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民俗首页 | 西安民俗 | 宝鸡民俗 | 咸阳民俗 | 铜川民俗 | 渭南民俗 | 延安民俗 | 榆林民俗 | 汉中民俗 | 安康民俗 | 商洛民俗 | 杨凌民俗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大荔县民俗风情大全 > 正文
87年统计,分布在农村的酿醋户有62家,扈家乡晁邑坊村就有醋坊30多家。
    县副食公司副食加工厂17个,年产食醋513吨,锦华食品厂在城内集圣巷设置酿醋车间,拥有瓷瓮2000多条,是全县酿醋最大厂家。
    磨坊
    磨坊俗称面坊,民国时期全系畜力拉磨,仅有少许外来机制面粉。城镇机关、学校、部队、商号、居民所需之面粉,均由专业面坊加工供给。
    民国二十二年(1933),大荔城内有面坊7家,民国三十六年(1947)增至60家,绝大多数采用原粮兑换,根据顾主要求的面色黑白,每百斤小麦兑换面粉70至75市斤。
    民国二十二年(1933),朝邑城内有面坊10家,三十一年(1942)增至52家,月加工小麦765石(每石280市斤),出面粉56300斤。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平民有面坊3家,二十四年(1935)增至10家,三十六年(1947)后减为3家。
    建国初期,面粉加工仍以土磨为主。1956年大荔城关有专业面坊31户,从业人员55人,牲畜102头,石磨58付。月加工面粉85万市斤。朝邑城关有专业磨坊25户,从业人员42人,牲畜68头,石磨41付。
    机器磨面始于1958年,最先安装3台小钢磨,每台每天可加工面粉2000余斤,70年代中期,全县集体经营的磨面机达1500多台,遍及全县各个社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原队属机磨全部下放承包,私人购置大型机磨亦有所增加。1989年底全县共有大小型机磨1800多台,面粉加工已全部电动机械化。
    酒坊
    “种黍酿酒”历史悠久,一般通称“烧锅”、“烧坊”。民国时期,大荔县政府《政绩比较表》记载:大荔酿造业历年发展情况,大体上保持在150家左右,朝邑酿造作坊在160家以上。
    县北何家庄(今南、北黄村)、羌白、长安屯,朝邑的安仁、两宜、伯士及东王寨等,均开设烧坊多处。民国三十年至三十六年(1941~1947)仅东王寨1村就有烧坊30余家,较驰名者有靳狮子、刘东喜所酿之酒,醇香味正。
    地方酿造白酒,多系自销,以糜、谷、玉米兑换,一般8~9斤粮食兑换白酒1斤。1953年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后,私人酒坊随之停业。
    染坊
    明、清两代,大荔、朝邑各集镇均有染坊,至清末更趋发达,民国时期,大荔城关红楼巷、羌白、阳村,朝邑城关、安仁、两宜、泊子、西寨、迪村等设有染坊约40家以上。
    染料为土靛,染坊依户主要求,按颜色深浅,分为二分、一分、半分。即深蓝、浅蓝、月白三种颜色,按质论价。
    民国二十年(1931),硫化青合成染料煮黑、煮蓝上市,农家妇女皆能自染。50年代后纺织工业发展,农民自纺自织逐渐减少,私人染坊亦随之停业。
    皮坊
    大荔旧为同州府治,皮毛业极盛,所硝制的皮货,独具特色。唐开元年间(713~741),已成为地方官进上贡品,以“同州开元贡绉纹吉莫皮”著称(《元和志》)。清道光时(1821~1850),“县西羌白镇为皮货所萃,每岁春夏之交万贾云集”(《大荔县志》)。
    同州皮货,大部原料来自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兔皮)等地,在本县硝制加工而成。
    皮货从选料、硝制、浸泡、鞣革到晾晒、裁剪、缝制等一系列工艺,都有严格要求,尤以水质浸泡皮擅具独特优势。
    据史料记载:同州皮货最盛时,全县有皮货作坊150多家,遍及全城和周围附近村庄,皮货成品分长袍、马挂、旗袍、女袄等。行销平、津、沪各大城市,远至海外土耳其、英国。
    民国二十二年(1933)皮革作坊仅剩20多家,抗日战争期间,日机轰炸大荔城区,尔后向大后方空袭频繁,生产瘫痪,作坊有些西迁,有些歇业,从此一蹶不振。
    晒盐
    明正德《朝邑县志》载:“唐太宗贞观四年(630)驾幸盐池”。《陕西通志》云:“盐滩既广,盐质亦厚,开办迄今,最利民食”。
    民国元年(1912),朝邑县知事刘芹圃、士绅张复初、张子甲、杨明甫等集银6150两,开厂制盐,成效颇大。民国二十一年(1932),陕西省建设厅厅长李仪祉,鉴于食盐多仰仗外省,曾与陕西省银行合资,指令李仲符开设富秦盐厂,仿照潞盐制造方法,成绩卓著。抗日战争初期,海盐、潞盐各产区相继沦陷,豫、陕食盐告急。《大公报》曾载文呼吁:朝邑盐滩,规模宏大,敦促社会开发。继后盐厂日渐增多,盐质逐步提高。民国二十三年(1934),经塘沽久大精盐公司化验,含氯化纳67%,民国二十七年(1938)西京化验所化验,含氯化纳81%。
    民国三十一年(1942),晒盐厂由数十家增至154家,年产盐73302担(每担100斤),除销售本省东府各县外,还远销商洛、鄂北、豫西一带。
    朝邑产盐分三种:
    (一)晒盐 取卤水放晒池,用日光蒸发水分而成,每年产期为4~7月,以盐池洼最多。
    (二)锅盐 俗称锅板盐,取土经水过滤,放入锅内熬煮而成,朝邑各滩每年四季均可产制。
    (三)煎盐 初则与锅盐制法同,成盐时另置蓄卤池或缸内,则成小盐粒,四季均可制造,东滩新立庄最多。
    民国三十五年(1946)后,销路日趋缩小,加之晒熬成本高,税率重,潞盐、海盐相继输入,致盐业停产。

编辑:秦人

大荔县酿造作坊

2012-9-6 23:40
    油坊
    清代至民国,油脂、油料加工全系土法生产,设备简陋,劳动量大,出油率低。据《平民县志》载:“落花生,种者愈多,山东客民取以榨油,民初油坊增至四五十家”。大荔城南眭家、王家、成家,城西阿河村,城北扈家等村均为土油坊聚集之地。民国三十二年至三十四年统计(1943~1945)大荔全县有土油坊77家,朝邑城关什南,洛南之南留村,县北之雷村、两宜、安仁等土油坊在60家以上,还有少许加工小磨香油。
    建国后,1954年实行油料统购统销,国家成立油脂公司,对土油坊生产严格控制和管理:一是签订合同,国家委托加工;二是政府规定每百斤棉籽出油率,按出油率兑换棉籽。
    1956年原大荔土油坊年末发展到60个(县供销社营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营37个,私营20个),月平均榨油料12万市斤。朝邑土油坊年初47个,年末发展到85个,其中有24个给国家加工食油。
    60年代初,逐步由国营机器榨油厂代替。
    醋坊
    本县地方制醋历史悠久。县南之饧村熬糖户曾遍及全村,遂有命名饧村之说。醋分糖醋、米醋、麸皮醋、柿子醋、包谷醋等。民国时期,朝邑三皇庙前醋坊,大荔司令部街醋坊,新开街醋坊,醋酸味浓,深受群众欢迎,久销不衰。
    19:07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大荔县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大荔县旅游景点:大荔县古文化遗 大荔县旅游景点:大荔十二景 大荔县旅游景点:沙苑
大荔县旅游景点:王仁皎墓 大荔县甜水沟遗址[图] 大荔黄河滩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
大荔县九龙庙(池)遗址 大荔县朝邑文庙遗址 大荔县般若寺和金塔寺遗址
大荔县长春宫遗址 大荔县通灵陂遗址 大荔县龙首渠遗址
大荔县蒲津浮桥遗址 大荔县永丰粮仓遗址 大荔县朝邑县城遗址
大荔县美食 更多
大荔枣肉沫糊
大荔蜜汁轱辘
大荔月牙烧饼 大荔枣肉沫糊
大荔蜜汁轱辘 大荔水磨丝
大荔炸果 大荔茶食——油炸面
大荔县美食:金丝蜜 大荔饮食一绝——十
大荔石子馍[图] 大荔蜜枣晋糕
大荔县特产 更多
大荔县特产:优质小麦
大荔县特产:芬芳香瓜
大荔县特产:优质小 大荔县特产:芬芳香
大荔县特产:香菇家 大荔县特产:银海连
大荔县特产:银花绽 大荔县特产:沙底辣
大荔县特产:七彩仙 大荔县特产:沙苑芦
大荔县特产:琥珀玉 大荔县特产:圣女仙
推荐信息  
·2012版陕西省庙会地点、名称、会期选集
·岐山县岐山祝寿习俗
·临潼婚姻习俗
·略阳杀年猪吃泡汤习俗
·靖边闹秧歌习俗
·靖边人日常忌讳
·华县的衣食住行
·白河县元宵节
·石泉县春节玩狮子龙灯的习俗
·镇安回族的饮食风俗
·风趣的镇安婚俗
·绥德哭坟民歌
·绥德丧葬仪式民歌
·绥德丧葬习俗
最新更新  
·大荔县古道
·大荔县航运历史
·大荔县古代邮驿
·大荔县集贸市场
·大荔县上九会
·大荔县“娘娘庙会”和“青黄会”
·大荔县九龙会
·大荔县五豆会
·大荔县集会、庙会
·大荔县农民体育运动
·大荔县乞巧节巧芽的种法
·大荔鹣鹣馍的习俗
·大荔“糕”——展示小媳妇、大姑娘心灵手巧
·大荔县土布制作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民俗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mins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