者很少,饮者所用雄黄也极少。
    (九)六月六与九月九 六月六与九月九是夏收与秋收的两个节日。为庆丰收,六月六吃羊肉馍,谚曰:“六月六,新麦子馍馍熬(炖)羊肉”。九月九又叫“重阳节”,谚曰:“九月九,家家有”。故这天多吃糕(油糕或枣糕),旧时士商有登高之习俗。
    (十)乞巧日 七月七,旧俗此日妇女们设瓜果祭拜织女星,以乞求针黹之灵巧,今无此俗。传说此日为牛郎织女相会之日,喜鹊都去银河上搭桥,十五日为分离之日,故这两日多雨。
    (十一)中秋节 八月十五,吃月饼、雪花(圆形糕点)。一般节前已制作好,随意取食,并互相馈赠。节日早饭多为“扁食”,夜晚设瓜果雪花等献月。中秋节又为团圆节,全家人尽可能团聚一堂共度佳节。
    (十二)冬至与腊八 民俗冬至“熬冬”,腊八吃“焖饭”(腊八粥)。熬冬,于冬至前一日夜煮羊下水(头、蹄、肚、骨头);焖饭,用软米、豇豆、红枣微火煮成。冬至与腊八还有炒瓜子、高粱米、玉米的习惯,俗语曰:“今年炒一炒,明年好一好。”
    旧俗,媳妇忌讳在娘家过冬至与腊八,诫语曰:“不忌冬,死乃(你的)公”,“不忌腊八,婆婆变成哈巴”。此俗已废除。
    (十三)送灶神 旧俗腊月二十三送灶神上天。送神时用“祭灶糖”(面糖)糊神口,忌其向天帝诉说人间坏事,有祷语曰:“腊月二十三,灶神爷上天,只说人间好,丕嫑说人间坏。”灶神处贴对联亦云:“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这天晚饭多吃“杂面条”。
    (十四)月尽 腊月最后一天,也叫除夕、“过大年”。早饭吃油糕、粉汤,饭后贴春联。有的人家在石碾上压“黄豆钱钱”,意谓“月尽压钱钱,来年常有钱”。午饭吃“杂面条”。晚饭最丰盛,或“五簋”或“八碗”或“十三花”或“十六件”,饮“黄酒”、白酒,近年来又增添了葡萄酒、啤酒及各种饮料,至于瓜子、花生、醉枣、糖果等随意取食。入夜后,点灯笼、焚香(今极少)、燃爆竹,还有“打醋坛”(在烧红的铁具内倒入醋,家里院内转一圈,用醋烟味驱除邪毒)、“献冰炭块”(在大门石礅和窑房窗台上放置冰块和炭块。冰,谐音兵,指兵器;炭,可燃烧,代表火焰。兵器、火焰皆可驱邪。此俗已基本废除)等习俗。长辈给孩子们的枕下放“压岁钱”。大人们一般彻夜不眠,谓之“守岁”。
    旧社会欠债的穷人常要月尽躲债。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