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陕西旅游年票一卡通介绍
《2012陕西旅游年票一卡通》包含98城市408家景区的强大阵容,一卡游遍全国。定价98元/张。 【点这里订购(支持邮寄)】【点这里淘宝购买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安塞县服饰习俗

2012-4-26 23:00:22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1.衣裤 清末民国初,群众均穿土布。上衣为手工缝制的大襟子,襟分男左女右;裤子为大裆裤。穿时多为空心棉袄、棉裤,一般无衬衣、衬裤,只着一裹肚。富裕人家的中年妇女,穿绣有花边的绸缎裙袄,寻常百姓均为粗布缝制。冬季穿不罩面的羊皮袄,也有穿羊皮裤者。民国初至30年代,教员、政府官员、经商者多穿长袍。一些青壮年在裤腰上紧贴小腹处围系一装银元、铜元等钱币的搂肚。秋冬时,男女均扎布腰带或手织羊毛扁带,老年人裤腿时兴绑腿带。陕甘宁边区时期,一些中央机关驻扎安塞后,受军队和政府人员影响,出现了中山装等新式服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群众仍穿对襟上衣,干部、学生始穿中山装。机器织的市布(当地人称“洋布”),如阴丹兰、斜纹布、华达呢、真呢布等,逐渐取代了土布。冬季除穿棉袄棉裤外,始有毛衣毛裤、衬衣衬裤,还有罩面子的羊皮大衣或缝有麻领、皮领的布大衣。呢子衣裤多为少数富裕家庭所着。40至50年代,当地服色:男人多为黑、蓝两色;女人多为上红下绿。男女都讲究扎毛腰带。60年代末,以穿草绿色军装为时尚,尤以青年学生最为普遍,此服装热直至70年代中期时渐减。70年代初,凡立丁、的确良、涤卡等新型化纤布料在本地应市,以耐穿、笔挺、易洗等特点而颇受欢迎,后渐普及。接着毛吡叽、涤沦、中长纤维等衣料呈时髦,样式以军便服最为广泛。70年代末,喇叭裤、裙子始在城镇个别男女青年身上出现。到80年代,穿西装者渐多,牛仔裤、蝙蝠衫、风衣、呢大衣、羽绒服、毛料等高档服装极常见。80年代以后,各类服色均有,各取所好,无有定数。
    2.鞋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本地群众大多数穿针线遍衲底帮的圆口布鞋,硬且耐,称“踢倒山”。冬季则穿装有棉花的“牛鼻梁”棉鞋,个别人穿着羊毛毡鞋。60年代开始,本县干部中,始穿千层底的软帮布鞋和皮鞋。60年代末,胶底、帆布面的解放鞋风靡一时。塑料底布鞋、凉鞋始在少数干部和学生中穿用,不久即普及。“文化大革命”期间,皮鞋、高跟鞋一时匿迹。80年代起,各种款式的高跟、半高跟、平底皮鞋、布鞋以及运动鞋、旅游鞋、长筒靴在城镇、山区出现并逐步增多。60年代以前,大多数男性农民头拢白羊肚毛巾,干部学生冬季则戴棉帽或火车头帽、皮帽,夏季则戴单帽。农村妇女头拢方头巾,城镇妇女则用又宽又长的头巾,既裹头又围脖子。80年代末,成年的妇女、姑娘则又时兴针织、手工编织的毛线帽,男性头戴鸭舌帽者增多,偶有戴礼帽者。
    3.发型 清末男子梳辫子,女子前留刘海后梳辫。民国时期男人多剃光头,儿童留箍,青年妇女梳麻花头,中年妇女梳圆包头,老年妇女梳把把头,女孩后改为单辫、双辫两种。1949年后,男青年留分头、偏头、平头,妇女流行剪发头、单辫、双辫等。80年代末,青年男女时兴烫发,县城少数男青年留长发,女青年留短发。
    4.首饰 清末民国初妇女首饰有耳环、项圈、头簪、钗、镯子等。富者男女手戴戒指、箍子,儿童戴百家锁等。“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些一律被视为四旧,均被除掉。80年代末,戴耳环、项链、戒指者常见不鲜。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最近更新
 
图文阅读
 
陕西景点
 
陕西美食
 
陕西特产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