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研究>>正文

黄学峰:培植文化产业 促进科学发展

2015-8-4 16:34:00  来源:宁强县旅游局  进入论坛

 

培植文化产业    促进科学发展

[文/黄学锋]

 

文化产业是当前极具发展力的朝阳产业。宁强历史积淀厚重,地方文化丰富,具备发展文化产业的先天优势。通过深入调研,我认为,要实现县域经济突破发展、可持续发展,加快培植文化产业,繁荣地方文化经济是战略选择。

一、大文化与大战略

文化产业是战略产业、朝阳产业。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重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格局逐步形成,文化真正成为一种资源、一种优势。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是文化的竞争。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没有文化创新的持久推动,在竞争中就要落后,就要被淘汰。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都纷纷把提升文化竞争力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在美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以美国为例,1960年以后,美国三次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次次都在加大文化产业比重,促进文化产业从边缘产业直入国家经济核心产业,文化产业占GDP比重由3.1%逐步上升至26.2%,电视电影、音像出版等文化产业成为美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美国经济保持了104个月的持续增长,通胀率、失业率却连年下降。在我国,文化产业正由探索起步、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开始步入加速发展的新时期,文化生产力已得到很大的解放和发展。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长速度年年都在两位数以上,大大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在北京、湖南、广东、陕西等省市,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化产业是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从区域条件讲,宁强处于西部内陆地区,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条件落后,缺乏工业上下游产业链和科技支撑,缺乏相对开放的投资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县域经济发展。然而,宁强历史建筑、文物古迹、地方小吃、奇石文化、宁强傩戏、书法篆刻、文学创作等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资源却因为相对封闭的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发展,为培育文化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从政策环境看,省委、省政府确定了陕南限制工业发展、壮大绿色产业的发展思路,随着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宁强承担了向北京供水和水源地保护重任,因此,未来发展工业必然受到制约,而文化产业属于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高的朝阳产业,完全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从经济现状看,我县经济三产比重仍不协调,农业经济落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工业经济主要集中在矿产开采加工领域,依赖资源性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弱,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现象严重,经济结构不合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力培育文化产业,增加文化产业经济比重,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社会就业,带动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实现突破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近年来,国家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和产业项目。2005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20057月,文化部、发改委、商务部共同颁发了《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2007年,国家出台“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大了对文化产业扶持力度,这些都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今年宁强县被文化部确定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该保护区的设立,对于保护当地羌族文化、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宁强独特的、丰富的文化资源,一旦通过产业化的方式显现出来,就会释放出巨大的产业能量,经由市场导引就会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强有力地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二、优势与潜力

宁强文化积淀厚重,历史遗迹众多,文化底蕴浓郁,中原文化、巴蜀文化、氐羌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塑造了独特的宁强文化,宁强县也被外界公认为“文化大县”,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历史文化源远留长。宁强古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秦惠王经此而灭蜀,诸葛亮经此而伐魏,唐明皇越境以奔蜀,刘子羽在此抗金,至今古驿道遗迹犹存。唐代的李白、杜甫、岑参,宋代的陆游、文同,清代的王士祯、何绍基以及近代的于右任、罗章龙等人都曾留下吟咏佳作。震惊中外的燕子砭教案发生于嘉陵江畔,陕南最早的中共党组织成立于宁强汉水之滨,红军长征在宁强留下许多石刻标语和珍贵文件,这些都为培育、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浑厚的历史基础。

二是地方文化特色鲜明。宁强语言、服饰、饮食、民居建筑、风俗习惯、节庆礼仪、民间艺术、手工技艺等方面至今仍保持着浓厚的羌族文化特色,宁强山歌、宁强傩戏等民间歌舞极富地域色彩,宁强石刻、宁强书画独树一帜,成为文艺界知名的“宁强现象”,宁强小吃名类众多,农村“八大碗”让外地游客赞不绝口,宁强核桃馍、麻辣鸡、假鱼、根面角、端公戏相继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强奇石或形奇、或色艳、或质佳,嘉陵江流域的卵彩石和秦巴山涧的龙骨石、竹叶石、生肖石、文字石、象形石,成为各地石友的珍藏品,独特的地方文化必将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珍贵资源。

三是群众文化氛围浓郁。宁强山川交错,自然环境复杂,宁强人民在艰苦的劳作之余,通过书画、歌舞、小说、诗歌等文学文艺创作来抒发情感,讴歌生活。文学方面,基层群众自发创办了《汉源》、《三泉》、《金牛道》、《巴山情》等杂志,群众自编小说、诗歌、农画等成为主要内容,老百性最喜爱的乡村读物。从民间社囱走出的文学爱好者,部分已走出汉中,走出陕西,有二十八人在市以上文学大赛中获奖四十二次,发表各类文学作品二千余件。音乐方面,以王安国、秦学民为代表的一批词曲作者从民间音乐中脱颖而出,宁强音乐文学学会、汉源乐团不断兴盛壮大。美术书法方面,以赵世均、苏万强、文杰为代表的一批民间画家形成知名了宁强画派,梁新云、陈华春、刘军等一大批本土书法家相继涌现,成为汉中作品最多、获奖最多的团体。

四是外界知名度高。近年来,宁强高度重视对地方文化保护、发掘和宣传工作,在外界知名度越来越高。宁强羌州茶艺表演队、宁强傩戏表演队多次到西安、兰州、永靖、福州等地交流表演,有效促进了宁强文化产业的交流和发展。王安国个人作品音乐会在汉中成功举办,百余件音乐作品分获“五个一”工程奖和省、市奖项,《女巫的魔法》、《歌殇》等数十篇中长篇小说相继出版,汉源书画院的成立,共同形成了文艺界关注的“宁强现象”。以魏辅唐传奇、魏氏宅院、回龙场建筑为文化底蕴的青木川古镇享誉省内外,成为汉中知名的旅游景点。

三、思路与对策

(一)行政驱动,创造环境。文化产业要得到快速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发展思路,通过强有力的行政引导,才能使文化产业科学有序地发展。当前一是要加快编制全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确定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阶段性建设任务。二是要加快对宁强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抢救工作,安排文化、档案、史志等部门成立宁强文化资源调查工作组,对宁强饮食文化、民居建筑、民间艺术、手工技艺、文物档案等重要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整理,对宁强现有民间艺人、艺术人才以及文化界知名人士进行调查统计,建立宁强文化艺术人才库,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三是要制定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对从事文化产业开发的企业在税费上予以减免,对文化产业取得重大进展的单位和个人从财政拿出资金给予奖励,形成重文化、促文化、兴文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项目拉动,市场运作。项目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文化产业要取得突破,必须要在项目上大做文章。当前,我们可将项目分为两大类,即招商引资项目和国家投资项目。招商引资项目方面,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要结合产业发展规划,精心编制一批切实可行的、能吸引外地投资商的好项目,比如青木川古镇、宁强小吃、汉水奇石、宁强地方戏表演等开发项目,通过市场运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国家投资项目方面,要紧紧抓住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有利机遇,紧紧抓住实施《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纲要》的契机,积极申报宁强小吃、风俗习惯、民间艺术、手工技艺等抢救保护项目,争取国家资金促进文化产业发展。通过一系列文化项目的实施,使来宁游客看能看到青木川古镇、众多历史遗迹、傩戏和茶艺表演,吃能吃到宁强乡村“八大碗”以及种类繁多的地方小吃,购能购到别无仅有的汉水奇石和民间工艺品,促进文化产品的市场转化,真正使文化产业经济兴盛壮大。

(三)载体带动,宣传推介。近年来,民间文化会展成为一个有效宣传地方文化的载体,成为一个拉动产业发展的平台。以汉中为例,西乡县成功举办了茶叶节、樱桃节,南郑成功举办了菜花节,通过文化会展有效促进了地方主导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宁强也可依托独特的地方文化,举办宁强小吃节、羌族文化节、宁强奇石展等地方文化会展,以此来加强对外宣传,提高宁强文化知名度。要加快培育组建宁强茶艺、原生态山歌、地方傩戏、羌族服饰表演团队,主动走出去,积极面向北京、广东、福建、湖南等先进文化省市宣传宁强地方文化,吸引外省优秀文化企业参与宁强文化的开发、包装,推动产业经济发展。

(四)龙头牵动,突破发展。在培育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来谋划文化产业发展,采取政策倾斜、资金扶持、部门帮建、领导包扶等措施,精心培育壮大一批文化企业,使其尽快发展壮大,带动整个区域的文化产业化水平的提升。要进一步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政策,不断拓宽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与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五)多方联动,激发活力。宁强文化之所以兴盛不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群众喜爱文化、参与文化。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文化发展与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形成政府、企业、民间团体、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共同推进的产业氛围。一是要鼓励民间创作,由县文联牵头,每年对民间歌舞、诗歌、小说、书画创作进行评选表彰奖励,激发民间群众文化的创作潜力;二是要树立科学的民间文化导向,加强对《三泉》、《金牛道》等民间刊物的指导,在资金上给予一定扶持,将刊物办成可读性强、民间文化浓厚、群众喜爱的读物;三是要开展丰富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农村秧歌表演、山歌比赛、农家菜比拼等群众文化活动,营造和谐、健康、进取的农村精神生活,也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作者系宁强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或用微信,添加朋友,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