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两代“麦客”的传承

2015-6-10 6:03:00  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进入论坛

6月9日,天气晴朗,今年西安“三夏”又拉开了大幕。在蓝田县聚庆村,一望无际的麦田里,金灿灿的麦子在蓝天的掩映下发出灿灿的光亮,有利的天气加上去年播种时好的土墒,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今年70岁的老“麦客”马有成和他的孙子马永利在金黄的麦田里开着去年新买的收割机,不一会就收了好几亩地,收割后的麦茬也随即翻入地下。

这几年,传统的“麦客”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作为一个下了岗的老“麦客”,老马仍喜欢在“三夏”时来到田边看看,这场景让他能想起过去那段虽然劳累却充满欢乐的日子。

三十年前,蓝田聚庆村村民马有成年轻力壮,割得麦总比别人多,是远近有名的职业麦客。每当收麦的时候,他就一路从东向西,从关中道一直走到甘肃、青海,历时三个多月,往返1000多公里。老马说:“那时,由于害怕下雨,地里的麦子收不上,每一天都是虎口夺食,跟打仗一样。几个月后,回到家,人黑的都认不出来了。”看着现在机械化作业,老马充满了感慨:“当时,干得再好,一天也就是收割一亩地。现在,有了收割机,几天的功夫就全部收完了。”

当时虽然苦,但让老马仍留恋,他说:“每次收完麦,一群‘麦客’在田间地头吃着面,吼着秦腔,聊着天,其乐融融。”

如今,老马已是古稀之年,地里的活是干不动了。但收麦时,他仍爱提着镰刀,走到了田边。他说:“种粮不容易。田里的地不平,收割机毕竟是机器,颗粒归仓还要请镰刀帮忙,机器收不到的地方,就要用手补一下。”

今年26岁的马永利,从小就听爷爷讲“麦客”的故事。受爷爷的感染,马永利也决心做一名农机手。去年,趁着国家的农机补贴政策,马永利花了16万元,添置了一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加入到了农机手的行列。

在马永利眼里,与传统的麦客不同的是,他们这些现代“麦客”没有镰刀、石磙、麦垛,却是跨省作业、以一当百的大型联合收割机手。“现在有了最先进的收割机,以及农机通等GPS跨区作业仪,我能去的地方更远了。”今年夏收,马永利跟着跨区作业队从河南一路开回了西安,收完自己家乡的麦子,他还将一路向西,走过甘肃、宁夏等地。

马永利说,现在农机手通常从早上四五点开始收麦,一直到晚上十一二点才停下。白天,他们在驾驶室里五六十摄氏度的高温下作业,收麦时巨大的灰尘呛得人直咳嗽,从驾驶室出来,整个人都是黑的;夜晚,他们蜷缩在车厢或麦仓里休息。早饭在老乡家吃点稀饭、馒头,中午顾不上吃饭,晚上歇工后才随便吃点……

马永利说:“和爷爷相比,现在我们这点苦真不算什么,还能开着收割机去旅游。”

如今,像马有成那样以前活跃在关中平原上的“麦客”,已成为这片土地上渐行渐远的记忆了。爷孙两代“麦客”,用镰刀和机械见证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唯一不变的是他们共同传承并延续了这一使命——让丰收粮食颗粒归仓。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或用微信,添加朋友,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