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陈仓区乡镇企业兴起与发展(1)
2011-10-16 20:51:49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本县乡镇企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其最早萌于农业合作化时期,60年代是集体经济的组成部分(称多种经营),70年代川塬地区初具规模,80年代中期蓬勃发展起来。
    50年代后期,以公社或大队兴办的竹器组、铁业组、木工组等,主要服务于集体经济、生产小型农具。驮运队、副业队大家畜搞驮运;副业队以剩余劳动力给国营企业做小工获取劳务收入。此时,全县的乡镇企业尚处于“社队副业”阶段。
    60年代初期,川塬一些大队建立了旧式砖瓦窑;金河、县功一些大队兴建石灰窑,烧制白灰;且有少数大队开始办建筑队、水泥制品厂、面粉加工厂。1965年9月成立了宝鸡县社队工业领导小组,1966年12月改组为宝鸡县社队工业管理局,统一管理社队工业(今之乡镇企业)。
    60年代后期,公社相继办起了农具厂、修造厂,并逐步购置车床等设备,进行机械加工。千河沿岸的生产大队先后办起了砂石厂,採销沙石,收益可观。此间,以胶轮马车为主的迓输业蓬勃兴起,但社队企业仍然处于草创阶段。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强调以农为主,以粮为纲,搞单一经营,把农业以外的经营性收益贬为“资本主义尾巴”,人们对于商品经济是谈虎色变,噤若寒蝉。
    1977年,全县仅有社队工业609个。其中:社办142个;大队办467个。从业人员12459人,企业总收入1196万元。
    1983年,个体、联办企业蓬勃兴起。政府鼓励支持农民开展外引内联,兴办各类企业,是年,全县企业总数达2280个。其中:村办、联办、个体办企业1197个,从业人员44034人,占农村总劳力的16%。出现了21个收入上百万元的乡、镇。其中:上千万元的4个;500万元以上的4个。产品达400余种。益民奶粉厂的宝鸡牌全脂甜羊奶粉,达到特级品。有礼、永新造纸厂的产品分别获得全市评比第二名。运输业中的马车已被拖拉机、汽车代之;建筑业异军突起,乡、村建筑队、建筑公司应运而生。
    1985年,全县乡镇企业,从业人员75097人,占农村总劳力的30%。建筑业、建材业、造纸业和机械制造业成为本县乡镇企业的“四大支柱”。虢镇、杨家沟、阳平、宁王4乡(镇),企业尤为发达。4乡(镇)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1/7。耕地占全县总面积的4%,企业总收入则占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8%。此年,全县乡镇企业总收入23.39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62.5%。企业总收入上千万元的乡镇11个;上百万元的村44个。企业全员平均创收入3115元;向国家缴纳税金925万元。八鱼化工实验厂的G301氧化铁黄获省“优质产品”称号,远销国外。天王皮鞋厂男合成革通心皮鞋被评为省创新产品。
    各乡镇充分发挥各地区经济、地理优势,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企业布局。马营镇利用毗邻宝鸡市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机砖生产,全镇有轮窑13座,年产机砖7630万块,产值305.2万元。同时,与宝成仪表厂、七一信箱、六一五厂、陕棉十二厂等国营厂家横向联合,全年企业总收入1274万元,占到全镇经济总收入67.7%。天王镇企业总收入占全镇经济总收入59.1%。慕仪乡利用传统手工业优势,发展庭院经济,初步形成南凹的拌笼、新城的酒海、齐东的箩笼、齐西二的饮食、风朝擀毡做杈、东庄金银首饰、第四村建筑、第五村木器家具的商品经济格局。全乡传统手工业年收入338万元。周原乡186个企业,从业人员5993人,占全乡总劳力的37.6%,企业总收入1547万元,占全乡经济总收入的60.3%。其中建筑企业15个,从业人员2753人,占全乡企业人数的52%。阳平乡水泥制品企业31个,年产值3000余万元。亦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许多专业村,像宝丰村的多种经营、野寺村的磨粉饮食、东风村的电杆楼板、大帐寺的缝纫刺绣等。全乡有企业357个,从业人员3376人,占全乡总劳力的54%。企业总收入1708万元,占全乡经济总收入的83.9%。杨家沟乡1980—1984年企业总收入连年翻番,1984年突破千万元。此年底,全乡有企业634个,从业人员4004人,占总劳力的49%,总收入1865万元,占全乡经济总收入的76.2%。有5个村的企业收入逾百万元,巩家泉村以生产电石为龙头产品,企业总收入达677万元,在本县名列前茅。八鱼乡兴办企业295个,从业人员2386人,占全乡总劳力的31.4%。总收入1119万元,占全乡经济总收入的67.8%,乡农具修造厂年收入56万元,人均创利2012元。宁王乡有企业513个,从业人员5001人,占全乡总劳力60%,企业总收入1805万元,占全乡经济总收入70.6%。产品有砖、瓦、硅铁、淀粉、纸、毛毯、砖机、小瓦机、瓶盖、塑料制品、化工油漆等40余种。虢镇镇有企业316个,从业人员7152人,占全镇总劳力的68%,企业总收入芑664万元,占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的83.9%。企业总收入超过百万元的村11个,西堡村达638万元。村办企业8个。初步形成建筑、建材、造纸、化工四大行业。
    全县第三产业蓬勃兴起,集体、个体联办一齐上,建筑、运输、饭店、旅社、理发、修理、商业、服务、影剧院、娱乐场等迅猛发展,向社会提供多方面服务。迄1985年底,从事第三产业的乡村办企业185个,从业人员2349人。采取一引(引进产品、资金、设备、工艺、技术);二联(产销联合,组织管理、技术协作、转让、培训联合);三包(国营企业利用技术、管理优势承包企业,承包工艺技术,承包产品销售)方式,横向联合、互助互补,获得显著经济效益。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