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艺术人文>>正文

敦煌文化艺术展在蒙古:国交民亲心通

2014-9-1 11:27: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进入论坛

 

一名蒙古国观众在展出作品前 本报记者 朱永安 摄

本报记者 朱永安

“中蒙要做守望相助的好邻居”“中蒙要做互利共赢的好伙伴”“中蒙要做常来常往的好朋友”。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是习近平主席对中蒙两国关系的期望。时值习近平主席对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和中蒙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性时刻,为庆祝中蒙建交65周年暨“中蒙友好交流年”举行的中国文化周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举办。

文化交流如同涓涓细流,未必轰轰烈烈,却沁入人心,滋味绵长。作为此次中国文化周的开幕展览,“丝路拾珍——中国敦煌文化艺术展”引起蒙古观众热烈反响。记者亲历中蒙两国展览团队合作过程,彼此对友谊的珍视、对文化的热爱、对事业的奉献,在展览背后的细节之中印证着“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的深刻道理。

见证中蒙文化交织的轨迹

“丝路拾珍——中国敦煌文化艺术展”以横贯中西的丝绸之路为背景,选取了中国敦煌石窟艺术和青海热贡唐卡艺术杰作展现给蒙古人民。始建于公元366年的莫高窟,历经中国10个朝代连续千年的开凿,保存着巨大的古代文化遗产,此次展出的5尊复制泥塑、34幅临摹壁画和10件敦煌壁画乐器浓缩了敦煌石窟艺术的精华所在,其中不乏常书鸿、段文杰等著名学者、艺术家五六十年前的临摹作品。中国唐卡艺术是藏民族在雪域高原特定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宗教、民俗等生活环境中,以自身民族的审美心态和特有的创作手段,营造出的绘画形态,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展览甄选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娘本的12件唐卡作品,完整展现了其代表的热贡传统风格唐卡造型准确生动、工笔精细绝美、色彩绚丽浓郁的艺术面貌。

展出作品代表着中国不同时代的佛教艺术精髓,承载着一个或多个佛教经典故事,双目流盼的菩萨,轻盈飘举的飞天,端庄沉静的度母,智慧福德的黄财神……这些在中国已是经典的佛教艺术形象,对于深受藏传佛教影响的蒙古文化而言同样亲切。敦煌石窟是藏传佛教向蒙古传播的必经之地与宗教发展的见证者,唐卡艺术在今天的蒙古国仍然受到普通百姓的喜爱,不少蒙古观众在展厅中流连忘返,见证着两国历史文化交织的轨迹。

为文化交流“辛苦并快乐着”

8月22日,中蒙两国元首夫人共同为中国文化周开幕剪彩并参观了此次展览。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在开幕式致辞中说,“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历史与现实的友好之路,也推动了文化艺术在世界的传播与交流。敦煌壁画炽热的色彩和飞动的线条,唐卡艺术变化无穷的构图和丰富的技法,为中蒙人民所欣赏和喜爱,也是两国人民沟通友谊与情感的语言。蒙古国文化体育旅游部部长奥云格日勒说,蒙古国百姓尊重并欣赏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一直以来,许多蒙古国青年人到中国深造,学习中国文化,对本国的文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相信这一良好传统将在新形势下得到持续发展。

布展期间,蔡武和中国文化部外联局局长张爱平以及蒙方文化部官员等领导即莅临展厅指导布展工作,在开幕活动结束后,他们又再次来到展厅专门与文化周展览团队进行交流。蔡武指出,政治互信、经济互利、文化互鉴是中蒙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时值习主席对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人文交流活动更具有重要意义。中蒙两国山水相连,文化交流对于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具有独特作用,而随着两国关系的日益密切,现在很多蒙古国人民希望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蔡武说,大家都知道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但是如何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敦煌艺术被发现以后,通过大批学者、专家的研究和传播已经成为世界的显学,这也说明让我们的文化走出去,提高中国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性。蔡武勉励展览团队说,虽然大家筹备展览很辛苦,但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相信大家是“辛苦并快乐着”!

一切为了“敦煌”,一切为了观众

受文化部委派,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中国敦煌研究院、中国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画院组成展览团队赴蒙与蒙古国家艺术画廊共同承办了此次中国敦煌文化艺术展。客观条件所限,此次展览场地——蒙古国家艺术画廊的展陈基础并不理想,展墙、光源以及环境设备等都需要布展人员做出较大调整。艺术画廊门外正在施工,敦煌壁画和唐卡艺术的巨幅海报需要遮盖工地的杂乱;通往展厅的楼梯陈旧且不宽敞,用表现敦煌石窟自然风貌的喷绘布置后反而别有韵味;展墙面积有限、位置不够合理,就把飞天图绘环绕装饰在展厅顶部和四周,整个环境反而更加富于浪漫的敦煌元素……经过前期准备和近一周的现场布置调试,整个艺术画廊展厅焕然成为中国敦煌的艺术世界,参与布展的蒙方人员赞叹“敦煌”把他们的艺术画廊变了样。

布展工作从8月16日直至开幕前的21日深夜,展场没有电梯、楼梯狭窄,面对这些文物级的展品,中蒙双方人员只能小心翼翼地一件件抬到展厅中。由于布展时间紧张,所有工作人员没有工夫想着午餐,停下手头的工作时已经到了夜晚。所有人都知道这些展品的珍贵,于是手指被砸伤、睡眠不足、累得气喘吁吁都不再是问题。

敦煌研究院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主任娄婕到敦煌工作已经30年,展览中即有她刚到敦煌时临摹的壁画作品。她说,我们对敦煌的热爱可以说是刻骨铭心,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敦煌文化我们乐意奉献自己。一幅反映敦煌自然风貌的巨幅喷绘比展墙空间略小了10厘米,娄婕便用油彩把剩余的空间画全,她说这样观众才能感受到大漠敦煌的气势;展览说明牌贴在展墙上有些透光,她便想办法在背后贴上一张白纸,这样观众看起来才不会费力;局部壁画旁附上一张洞窟整体的照片,这样观众能够了解洞窟的全貌和作品在窟中所在的位置……力求解决所有的小瑕疵,呈现一个完美的展览。

因为有爱拉近了距离

“路熟了走起来容易,人熟了聊起来容易。”在展览布置过程中,虽然只有短短一周时间,语言沟通也不十分顺畅,但中蒙双方人员从陌生很快变得熟悉,笑脸铭刻着彼此的友谊。

布展过程中,大家得知展览团团长、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党委书记宋官林1959年即出生在蒙古国,6岁后才随家人返回中国,对蒙古有着不一样的情愫。如今再次来到乌兰巴托让他颇为感慨:“当年我父亲一辈是来援蒙建设物质层面的大厦,今天能够参与建设中蒙文化交流的大厦,这既是因缘,也是责任。”

敦煌研究院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的李涛从导游做起,在敦煌研究院工作近20年,如今已经是陈列中心的骨干。展览筹备前期,他不计报酬,利用两个多月设计的虚拟展厅空间为布展工作奠定了基础,降低了材料的损耗。他的同事高万东同样已为敦煌服务10余年,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研究院的正式编制,领取着微薄的收入,但面对文物、展品的细心和默默工作的劲头让每一位团队同事感动。

蒙古国家艺术画廊画家奥齐格女士协助买颜料、买射灯、调展位,事无巨细,不厌其烦,始终面带亲切的微笑。蒙古国家艺术画廊收藏部主任博卡在帮忙搬运展品时手指受伤,但没停止工作。他说:“虽然不知道你们都来自中国的哪个地方和单位,但是你们为了敦煌的展览而来,敦煌的珍贵艺术和你们‘敦煌人’的专业精神感动着我们。”

展厅中,一张连接丝绸之路的路线图牵连着包含西安、乌兰巴托等诸多城市,而另一张展现丝路漫行的大幅展板上,展览团队颇为用心地设计了一条从敦煌到乌兰巴托的路线图,上面以图文的形式标示出:从敦煌到乌兰巴托,步行需260小时,骑自行车需86小时,骑骆驼需32小时,开汽车需16小时,乘飞机需1.5小时……

离开乌兰巴托时,蒙方团队热情为中方展览团队饯行。按照当地习俗,中蒙双方人员在餐前发表感言。一向寡言的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布展师傅刘国才激动地说:因为有爱在乌兰巴托,我们的距离并不遥远。


编辑:秦人
关键词:中蒙友好 敦煌文化艺术展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