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研究>>正文

陕西影视“年年有戏”“影视陕军”成为文化标识

2014-9-4 2:49:00  来源:三秦网  进入论坛

日前,一个“66位中国票房破亿导演票房排行榜”引起热议,66位导演三年来共创造出78部过亿元电影。电影明星众多,院线众多,票房收入巨大……这似乎说明着现在正是影视发展最好的时代。那么在全国影视行业都不断发展的今天,陕西影视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提升本土影视?记者特别采访到《她们的名字叫红》制片人李向红,一起探讨本土影视发展。

现状“影视陕军”正成为陕西文化标识

上世纪80年代,想展示文化传承的影艺圈开始注目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西部黄土高坡和草原戈壁。曾经的《人生》《红高粱》等反映西北乡土民俗风情的作品,在国内外银幕一时刮起了“西北风”,成为值得无数陕西影视人尊敬的辉煌,然而在此之后,陕西影视业迎来了一段长时间的沉寂。

经过多年来的摸索及不断努力,陕西影视正在逐步重拾昔日的繁盛,说起陕西影视现如今的发展,李向红很有感触。“据我所知,仅仅相关影视机构已经达到300余家。特别是近十年来,陕西省影视创作生产持续繁荣,年平均生产电影6部,电视剧20部,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六位,涌现出了一大批艺术精湛、思想精深、制作精美的优秀作品。”

不只是产量不断提高,陕西影视的质量也屡获好评。“从频频斩获国际大奖的电影《隐形的翅膀》、《图雅的婚事》、《白鹿原》、《钱学森》、《郎在对门唱山歌》、《她们的名字叫红》、《德吉的诉讼》,到电视剧《大秦帝国》、《胡杨女人》、《小麦进城》、《我在北京挺好的》等,这些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一体的‘陕西制造’影视剧,彰显出了影视陕军的实力和魅力,让全国无数观众为之落泪、感动、欢笑、思索,而在它们背后,更凝结着一大批陕西影视人的勤奋与才华、心血与梦想。”

除此之外,陕西影视剧在央视主频道播出也取得了重大突破。2013年9月份以来陕西省有三部电视剧《大秦帝国·纵横》、《聂荣臻》、《我在北京挺好的》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据悉,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每年播出的电视剧数量为12至14部,陕西省能够“年年有戏”、甚至“一年多部”,这是非常难得的,充分体现出陕西作为电视剧创作大省的强大实力。“影视陕军”正在成为陕西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品牌标识之一。

改善扶持创作群体打造产业链条

在李向红看来,陕西影视能够得到不断发展的原因,在于这片黄土地为影视发展创造了很多优良条件,“陕西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尤其是集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光辉灿烂的革命文化、壮美雄奇的山水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颇具实力的现代文化以及备受海内外关注的宗教文化等多种资源于一省,这些独特、丰富、至高、完整的文化资源无疑成为陕西影视人创作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宝藏。题材的丰富多样,使陕西影视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不仅在全国发声,更为古城打开了面向世界的窗口。”

陕西影视确实在不断进步,但李向红表示,我们的影视行业仍有一些地方需要去改善。“在电影方面,我们应当注意到:中小成本影片只能是电影产业的一个小部分,整个市场的高度和宽度,还是需要大片来支撑。以中影股份为例,2014年计划出品的影片数量达25-30部,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影片有2-3部,5000万-8000万元以上的约5-8部,其他制片项目约10-15个。由此可见,大制作的趋势是一种必然。”

李向红表示,如果能够协调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方式,通过抵押担保补助等多种形式,对符合条件的影视公司给予一定的信贷支持,引导商业影片的系列化开发、及其创作群体的培育,相信会有更多更好的院线作品出现。“我们可以借鉴北京、浙江、上海等地的经验,建立集影视拍摄制作、生态度假、观光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影视基地,吸引影视同行取景、拍摄以外,还能带来对陕西旅游的宣传,这也是一种新的有利尝试。”

发展剧本和宣传两手抓才能双赢

占据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陕西的影视行业正在蓬勃发展,如何让本土影视发展得更好,能更好的走向国际?对此,李向红表示,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电影行业的经验来看,电影、电视剧要有一个好口碑,首先需要有一个好剧本。

“2009年,我开始做电影,第一部是根据我省作家李春平同名小说改编、在紫阳拍摄完成的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是国内首个以自然县县名命名的实名制胶片电影。本片斩获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编剧、最佳音乐、最佳女主角奖,以及传媒大奖的最佳新人、最佳男配角奖,也在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东京电影节等国外多个电影节上获得好评。之后我担任制片人的另一部电影《她们的名字叫红》,在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将传媒奖评委会特别大奖收入囊中,本片讲述的是一个美国青年来到中国小城,他眼中的中国故事,感受中国文化、人民生活及遇到的爱情。这两部电影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将目光聚焦到了中国城镇,展示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和选择,从而挖掘人性的本质。我认为电影真正的出路就在于关注人、关注人性,就像西部电影的经典《人生》一样。可以说,电影的核心还是剧本,一个好剧本才是一个电影的灵魂。”

只有好剧本是不够的,影视行业的发展还需要从宣传角度下功夫,“需要注意的是一部影片票房的高低与影片的商业运作有着很大的关系。就像近期的小成本电影《老男孩猛龙过江》,就是凭借神曲《小苹果》话题爆棚,引发了观影热潮。新近电影《绣春刀》自上映以来,口碑持续走高,影迷观影热情高涨,但无奈,各大影院排片较少,导致上映七天只有5700多万票房。这些例子,也为我们本土影视发展提供了借鉴,作品在创作之初就一定要选好定位,即有针对性地发展不同类型的电影来满足观众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在探究影视作品艺术价值的同时,也要在宣发的环节下大功夫,才能在口碑和票房上获得双赢。”

创新微电影将成本土影视营养催化剂

在电影、电视剧等传统影视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微电影”这一新生行业也正以出人意料的速度进入人们的视线。自被誉为中国“微电影元年”的2011年至今,微电影以其特色的概念和出人意料的成片速度以及传播力度,在国内掀起风暴,已成为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陕西也一样,近年来,不断有各种微电影工作室陆续成立,带来了不少作品。

“随着微博、微小说、微访谈等碎片化的文本形式不断涌现,我们也毫无疑问地进入了一个‘微时代’。在影视方面,年轻的‘微电影’更是呈现蓬勃之势,强势攻占网络等平台一席之地。”李向红表示,“而与过去故事类短视频的草根身份不同,微电影在诞生之初就已具备电影专业化的高端气质。”

在李向红看来,微电影的不断发展与壮大是件非常好的事,它为本土影视开拓了新鲜的视角。“微电影之所以能在诞生后就得到飞速发展,源于它融合了幽默喜乐、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情节上符合当下人们对于精神自由的进一步追求。”对于许多年轻导演、编剧等影视主创人员来说,微电影更提供了不少锻炼的机会,为影视剧从业队伍注入了蓬勃的创作力。

“像刚刚成立的麦秆兄弟影视创作工作室。就是这样的一支力量,他们计划筹备的《理想正在加馍》《需要克里马擦》《泥地里腾空而起》等12部别具风格的城市精神微电影,将在新媒体时代转换一种叙事形式展示当下城市状态。我非常赞同编剧马上的观点,他认为‘这类精神微电影,具有金属般的锋芒,大刀阔斧的气势与砍伐性,而在立足本土的问题上,会主打城市牌,呈现城市人当下生活状态与生存感受。’我正在着手明年年初和秦小鹏导演拍摄一部《美人厨房》的电影,这部影片也是更注重与描写人的精神层面,通过各种的矛盾纠葛,彰显出当代青年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爱情观,更多的展示出城市人的精神状态。”

同时,相比较传统影视,微电影多是与视频网站、社交网站、各大论坛合作,这也为影视艺术带来了新的启示,“如今年初,互联网公司纷纷涉足电影产业,与电影的战略合作、并购、融资也纷至沓来,仅今年上半年就涉及资金规模超200亿元。毋庸置疑,微电影将成为陕西本土影视成长的营养催化剂。(记者 谢燕南)


编辑:秦人
关键词:陕西文化 影视拍摄 影视基地 影视公司 影视艺术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