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金台区工艺美术

2011-9-27 20:05:24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商周的青铜器,秦汉以来的瓦当、砖刻、石雕、泥塑、彩绘壁画,以及近代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剪纸、刺绣、纸扎、浆染土布、面花,与民间艺术表演水乳交融的社火脸谱皮影雕刻……区内民间美术活动十分活跃。民间美术作品或出自普通农民之手或出于艺人的师徒承袭,返朴归真,无文人加工痕迹。它生动地反映了本区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交往礼仪,有隽永的欣赏性和美学、社会学、历史学的研究价值。
    剪纸新春佳节,婚嫁喜庆,郊区农户多用剪纸来装饰房舍,农家妇女也以此炫耀自己的才华技巧。剪纸按用途可分为:
    窗花,形式为贴在窗纸上“暮格”,直接贴在窗棂上,可通风、透气的“亮格”,贴在窗子四角的“云子”。顶棚花,亦称“天花”,类似建筑中之井藻图案,独幅、硕大。炕围花。门楣花,亦称“门旗”、“门笺”、“福笺”,用于院门、屋门、神龛之上。灯花,贴在庆元宵的花灯之上。
    剪纸方法分为“平剪”,也称绞花;对称图案的“折剪”法;缕空形式的“刻”剪法;剪后再贴,堆砌成立体花样的“堆花”。
    剪纸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花卉虫鱼,山川人物,风俗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文字图案……众人众手,随心撷取,五彩缤纷。
    刺绣刺绣大致可分为服饰、嫁妆、装饰、祭祀诸类,用平绣、堆绣、抽纱绣、挑花绣诸法。本区刺绣图案抽象、变形,色彩艳丽鲜明,针法细腻流畅。1984年,区文化馆征集的代家湾妇女绣制的万民伞,赴京展出,得到表彰。
    脸谱古时耍社火,表演者戴面具,俗称“兽脸”,流传演变,由勾画脸谱而替代。脸谱勾画、用色形成一定的格式,尤严于神话人物。社火表演是造型哑剧,脸谱勾勒极为夸张,象征形强。近年来社火脸谱大有脱离社火表演而独成一种艺术形式的趋势。
    面塑 本区农村在婴儿满月,老人寿辰,祭奠死者时,常以面食相馈赠,相传自秦晋公时始,习习相因,形成一种食品造型艺术—面花。满月面花俗称“曲连”、“和联”,多为十二生肖之形;寿果面花,多为桃、佛手、梨……等水果之型;祭献面花则形式更为繁多。
    皮影皮影雕刻技艺因皮影戏的备受青睐在区内亦有流传。民国二十年(1931年),艺人贾川锁在宝鸡县城(今市区中山路)表演皮影雕刻。他雕刻的人物、道具平展不卷,光亮剔透,色泽鲜艳,造型逼真,刀法流畅,致使陕、甘两省皮影班子争相订购。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最近更新
 
图文阅读
 
陕西景点
 
陕西美食
 
陕西特产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