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游,游三秦,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首页 | 意见反馈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今天是: 西安 | 宝鸡 | 咸阳 | 铜川 | 渭南 | 延安 | 榆林 | 汉中 | 安康 | 商洛 | 杨凌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户县民间艺术概况
2011-9-15 22:38:49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户县民间传统艺术历史悠久,主要形式有社火(又称射虎、社戏。戏读“呼”)。演出时,将形式各异的铁杆(俗称芯子)插在桌上,用彩色纸糊成的花草树木、山水鸟兽等佯装起来,把五、六岁的男女小孩扮装成多种人物,巧妙的固定在杆上,每桌表示一段故事。因其服装宽大,脚藏在内,代之以假足,看起来玄妙惊险。由此派生出来的则有马社火(用马驮)、车社火(用车拉)、背社火(用人背)等形式。还有高跷(俗称柳木腿)、耍活子(包括旱船、竹马、大头娃、狮子、地龙、龙灯)。解放后,“社火”、“柳木腿”、“耍活子”等民间艺术,在装扮内容上也不断创新。建国初期《刘胡兰》、《兄妹开荒》、《活捉杜鲁门》等节目搬上了“社火”;合作化时期《挖界石》、《全家投资》、《玉米结双穗》、《棉花防虫》等节目上了“社火”。到了六十年代以后现代戏也上了“社火”。七十到八十年代,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生产大发展,以及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等内容也上了“社火”。随着工业的发展,锻铸、焊接技术用于“社火”装置,芯子的式样越来越多,越来越奇,每个芯子上的演员人数也由两、三个发展到七、八个,最多的超过十个;每耍一次,少则几桌,多则二十桌左右。特别是轴承、马达等机具的应用,使“社火”增添了许多活动的节目。耍“社火”,过去用人抬,现在用拖拉机拉,简便省力。“社火”以大王公社凿齿村、宋村公社宋村、庞光公社杨家堡等村堡芯子玄妙多变,内容新颖,办得干净利落而闻名县内外。近年,凿齿村的“社火”常被周至、长安等邻县一些村镇请去耍。
    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白天多耍“社火”,观众成千上万。晚间耍狮子、龙灯、旱船、大头娃等,成龙配套,前有彩灯引路,后有锣鼓奏乐,演员走在中间。每到一个场子,十多个人举起点着灯火的龙,盘旋、腾跃,一会儿龙抬头,一会儿龙出水,一会儿跳龙门,一会儿龙翻身,一会儿龙戏珠,耍得活灵活现。旁边一人提着轰药(用松香磨粉而成),不时施放烟火,更增添了神幻色彩。接着狮子滚绣球、翻筋头、上桌子,威武雄壮;竹马队跑马变化各种队形,跑出各种步伐;旱船中姑娘驾起小舟,似在水面上荡漾飞舟。大头娃主要是在场内戏谑笑闹,增加场内喜剧气氛。这样,走一程,耍一程,每晚一般要耍三、四场,有时还串村演出,每耍一场,所在地的单位或主人赠以烟茶、糕点之类的礼物,放鞭炮表示谢意。
    沿终南山一带流行的秧歌,表演生动活泼。民国以前流行于南宋村附近的“热蹩”(“蹩”在户县方言是蹦的意思),实际上是一种最古老的舞蹈形式。演员们化装成各种花面人,饰以古彩装,随鼓声起舞,多是简单的即兴表演,间以唱调。这种形式解放前夕已濒灭绝,近年重新发掘。
    敲锣鼓,春节期间几乎村村都有,而且多在夜间。县北凿齿村一带常两村对敲,黑明几天不停,夜阑人静,声闻十数里。鼓调鼓法很有讲究,县南多是“满山跑”、“紧三敲”,群众称为“出山水”(太紧);县北一带的鼓调悠扬动听,就中以渭丰公社留南村、光明公社孝义坊、大王公社梧村一带的“十样景”最有名。“十样景”的鼓法是:凤凰单展翅,鹦哥上架,狮子滚绣球,二龙戏珠,孔雀开屏,龙斗虎,孙猴翻筋斗,喜鹊啄食,黑狗跳门槛,黑驴滚蚒(chan)。同时配以文武乐器。文乐器有笙、箫、管、笛;武乐器有铙、号、小敲䥽、梆子等。文乐器现在多已不用。建国以来,组织大型锣鼓,一是各公社向县城送兵时,一是春节到元宵节期节,向县城、集镇(公社所在地)耍“社火”和“柳木腿”时。敲鼓时,乐手头上均戴统一的运动帽或白毛巾包头,额前插以日照(硬扇用来遮太阳),眼戴墨镜,身穿兰色线衣或绒衣,整齐划一。鼓一般二十到四十面排列两行,成百副铙围鼓而敲,并随鼓调上下翻飞。敲鼓以“十样景”为最好看,时而鼓槌打鼓边,时而鼓槌相互撞击,时而在手上来回颠倒,时而抛空,花样层出不穷,使人看得眼花缭乱。锣鼓最后是牛拉大鼓(也叫大堂鼓),响声震天,使人听了顿觉精神振奋,但不噪耳。锣鼓前边是红、黄、兰、绿各色彩旗,少则五、六十面,多则上百面,迎风招展,五彩缤纷。旗后是打“家什”和打梆子的。“家什”(念家私)也叫三叉板,长约70厘米,宽约5厘米,上边饰以人物,是一种打击杂耍乐器,一般两人扮成丑角模样,相对持“家什”边扭捏边打,看起起来饶有风趣。
    秧歌(不同于陕北秧歌)流传于户县沿山一带,也是逢年过节演出。秧歌实际是民间音乐和民间舞蹈的综合艺术,演起来又跳又唱,曲调是固定的。如《绣荷包》、《六月花》、《挂红灯》、《小放牛》等。词则是每次演出时根据需要新填。秧歌演员一般十多人,乐队也较灵活。这种形式在三十年代最为活跃。
    民歌流行在涝峪山区。1960年以前,唱的人较普遍,1960年以后唱的人逐渐减少。
    户县民间剪纸较为流行,逢年过节,窗户上、门楣上贴剪纸,结婚时新郎新娘住室、顶栅、墙围子也贴剪纸。其主要内容是花卉、动物,也有象征吉祥如意的“五蝠捧寿”、“三星高照”等。在户县农村几乎家家有人会刺绣。解放前一些人衣服、帽子、鞋、袜都绣有各种花鸟虫鱼图案;有些人制作的枕头、门帘、炕围也要刺绣装饰。另外箱子画、庙画、古建筑彩绘等形式在户县也较普遍。布老虎作为一种工艺品,造型各异,不乏佳作,常常作为给小孩作满月的礼品。这些民间艺术为农民画的诞生、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户县民间艺术概况·户县文艺创作
·户县文化艺术概况·解放户县战事记略
·工农红军和解放军在户军事活动·户县民国时期兵事
·户县清及清代以前兵事·户县民国义务兵制
·户县民国时期募兵制·户县民国时期兵役
·户县民国时期的治安机构·户县民国及民国以前的“民意”机构
·户县民国及民国以前的乡村建制·民国时期的政权机构
·明清时代的政权机构·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户县集镇
三秦影像 更多
陕西小吃-泡馍、凉皮、岐山面
陕西小吃-泡馍、凉皮
蔡伦墓
蔡伦墓
长安区陕西泥人
长安区陕西泥人
长安区九龙潭
长安区九龙潭
不同角度的王锁崖
不同角度的王锁崖
秦岭山顶
秦岭山顶
浓雾弥漫种的祥峪
浓雾弥漫种的祥峪
高陵昭慧寺塔
高陵昭慧寺塔
 最新资讯
· 户县民间艺术概况
· 户县文艺创作
· 户县文化艺术概况
· 解放户县战事记略
· 工农红军和解放军在户军事活动
· 户县民国时期兵事
· 户县清及清代以前兵事
· 户县民国义务兵制
· 户县民国时期募兵制
· 户县民国时期兵役
· 户县民国时期的治安机构
· 户县民国及民国以前的“民意”机构
图片热点
户县西寺沟(西寺峡)
户县西寺沟(西寺峡)
三论宗祖庭户县草堂寺
三论宗祖庭户县草堂寺
户县重阳宫祖庵碑林‎
户县重阳宫祖庵碑林&
户县金龙峡风景区
户县金龙峡风景区
户县活死人墓
户县活死人墓
户县化羊庙
户县化羊庙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
带宽支持:古城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