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陕西旅游年票一卡通介绍
《2012陕西旅游年票一卡通》包含98城市408家景区的强大阵容,一卡游遍全国。定价98元/张。 【点这里订购(支持邮寄)】【点这里淘宝购买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宜川县服饰习俗

2012-5-13 14:59:36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1.衣服。清末民国初期,衣服多用自织的棉织品(土布)。丝绸,为极少富人所用。男女均穿有襟子袄,襟分男左女右;也有对襟短褂,无袖的叫汗夹,中老年妇女穿裙袄,青年女子的裙袄还绣有花边。富裕人家男人穿长袍短褂,皆为绸缎。
    民国初至三十四年(1945),教员、公职人员和经商者多穿长袍马褂,头戴帽壳。五十年代以前,男女穿有襟、对襟袄,男女皆穿裹肚,男式棉裤是大腰大裆,绑腿带,女人打膝裤、扎腿带,秋冬男女勒腰带。男人多为兰、黑、白色,女人多为绿色绸带,老年妇女为黑色。富裕人家用丝绸,一般人家用土布。
    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前期,干部学生穿中山服,一度曾穿花衫衣,用料多是苏联花布,群众穿对襟袄。六十年代,男女棉衣多外套罩衫,春秋灯芯绒盛行,1966年“文革”时期青年人多穿黄绿军装。
    七十年代,干部、城市居民多穿凡立丁、的确良、的卡、中长纤维料。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衣服品种增多,干部穿中山服、红卫服、西服和专业标志服居多。男女中、青年穿西服,从喇叭裤到牛仔裤、连衣裙、短裙、旗袍、健美裤,款式繁多,质料多为化纤,颜色随着流行色演变。
    建国前一般农民家铺炕席,盖老土布棉被,穷苦人家几人合为一被者居多。而富家则缎被棉褥毡毯。建国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条件的改善,逐步为铺有毛毡、棉被褥单,被面多为花布。八十年代增铺有人造革或塑料炕单,新婚青年多为缎被面。多数职工备有毛毯、床单、被套。
    2.帽鞋。清末民国时期地方绅士戴礼帽,平民戴瓜壳帽,贫苦农民光头或拢布巾,夏着草帽。女人头上围丝织黑手帕。
    1948年宜川解放后,男人头上勒白毛巾,有的朝前打结、有的圆圈箍头打结,青年喜戴八角军帽。
    六十年代以后,男人开始留发戴军帽,冬春戴火车头帽,夏戴草帽和各式凉布帽。
    民国以后至五十年代,男的穿实遗纳浅口布鞋,青年妇女穿绣花布鞋。六十年代后,多穿灯芯绒深口布鞋。后出现各种胶鞋、皮鞋、塑料凉鞋、拖鞋。女人穿鞋,先为平口、浅口有带鞋,后为半高跟、高跟鞋。
    建国前男女穿布袜子,穷苦人家则光脚,老布鞋,中老年妇女有裹脚布。建国后出现线袜子,以后又有丝袜子、锦纶、尼龙等纤维袜子。穿布袜子的习惯逐渐消失。
    3.发型。清末男女留辫子,老年人留胡子。女子前留刘海后梳单辫子,出嫁时,发辫换成发髻,用线绞去面部汗毛,(俗称“开脸”)。民国时期,男人初为短冒盖,后多剃光头,儿童留箍或马鬃,中青年妇女梳园包头,老年妇女梳把把头。建国后,男青年留分头、偏分头、背头、平头,青年妇女留双辫,剪发头。九十年代,发型种类繁多,男女时兴烫发,男青年留长发,女青年留短发、披肩发、盘头。
    4.首饰。清末民初,妇女首饰有耳环、项圈、头警、钗子、镯子、戒指、富者男人也手戴戒指,儿童戴百家锁、脚绊、项圈等。建国后,八十年代起由于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兴起各种新颖首饰。如耳环、镯子、戒指、项链、头簪等。
    5.美容。清末民国时期,富家妇女有擦胭脂抹粉妆扮的,建国后至七十年代消失。八十年代后,男女中、青年追求美容逐渐兴起,有画眉、擦口红、抹粉等,用各种美容品妆扮。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