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绥德踢场子情感在肢体动作间传递

2014-8-25 10:47:00  来源:榆林日报-都市生活  进入论坛

绥德“踢场子”秧歌演出

 

绥德“踢场子”非遗传承人贾会平(左)演出照。

  陕北秧歌,这一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因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气恢宏而流传在陕北这块黄土地上,绥德可谓陕北秧歌的中心。陕北秧歌主要有“大秧歌”和“踢场子”两大类,绥德“踢场子”最是陕北秧歌的精髓,男女角无言无语无唱,把心中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在走、扭、摇、摆、踢的基本律动中化为肢体动作,呈现出来。

兴起于明末清初

  在绥德这片土地上,每逢春节,秧歌场子这种民间舞蹈几乎遍及每个村庄,在这种群体表演结束后,小场子表演“踢场子”便上场了。说到“踢场子”的渊源,就连我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绥德“踢场子”代表性传承人贾会平也说不出个道道来,“ 我们这些民间艺人都是师徒相传一辈一辈的言传身教,这方面的表演在以前并没有详细的文字记载,我们的表演都是在每一次的演出中互相模仿学习、改进,传承师父的技艺再将自己的‘功夫’毫无保留地传给接班人。”榆林老一辈“二人台”表演艺人沈树常在说到榆林的传统民俗文化时,也叹其没有详细的文字记载,“ 像‘二人台’这种文演还有剧本台词记载得以很好地流传,而‘踢场子’这种武演的舞蹈艺术只舞不唱,想有文字记载就很难了,这也和以往的艺人都出身贫苦家庭文化程度不高有关。”

  据绥德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延保霞介绍,文化馆根据有关资料考证,同时咨问民间艺人,对“踢场子”的历史渊源大概形成了如下说法:“ 踢场子”是陕北秧歌的派生产物,兴起于明末清初。为反抗封建礼教的压迫和婚姻制度的束缚,表达人们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闹秧歌时一些有才艺的艺人便根据新婚男女生活中的一些相互熟悉了解、挑逗调情、打闹嬉戏的情节,粗略地编创了一种即唱即说还夹武功表演的“对对戏”。后来艺人们在继承前人“对对戏”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增强了舞蹈性和技巧性,逐步演化为一种只舞不歌的重点抒发内心情感的独具风采的民间舞蹈。

模仿互学中发展

  1942年新秧歌运动之后,“踢场子”有较快的发展。艺人结合当时的新生活,在表演中摆脱了陈旧的内容,舞蹈也较以往丰富。文革时期,民间艺术受到影响。改革开放后,“踢场子”又恢复了生命力。如今,每逢过节或传统庙会,开场或押尾都少不了“踢场子”。

  “表演集中表现陕北劳动人民的喜悦和欢乐情景,年轻男女大胆地追求爱情,‘踢场子’在无言无语无唱的舞蹈表演中,传达爱意,庆祝新生活。”贾会平说,“以往的‘踢场子’女角‘包头’都是由男人扮演的,最有名的要数‘六六旦’(李增恒),解放后,才有了女演员加入,给这一舞蹈注入新元素。”

  同是扮演“包头”的贾会平14岁时,便师从贺俊义(绥德南路场子第三代传承人)开始“踢场子”,“在师父的言传身教中渐渐有了根底,后来便随师父出演,在每一次的演出中积累经验,勤加练习。当然,光是自学还远远不够,这就要在演出时多留心眼,观摩其他人的表演。演‘包头’女角要‘俏、妙、笑’,表演虽有套路,但即兴创作的成分极大,要把女子的柔美神态表演出来,即使有多年的演出经验也很难掌握其神韵。

  有时表演完了会有热情的观众提意见,说哪个动作好看,哪个动作需要改进,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就立马‘扎势(摆动作)’听取指导意见。”贾会平说,“这两年踢场子的年轻人渐渐多了,让这一艺术不至于失传,这是好事。”

革新中传承改进

  随着人们对民间传统民俗舞蹈的发掘、保护和传承,艺人们也受到了重视,但后继乏力以及多元文化的冲击,让传统舞蹈失去了原生态韵味,也让老一辈艺人担忧。沈树常老人说:“随着现在音响器材的加入,新舞蹈的普及,多少让‘踢场子’这种舞蹈失去了原味,以往的配乐唢呐手被音响取代了,缺失了现场的那种热闹感,新舞蹈动作的直白表达也让‘踢场子’原有的含蓄感遭到一些破坏。”

  谈到发展时,贾会平则说:“‘踢场子’这种舞蹈现状是喜爱的人很多,想学习的人也不少,但是真正能够把这作为长远爱好并传承下去的人很少,每一种舞蹈要想长远流传下去,就必须不断改进,舞蹈‘踢场子’中以往的那些不太大方的动作、俗气的表达都要改进,让它既不失传统又与时代紧密结合,人们才能够接受并喜爱。”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推荐信息
到西安关中驾校 考驾照  三秦游网站指定单位,网上报名优惠200元!
陕西户县龙窝酒!
秦绿辣椒 我的辣味!
 
最新信息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