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游首页 | 资讯 | 历史 | 艺术 | 民俗 | 影像 | 线路 | 文物 | 视频 | 专题 | 景点 | 特产 | 美食 | 典故 | 住宿 | 购物 | 交通 | 论坛 | 团购 | 搜索
2012陕西旅游年票一卡通介绍
《2012陕西旅游年票一卡通》包含98城市408家景区的强大阵容,一卡游遍全国。定价98元/张。 【点这里订购(支持邮寄)】【点这里淘宝购买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历史文化>>正文

吴起县的自然灾害(1)

2012-12-28 10:53:56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吴旗县地处内陆,北与定边、靖边接壤。定边、靖边又处于毛乌素大沙漠的边沿,空气干燥,气候多变,热量指标不稳定,降雨量少,变率大,强度大,形成了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致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出现。危害最严重的是旱灾,其次为水灾、雹灾,再次为暴雨、风灾。解放前,历代反动政府从不关心人民疾苦,一遇大的灾年,田野荒芜,炊烟断绝,死者暴尸旷野,生者流离失所。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人民群众造林种草,扩大植被覆盖面积,缓和急聚变化的温度,增加降雨,减少风速,以改造不利气侯条件;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打坝淤地,改坡地为水平梯田,土壤增强了蓄水保霜能力;兴修水利,增加灌溉面积。一旦发生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党和人民政府则领导人民群众抗灾自救。从1943~1989年的47年间共发放救灾粮5969.06万公斤,救灾款629.39万元。
第一节 气侯灾害
    一、旱灾
    吴旗“十年九旱”,这是农民对本县灾情主要内容和发生规律性的总结。据《定边县志》、《华池县志》载:清康熙六十年(1721)、乾隆七年(1724)、六十年(1795)、嘉庆元年(1796)均遭大旱。光绪三年(1877)大旱,草籽食绝、树皮剥光。民国17年(1928)自5月9日落雨,至民国18年(1929)4月19日,长达13个月未曾下雨。民国17年夏田歉收,秋田无收,小麦未种,民国18年夏田无收,造成罕见的大年馑,死亡流徙甚众,侥幸活命者只好以树皮、树叶充饥。卖妻鬻子,乞食流亡,民国18年7月19日至22日始落透雨,当年秋田丰收,不少人入田中生食颗粒,因长期饥饿,肠胃不适,生食而死者甚众。
    1957年出现了夏秋连旱,从7月下旬至11月中旬的120天内,降水量仅为75毫米,比累年同期降水量少224.6毫米。1962年自3月上旬至7月中旬,降水量仅有66.3毫米,比累年同期少97.4毫米,出现了春夏连旱。
    1965年8月至1966年7月25日,一直未落透雨,先后降雨49次,共计285.9毫米,且多为洒湿地皮。土洼子、长城、周湾、铁边城、新寨、吴仓堡等公社,小溪全干,大河接近断流,小块水地变成旱地。周湾、长城两公社,井水水位下降了三分之二,一个井一天最多挑十多担水。川台、涧地干土层厚达9寸,山地干土层一尺二三,禾苗全部凋萎。王洼子、长城两公社,地无庄稼,山无野草,一片凋落景象。全县118723亩夏田,有12493亩旱死无收,占10.5%,全县夏田平均亩产减至40.7斤,王洼子公社夏田亩产仅有10.2斤。全县荞麦有18354亩未出一苗,占总面积的30%。大部分春播作物,虽按时播种,但缺苗断垄严重,,片叶长期萎蔫不展,致使植株矮小,籽粒秕瘦,当年减产1768万斤。
    1980年出现了严重春旱,3月至5月的降水量为30.2毫米,比累年同期(85.5毫米)减少55.3毫米,受灾面积50961亩。
    1981年出现了严重伏旱,受灾面积32262亩。
    1987年发生了自民国十七年以来罕见的大旱,自1986年8月~1987年8月共降雨68次,降雨量176.1毫米,最大的一次降雨量仅14.9毫米。王洼子乡降雨27次,降雨量仅112.2毫米。大多属无效雨。铁边城镇4月份降雨2次,降雨量5.5毫米。由于长时间大面积干旱,加上三次七、八级干热风影响,土壤水份大量蒸发,35厘米的深土层含水量仅5.8%。川台地2~3尺不见湿土,大部分沟溪干涸断流。全县夏田面积9万亩,减产80.8%。秋田缺苗,死苗严重,除能灌溉的7千亩外全部枯萎,减产92.19%。
    二、洪灾
    清嘉庆七年(1802)、道光十一年(1831)、咸丰五年(1855)均遭水灾。道光十一年(1831)阴雨40余天,山地雨蚀成沟。咸丰五年北洛河吴旗最大洪峰8350立方米/秒,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洪水,将古镇水毁殆尽。
    1943年7月上旬,吴旗县罗涧区山洪暴发,淹没了2202亩庄稼。
    1959年8月3日,吴旗县发生了20年来未有的一次大水,洪峰流量4835立方米/秒,头道川、二道川、乱石头川洪水同时直下,水头高达3米,街道水深1米。冲断后街钢丝桥,冲走前街古戏楼,水毁房窑80余间(孔),百货门市部和书店进水,损失达12万元左右,洛河两岸约三分之二农田受到损失,减产75万斤以上。
    1964年,阴雨达231天,成灾面积273537亩,当年减产864万公斤,大水丧生11人,冲走大家畜86头,羊1096只,猪7口。冲毁房窑819间(孔)。
    1966年7月26日,全县普降暴雨,金佛坪气象站最大1小时降雨量为56.8毫米,洛河水流量5930立方米/秒,为咸丰五年(1855)后最大的一次洪峰,丧生11人,冲毁宗圪堵(吴旗县南)以下洛河两岸的大部农田。
    1978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阴雨连绵,冷雨摧花,秋粮作物部分死亡,部分反青,后又遇早霜,颗粒未收。
    1983年7月26日,周湾镇降雨40分钟,降雨量62毫米,受灾队68%的庄稼被水冲毁淹没,全社88座坝被冲坏。
    1984年,吴旗镇降雨30分钟,雨量40毫米,政府沟山洪暴发,使政府沟居民、幼儿园、体委、招待所等单位损失113.4万元。
    1985年9月7日至12日,全县连续降雨6昼夜,雨量131.5毫米,最 多的薛岔乡149.5毫米,全县程度不同的遭到洪水灾害。大滑坡8处,倒塌窑洞2792孔,死亡14人,冲毁土坝21座,冲走大家畜238头,冲毁公路210公里,使7个乡镇中断交通3个月。长城乡8月12日11时,1小时暴雨,使5个村1354人受灾,成灾面积7950亩,毁坏民房(窑)48孔,冲走大家畜5条,羊82只,生猪50口,粮食650余公斤。灾民黄启玉一户,冲走羊50只,驴2条,并被水推走放牧人。
    1988年6月27日下午3时半至5时,连续降雨130分钟,降雨量82毫米,洛河流量为1800立方米/秒,洪水淹没了环城路边的淤制厂和饮食公司的停车厂。全县12个乡镇90个行政村,465个村民小组,9196户,44020人,不同程度受灾。其中洛源乡、吴旗镇、白豹乡灾情严重,洪水丧生8人,冲死羊446只,倒塌房窑65孔(间)。毁坏农田295亩,冲毁小土坝5座,宁塞灌区渠道5730米,淤渠道1500米,冲走粮食8650公斤,林木497株,水泵三台,抽水机、柴油机各1台,手扶拖拉机2台,水管19根,县乡4条公路被毁,其中涵洞11个,土垫方11处,塌方量12300立方米,延(安)定(边)公路刘坪段路基沉陷,林业站后砭大山滑坡。8月4日至7日,王洼子、铁边城、周湾、长城、五谷城连降暴雨,周湾水库水位上升1.73米,宁塞渠引水拦河坝被毁,走马台大桥栏杆被水冲坏。
    三、雹灾
    冰雹(俗称冷子)虽是局地性的灾害,但时有发生。
    1949年7月1日下午,吴旗县二区(金佛坪)市镇乡猛降冰雹1个多小时,打光12个行政村的大部分夏秋田,其状甚惨。
    1959年6月6日至7日,吴旗镇等5个公社遭受了冰雹袭击,打死羊185只,驴4头,生猪4头,鸡35只,打伤11人。
    1970年6月28日至7月1日,周湾、长城公社连遭3次雹灾,冰雹大如鸡蛋,小如山杏,1人丧生,62人受伤,打死羊46只,骡驹1条。
    1976年9月21日下午5时左右,大片雹云从西北方向的王洼子、周湾两公社入境,向东南方向移动,冰雹最小的如羊粪珠,一般为杏核、桃核、鸡蛋大小不等。在吴仓堡张崾崄村发现1个30多市斤重的大冰雹。平地积雹约有2、3寸厚,王洼子有8人被雹打伤,雹灾面积达203700亩,减产435万公斤。
    1985年5月11日至8月20日,全县前后8次受到冰雹袭击,长城、周湾、薛岔、铁边城、王洼子、五谷城、长官庙、庙沟等乡镇受灾。这几次冰雹稠密,小似山杏、大似鸡蛋,堆积约5、6寸厚,几天不能溶化。其中8月14日8时至10时,长官庙乡梨树掌村降有9颗历史罕见的冰雹,长约2尺6寸,直径1尺5寸,重约50余公斤,冰雹半截陷在土里。树叶全被打光,树枝打坏不少,死麻雀死鸽子遍地皆是,10389亩秋田颗粒无收。
    1988年6月24日,继暴雨之后,下午6时,洛源乡、吴旗镇降冰雹15分钟左右,冰雹大如山杏,小似豌豆。6月26日下午6时,白豹乡、洛源乡又遭冰雹袭击30分钟左右,冰雹大似鸡蛋,小似山杏,最大如洗脸盆。6月27日下午3时半至5时40分,洛源乡、吴仓堡乡、王洼子乡、新寨乡、庙沟乡、楼房坪乡、长官庙乡、五谷城乡、长城乡、吴旗镇、铁边城镇又大面积的遭受暴雨和冰雹袭击。冰雹中心在县城及洛源乡、新寨乡、庙沟乡、吴仓堡乡的部分村庄。断断续续降冰雹近90分钟,雹粒大的似拳头、鸡蛋,小的如山桃、山杏,有些沟渠堆积1米多厚。树叶全被打掉,田块庄稼难以辨认,全县受灾面积31.3万亩。冰雹打伤26人;打死大家畜16头,打伤大家畜13头;打死猪6口,打伤羊50余只。9月3日~8日,薛岔乡、五谷城乡、新寨乡、长城乡、王洼子乡、吴仓堡乡、铁边城镇部分村庄又先后惨遭冰雹袭击,受灾24个村,81个村民小组,1836户,9149人,受灾面积63149亩,损失粮食275.4万公斤,油料14.3万公斤。
    四、霜冻
    吴旗县早霜日期,北部出现在8月22日,南部出现在9月1日。
    1942年、1943年、1946年,六区(周湾、长城)均出现冻灾。
    1951年的早霜,使38228.5亩秋作物受灾减产。
    1970年5月上旬和下旬,全县落霜7次,并伴有7级大风,受灾面积79641亩。周湾、长城两公社的18593亩作物死苗率达80~90%左右。
    1972年5月上旬和下旬,在霜冻袭击下,地温下降到零下4度,部分麦田和早秋作物受灾,9月3日~4日的两天霜冻,秋作物大部分冻死,当年全县总产量只有1071。5万公斤。
    1975年5月28日霜冻,小麦、杂田禾苗全部冻死。
    1979年9月6日落霜,周湾、长城、王洼子正值灌浆成熟的秋庄稼严重受损,玉米、谷子功能片叶枯干,糜子茎折穗青,豆荚一包黄水,洋芋枝叶全萎。
    1980年9月17日早霜,62230亩荞麦未熟均死。
    1981年5月3日~5日晚霜,81293亩小麦、豆类青苗均冻死。
    1982年因前期缺水,8月份秋作物才开始发旺生长时,8月27~28日两天霜冻,将全县秋苗冻死。当年总产仅有1540万斤,是历史最低水平。
    五、风灾
    夏秋两季大风虽然不多,但危害甚大。
    1972年继9月2日~3日发生了霜冻以后,于9月27日又出现了大风,抢收的部分庄稼又被大风卷走。
    1977年9月17日的大风,使即将成熟的庄稼大部分倒伏,颗粒脱落。
    1982年10月18日,大风持续了一天一夜,将未背回的庄稼大部分卷到沟渠,背上场的有些也被大风卷走。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选择目的地:西安旅游 | 宝鸡旅游 | 咸阳旅游 | 铜川旅游 | 渭南旅游 | 延安旅游 | 榆林旅游 | 汉中旅游 | 安康旅游 | 商洛旅游 | 杨凌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