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乐坡下车户多,我拿挂钩拖上坡。三五里路不算远,五分一毛价好说。赚到零钱交给妈,妈却攒着不叫花。今日再看长乐坡,已无昔日挂坡客。”
挂坡是兴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西安特有的一种“劳务”现象。挂坡人主要的吃饭家当是一条带有铁钩子的绳索。他们伫立在西安一些较长、较陡的马路坡下,每当有拉架子车送货的车夫将要上坡时,挂坡人便摇动手中的铁钩不断地吆喝——“挂坡咧,挂坡咧!”他们期待车夫雇佣,然后二者协力拉架子车上坡。
当年西安坡度较大的马路主要分布在城乡接合部,如韦曲坡、龙首坡、长乐坡等,在这些坡道中,数长乐坡最有名气。长乐坡东起军工厂铁路专用线桥墩下,西至幸福路十字,全长近一公里,可谓是坡长路险。人力架子车、甚至连单辕马车经过时都会望坡兴叹。而拉架子车的通常都是单人车夫,若货物较重且无帮手前拉后推地上坡,难免人车“闪”到半道上的厄运。于是乎,挂坡客应时而生。西安的挂坡客多是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也有一些初中生加入其中,他们不为别的,就是挣点钱补贴家用或者吃个零嘴。挂坡的酬劳依据坡道的长短、坡度以及货物的轻重而定,从三五分钱到八分一毛不等。笔者亦曾在长乐坡与伙伴一起挂坡,活多时,一天能赚到两三毛钱,胜似过大年。
俱往矣,今天的长乐坡已是平坦宽阔、车流如织,鲜见人拉的架子车了,真可谓“今日再看长乐坡,已无昔日挂坡客”。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