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兴平市服饰习俗
2011-11-5 14:51:32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民国时期,除少数富人和商人穿“洋布”、绸缎外,劳动人民大都穿自织的土布。农村妇女一般都会织布纺线,纺线车子、缠线拐子、织布机子,乃是家庭常备之物。有的自织自穿,有的纺织卖布。
    衣服颜色单一,男人冬季多穿黑色衣服,夏季穿白色衣服。无论单衣棉袄,多为“对门襟”,上面有用布缠结的疙瘩纽子。冬天有系腰带的习惯,有“三夹不如一棉,三棉不如一缠”的说法。裤子多为上腰、大裆、宽裤腿,俗称“两桶水”。有一种棉套裤,只有两条裤腿,上面钉有两条带子,编在腰里。妇女衣服颜色也较单调。年轻人多为红绿色,衣服多为大襟袄,从左边扣纽子,俗称“滚身”。镶有边子,如红袄绿边子等。城镇中男穿西服、中山服,女穿短衫、罗裙、旗袍、高跟鞋等。
    建国前,男人多穿粗布圆口鞋,冬天穿白布袜子。年轻妇女穿绣花鞋;老年妇女则穿尖尖鞋;小孩还有穿猫头鞋的。
    农村男人多剃成光头,冬天搂上白手巾,结一般打在后边,也有留“短刷刷”的。帽子有瓢瓢帽(商人戴的为尖顶,农民戴的为平顶),“火车头”帽。读书人在外边干事者穿长袍、戴礼帽。姑娘留一条长辫子,已结婚就在脑后留圆形发髻。名曰:“上头”。俗称“泡泡”。富家女人头上佩戴金银首饰,有簪子(俗称豆豆针)、钗等。穷家妇女以铜质环钗代替。上了年纪的妇女,头上戴一顶黑帽子,顶上别一簪子,胸前挂三絮子。
    建国后,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机械织布逐渐取代土织布。布料颜色、种类与日俱繁。卡叽、毕叽、华达呢、呢绒深受欢迎。70年代起,又时兴化学纤维织品,如涤良、涤卡、涤纶、涤丝、腈纶、中长纤维、锦纶华达呢等,坚固耐用,美观大方。1954年10月,国家开始对棉布实行计划供应,每人每年发给布票17尺,絮棉一份(8两)。到1984年1月,取消了民用定量布票,自由购买。
    建国初,服装式样变化不大,以中山装、列宁服为新颖。“文革”期间,若穿款式新颖、色彩鲜艳的服装,被视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因之,男女服装千人一色,万人一式。青年人以穿草绿色红卫服,戴军帽为时髦。80年代以来,服装款式优美,式样增多。农村青年人服饰已和城镇青年接近。男式有青年服、夹克式、军干服、运动服等,裤子有直筒裤、牛仔裤、喇叭裤、老板裤、窄腿裤。穿西服者日渐增多,女式有春秋衫、两用衫、运动服、拉链衫、各式大衣、毛衣、裙子等都已常见,戴手表的人已很普遍。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