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游,游三秦,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首页 | 意见反馈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今天是: 西安 | 宝鸡 | 咸阳 | 铜川 | 渭南 | 延安 | 榆林 | 汉中 | 安康 | 商洛 | 杨凌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高陵信仰民俗(1)
2011-9-8 13:26:34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传统节日
    春节 俗称过年。从腊月三十日下午开始,村村敲锣打鼓、燃放花炮,户户贴对联、安神位,迎接新年。该晚,大人、小孩皆不睡,谓之守岁。夜半,又燃放花炮敬请神灵(灶神、土地神、牛马神)和祖先亡灵回家享受祭祀。正月初一天亮前,吃过早饭,合族男女向本族长辈依次拜年祝好。然后,又逐户向该村长辈拜年祝好。小孩给大人拜年,大人要给压岁钱。初二至初五,晚辈要去长辈亲戚家拜年,其礼品多为包子和糕点。新女婿拜丈人,需是酒、肉等四色礼。初五,俗称“破五”。天不亮,各家在院内燃放花炮,意在祛除邪恶和穷困。群众谓之“打五穷”。初六至十四,长辈要去晚辈亲戚家餟节,又称送灯笼。随灯的礼品多为罐馍和棕子。对新婚女子还要送一对吉祥的“莲理生子”或“麒麟送子”灯。建国后,敬神、祭祖和跪拜的风俗逐年被淘汰。走亲访友已成为人们相互祝好、学习生产、生活经验和获得致富信息的机遇。随带的礼品已不是传统的包子、糕点、罐馍、棕子,而是市场上出卖的时尚食品。传统的过年变成人们欢庆人寿年丰的节日。
    元宵节 在正月十五日。晚上家家吃元宵,取元宝滚滚来之意。城乡到处灯火通明,锣鼓喧天。闹社火、耍狮子、舞龙灯、跑竹马等民间文化娱乐活动长夜不息。家家门前院落、祖宗墓地,遍插腊烛,门口燃放花炮。文化部门常举办灯谜会、放花火和文艺演唱晚会等活动。
    游百病 正月十六吃过早饭,大人小孩外出游转,谓之“游百病”。民国以前,这天有上三阳寺塔登高远眺的习俗,今已淡化。
    补天 正月二十日,县人兴吃煎饼,并置屋顶几张,谓之“补天”。
    避干(疳) 在正月二十三日。旧时这天不炒菜,不熟油。古时还有封刀之俗。大人不上地,不干家务,意在避疳。至今还流传着“正月二十三,老驴老马歇一天”的民谚。
    咬干(疳) 二月初二,县有咬干之俗。是把正月以来阴干的馍全部吃掉。意为“疳”由此可以消灭了。次日,还要给小孩炒棋思豆(面豆)、黄豆,爆玉米花等。认为小孩吃了这些豆颗,就不患疳积肠胃病,不长走马疳疮了。
    清明节 清明这天,合族男子祭扫社坟,俗叫“上老坟”。上罢老坟,分户上坟,在坟顶和坟盘四角压纸钱,表示后继有人。清明前一个月,儿女要向上年清明节后去世的上辈亲人扫墓连续三年,俗称“上新坟”。清明节时,县人还有荡秋千、放风筝、吃粽子的习俗。
    看麦熟 当小麦变黄的时候,出嫁的女儿要带上礼品回娘家看望父母。俗有“麦稍黄,女看娘”的说法。
    端阳节 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此日,家家门旁插艾条,大人小孩佩带苍术香,喝雄黄酒,以祛除虫蛊。早饭兴吃粽子,甑糕。大人除给小孩七窍处涂摸雄黄酒外,还要给小孩脖子或手腕上系丝线所做的“百索”(即百家锁),说这样能够使蛇、蝎不蜇咬。端午节前,娘家要带上礼品给女儿家追五月节。若是新亲,礼品更讲究些,一般要送衣料、鞋袜、凉席、竹帘、扇子等一些过夏东西,如今以家庭宽裕情况,不拘一格。
    看忙罢 夏收过后,娘家要拿上石子馍或飥飥馍到女家走一趟,表示大忙后的慰问,俗叫“看忙罢”。县人有“场里卸簸枷,娘看女冤家”;“麦子上囤囤,外婆看外孙”之说。
    迎女节 六月六日,娘家要将出嫁女儿接回躲暑,叫“迎女节”。此节于民国时已被淡化,今不存。但夏收中躲场之俗,在农村仍不鲜见。
    乞巧节 七月七日是姑娘的节日,当晚由7个姑娘主持这一活动。先把用谷草扎成的巧姑娘坐像,高高安置在供桌上,前面摆好供品,焚香后开始乞巧。第一场,姑娘们挨个向巧娘娘礼拜默祝后,每个人将自己事先浸泡的大麦或豆蘖芽抽出一苗,剪去头置于水盆之中,以验证巧拙,叫“悬针”。浮于水上者为“巧”,沉于水底者为“拙”。第二场,姑娘们又挨个默祷后,各抽一撮巧芽投入水盆中,若能浮现出一个花瓣图形来,算是最吉祥的兆头。第三场,姑娘们再次默祷后,轮流钻到供桌下边摸着穿针,谁能穿得上,就验证谁心灵手巧,预示将来遇合一定会好。乞巧活动民国后期渐少,今已绝迹。
    中秋节 在八月十五日。当晚月到中天时,县人摆糖果、月饼等供品敬月,以祈求好运。现已被淡化。是日,出嫁的女儿要带上月饼等礼品去娘家送节,此俗今依旧很浓。
    重阳节 九月九日,又称登高节。古时这天,人们离家登高,以避灾难。今遇节日之时,娘家要带牛蹄馍去女儿家餟节。若是新亲,一定要拿糕馍,即一种贴着大枣的四花馍,用一层厚厚的馍底托着,表示登高之意。九月,正处秋杂作物的收获季节,农事繁忙,为不误农时,故餟节日期无定,只要在九月份之内均可,因此,群众俗称“九月节”。尽管时间拉的较长,但一定得餟节,县俗有“不餟九月九,亲戚两丢手”之说。
    送寒衣 十月一日是给死者送寒衣的日子,故称“鬼节”。古时,人们用馄饨祭献祖先,并用纸作成棉衣送至祖先坟墓焚烧,以示霜露来临,寒冬将至,送衣御寒,免受冻馁。寒衣的棉花县人讲究用籽棉,表示子孙人丁兴旺。送寒衣的时辰是在当日天将明时。故有“冬至黄昏,年半夜,十月一日鸡叫唤”之说。现在已变为先一日黄昏烧送寒衣和纸钱。
    五豆 腊月初五这天,人们要吃一次用豇、绿、豌、白、小豆或其它五种豆颗搭配成的五色豆煮成的甜食。豆谐音“毒”,俗传吃了五豆甜食,可以避免蛇、蝎等毒虫螫咬。小孩吃了五豆饭不长水痘、天花。
    腊八 腊月初八。这天早饭,吃各种粮食和蔬菜搭配成的八味臊子面或八味粥,以庆丰收。
    民间忌讳
    历代相沿,县域内民间流传着很多不成文的忌讳,有些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禁锢人们的思想,阻碍生产的发展。建国后,随着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发展,一些违反科学和不健康的忌讳,逐渐消亡,现将群众中仍流行的忌讳予以检录。
    生活交往 大年初一,忌别人来家借东西,谓水火不出门。认为借给别人东西是跑财,不吉利。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高陵信仰民俗·高陵祭祀 吕文简公祠习俗
·高陵祭祀 孙真人洞习俗·高陵祭祀 刘公祠习俗
·高陵祭祀 宋寇莱公祠习俗·高陵祭祀 西平王李公祠习俗
·高陵祭祀 唐郑国魏公庙习俗·高陵祭祀 齐大夫晏子庙习俗
·高陵祭祀 晋文公庙习俗·高陵祭祀 鹿台神庙习俗
·高陵祭祀 义勇武安王庙习俗·高陵祭祀 龙王庙习俗
·高陵祭祀 紫清宫习俗·高陵祭祀 东岳庙习俗
·高陵祭祀 汉景帝庙习俗·高陵祭祀 节义祠习俗
·高陵祭祀 后土宫习俗·高陵祭祀 城隍庙习俗
·高陵祭祀 风云雷雨山川坛习俗·高陵祭祀 关帝祠习俗
三秦影像 更多
蔡伦墓
蔡伦墓
长安区陕西泥人
长安区陕西泥人
长安区九龙潭
长安区九龙潭
不同角度的王锁崖
不同角度的王锁崖
秦岭山顶
秦岭山顶
浓雾弥漫种的祥峪
浓雾弥漫种的祥峪
高陵昭慧寺塔
高陵昭慧寺塔
高陵通远天主堂
高陵通远天主堂
 最新资讯
· 高陵信仰民俗
· 高陵祭祀 吕文简公祠习俗
· 高陵祭祀 孙真人洞习俗
· 高陵祭祀 刘公祠习俗
· 高陵祭祀 宋寇莱公祠习俗
· 高陵祭祀 西平王李公祠习俗
· 高陵祭祀 唐郑国魏公庙习俗
· 高陵祭祀 齐大夫晏子庙习俗
· 高陵祭祀 晋文公庙习俗
· 高陵祭祀 鹿台神庙习俗
· 高陵祭祀 义勇武安王庙习俗
· 高陵祭祀 龙王庙习俗
图片热点
高陵塔/昭慧塔/三阳塔
高陵塔/昭慧塔/三阳
高陵灰堆坡遗址
高陵灰堆坡遗址
高陵唐东渭桥遗址
高陵唐东渭桥遗址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
带宽支持:古城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