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民俗首页 | 西安民俗 | 宝鸡民俗 | 咸阳民俗 | 铜川民俗 | 渭南民俗 | 延安民俗 | 榆林民俗 | 汉中民俗 | 安康民俗 | 商洛民俗 | 杨凌民俗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大荔县民俗风情大全 > 正文

大荔有个高明坡 上面秀才比驴多

2015-4-20 12:35:07   来源:三秦游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大荔县域内,多少年来广泛地流传这样一句俚语:“上了高明坡,秀才比驴多”。那么,高明在什么地方呢?高明在该县北部有一条像弯镰一样的、横贯东西的黄土塬上。这个塬名叫铁镰山。铁镰山的东段有一个辖22个行政村的高明镇,俗称———高明。 
    高明镇距大荔县城40公里以外的东北一隅,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4公里,最高海拔530米,是鸡叫听三县(澄城、合阳、大荔)的穷乡僻壤。要到这儿来,无论从哪个方向,都得上一个大坡。  
  靠天吃饭 耕读传家
  高明镇因驻地西高明村而得名。《大荔县地名志》载:“唐乾元年间(公元758年),山西居民迁此建村,因地处铁镰山东段之巅,视野开阔明朗,故曰高明。”《高明乡志》载:“其村(西高明村)名由,因位于镰山之巅,南踞峻岭,有建瓴之形;北面低洼,有居高临下之势,东望平畴千里,旭日东升,故名高明。”在这历史的皱褶中,笔者读出了高明的昔日:“之巅”也,就是最高的地方。最高的地方,常常是缺水的地方。地下水位最深处达120多米,最浅处也在40到50米左右。没水的地方,庄稼人就得靠天吃饭。靠天吃饭的生存系数就大大降低。所以,自古以来,高明人精耕细作,惜水如金,而且广谋生存之道。读书改变命运就成为首选,因而素有耕读传家的习俗。“学而优则仕”,于是就成为庄稼人教养子女的精神信条。笔者走访过本县一位学者王培堂先生,他出示了珍藏的《东高城王氏家谱》。在十四世廪生王文鸿撰写的《四修王氏家谱序》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其前此虽不乏黉(hóng)序继美,要不甚显烁,惟自乾隆五十四年修缮后,不惟贡监森列,泮宫兢游,并且增廪双齐名,科甲巍巍荣登,簪缨济济,在朝板中几推为文物之区,衣冠之乡。”“文物”一词《辞源》注有“礼乐典章制度”;“衣冠”《辞源》注“犹言文明礼教、斯文。”管中窥豹,不难看出高明乃是一个“耕读传家”的文化之乡。  
  班门弄斧 下坡磕头
  高明是文化之乡,所以多有文人墨客。24个村中,村村都有秀才、举人若干。有的是弟兄,有的是父子,同门之中,有二三人的也不乏其例。受手头资料所限,仅以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以后部分村子为例,东白池村有拔贡郭怀亭、生员任明初、廪生雷铭丹;东高城村有廪生王少卿、王文鸿、王耿光、王子诚;西高明村有举人张雄飞、张星瑞;南刘村有举人刘映黎;王彦王村有举人王会昌、生员王思洵、王允德;平罗党村有生员党品三、黄埔军校七期学生党克俭;平罗雷村有生员雷仲山;北白池村有拔贡张子甲、张星斋等……
  俚语中所谓的“秀才”,唐宋时为一般知识分子的通称,而明清时代对于通过府、州、县考试的生员才称秀才。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清政府实行新政,废除科举,随着时代的变迁,“秀才”内涵延伸至只要是“读书人”都可称为“秀才”,抑或是优秀的人才也称为“秀才”。他们因生活从军、从政、从商、从教、从医等等,当地群众称他们是在“外边干事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政治运动较多,党委和政府派出的工作组大多不愿到高明去。因为难免在开会时,他们读文件常读错字,写标语、出黑板报时,错别字也时常被那些扛锄头、戴草帽、其貌不扬的庄稼汉当场指出,弄得他们异常尴尬。其中有工作组某君,一日在农家吃派饭,正值学生放学回家,见到身穿“四个兜兜,九个钮钮”制服的工作干部,说:“叔叔,这个字我不认识,你给我教一下。”这位工作干部回过头来,不屑一顾地看了一下娃指着书上的“倩”字说:“青字么!”刚从地里回来的娃他父亲,一看就明白是咋回事,笑着说:“青字左旁立个人,念qian,不读青字音。”此工作干部听后羞愧不已。
  还有一个真实故事,那是一个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人人“语录不离口,本本不离手”的岁月。有位县上某部门的负责人在一个村里当工作组长,平日好吃懒做,专横跋扈,群众敢怒不敢言。一日他带领干部、社员学《毛选》,为了显示他的学问大,学习前背了一首毛泽东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把“浣”(huan)读“完”,把“翩跹”(pian xian) 读“扁千”,把“有于阗”的“阗”(tian)读成“真”。过后,村上有人把他读毛主席著作念错字,认半个字的事反映给县上的领导,说他对毛主席不忠。后来,县上给了他处分,撤了工作组长的职。他骑着自行车,后边衣架上捎着铺盖卷下了高明坡,将车子往旁边撑好,对着高明坡跪下,叩了三个响头,连连说道:“再不来了,再不来了!”  
  秀才比驴 文化一绝
  虽说是一段小插曲,但折射出高明人尊重知识、尊重文化,将“耕”与“读”有机地融会在一起。他们办义学,设塾馆,尊师重教,构成具有高明特色的耕读文化,并通过秧歌、社火、锣鼓、戏剧、绘画,做诗文,撰对联,打油诗等文艺形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宣泄情感、弘扬正义、鞭挞邪恶,展示淳朴,深厚的文化底蕴,笔者寡闻,知之甚少,在众多的文化人中,近代仅知其一二,不能表现万一,诸如著名书法家东高城村的王庆伯、王彦任村的任步武、李荷香夫妇,著名画家西高明村的张仰俊、平罗雷村的雷长安,作家王吉呈,闻名遐迩的老中医西白池村的岳玉天、平罗党村的党仙洲、东白池村的雷金有……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大荔县委大院的干部中,就有高明籍达17人之多。军界、政界、商界、教育界,更有出类拔萃的,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是他们网织了高明耕读文化的经纬。从这个意义上讲,可取的、可探寻的东西很多,不仅仅只是用一个“驴”的比喻就可追溯出渊源来.
  再说“驴”。对于贫穷的高明人来说,农耕文化给予的经济基础实在太薄弱了。高骡子大马,寻常百姓家别说买不起,就是买下也养不起。牛虽然好养,但也价格不菲。对于一个小家来说,唯有小毛驴耕耘既可使役,外出亦可代步,所以小户人家养头驴是很普遍的。
  “驴”又是一种个性极强的家畜———犟。社火的表演中有“打犟驴”的节目,俗话有说:“你犟得像一头驴。”因而,“犟驴”同认死理,讲规矩,讲原则,非礼勿视,非礼勿动的“秀才”链接在一起,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执著、顽强、有毅力、有忍性、能吃苦、能耐劳的精神品质就不为怪了。到底高明有多少“秀才”,多少“驴”,笔者未做详细调查,大抵可以这样估算,养两头驴的户不太多,养一头驴的也不少,但在一家之中,上学读书的可能是一二人,三五人,没人读书的家是极少极少的。从这个估算中,读书人自然要比“驴”多得多了。如此说来,“上了高明坡,秀才比驴多”不再是被误解为讽刺挖苦高明人读书的贬义词,而是褒扬高明人勤学、吃苦,善于顺应环境的贴切评语。
  本文绝非强词夺理,更非替高明人张目,只是借以从文化形态上做个阐述而已。
  主持人:“上了高明坡,秀才比驴多”到底是褒是贬?记者也访问了该县很多“学究”,绝大多数认为它不是对高明坡上秀才的贬损,而是一种嫉妒的爱称。诚然,高明人多少年来也确实了不起,因文化底蕴深厚的缘故,在改革开放以后,就依据自身环境抓住了一个大商机,在周围乃至本县,率先大面积栽植苹果树,一下子闻名遐迩,家家户户的楼房几年间纷纷拔地而起,让周围乡镇村民确实眼红了一阵子。仅每年的农林特产税,就承担了全县财政的相当一部分,理应是该县的骄傲。今天的高明坡上,地理条件虽然变了,但“秀才”文化氛围仍然“辘轳还是辘轳,井绳还是井绳”。对此好奇者,不妨到此一游。但是,记者在此特别提醒你,千万别再犯下坡磕头的错误。否则,会贻笑千年的。
 


编辑:秦人
大荔县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美丽的大荔沙苑 大荔沙苑 大荔县甜水沟遗址
同州湖公园 烟雨迷蒙朝邑镇 一抹绿色的盐池洼
金明民俗博物馆 唐玄宗与王仁皎墓 大荔县旅游景点:大荔县古文化遗
大荔县旅游景点:大荔十二景 大荔县旅游景点:沙苑 大荔县旅游景点:王仁皎墓
大荔县甜水沟遗址[图] 大荔黄河滩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 大荔县九龙庙(池)遗址
大荔县美食 更多
大荔枣肉沫糊
大荔蜜汁轱辘
大荔月牙烧饼 大荔枣肉沫糊
大荔蜜汁轱辘 大荔水磨丝
大荔炸果 大荔茶食——油炸面
大荔县美食:金丝蜜 大荔饮食一绝——十
大荔石子馍[图] 大荔蜜枣晋糕
大荔县特产 更多
大荔蜜枣[图]
大荔县特产:优质小麦
大荔蜜枣[图] 大荔县特产:优质小
大荔县特产:芬芳香 大荔县特产:香菇家
大荔县特产:银海连 大荔县特产:银花绽
大荔县特产:沙底辣 大荔县特产:七彩仙
大荔县特产:沙苑芦 大荔县特产:琥珀玉
推荐信息  
·凤翔节令文化风俗
·凤翔民间生活忌讳
·合阳农村见闻:龙口夺食[图]
·非遗奇葩 流传千年的风俗——药王山“二月
·香山佛教文化旅游节[图]
·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
·陕南民俗:“杀年猪”与吃“泡汤”习俗
·2013版陕西省庙会地点、名称、会期选集
·儿时的记忆——老式爆米花机[图]
·西安亲戚之间的称谓习俗
·西安社会交际时的称谓
·西安民间称谓习俗
·西安家庭习俗
·西安家族习俗
最新更新  
·朝坂英华
·嫁妆
·大荔“四百八十寺”
·阿寿村南社人家正月十三“烧社火”
·百孝故事里的大荔人
·千年大荔第一人
·三水磅礴汇大荔
·千里送京娘
·羌白那些人那些事
·说说大荔的“党”姓
·大荔历史上的“第一景致”
·大荔的龟形古城
·血故事
·关中百怪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民俗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mins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